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文本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该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切入点,研究问题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国家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愈发严峻,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位于西部少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大。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直接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的必修课,这一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在校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职业状况、职业规范和就业创业方法等就业信息。此外,相较于国外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于职业教育的整体重视度不高,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不够完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更。

一、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现状

近几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响应了教育局与党的号召,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学院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相较于传统就业指导课程,目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到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革新。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设就业指导课,并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此外,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校师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经过几年的改革,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课程内容而言,学院就业指导课开设的课程多样,思路清晰,并且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学段、按部就班地开展就业指导课。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有:《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专业、职业及就业展望》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走入大学校园时,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学二年级开设《国家就业形势与政策介绍及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简历制作和求职信的写作要求》和《应聘技巧》这三门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同时,学会求职的一些技巧,有较大的实用性;大学三年级开设《应聘实训》《就业程序手续和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创业》和《入职后的角色转换》这四门课程,让学生在临近毕业之际,了解就业的程序,就业创业方式以及入职后该如何适应工作等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应聘的技能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之后的生活,意义重大。就业指导课的开课时数也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安排了超过38个学时。就教学方法而言,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革新,在理论课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实操性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实操指导,就业场景模拟等也被运用于就业指导课的课堂之中,一改往日教师主讲理论的教学方式。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近几年,学院一直在筹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并且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对于教师进行了就业指导理论的培训,并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方式,来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目前,教师专业素质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就课程考核方式而言,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不再单纯采用考试的形式,而是将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多种方式并用,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近几年,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对于平时课堂学习的重视。

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几年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改革探索之中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院已经意识到了就业指导课程在课堂教学时方法单一的问题,并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开始尝试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融入实操训练,开始尝试将各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观,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已经有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在创新教学方式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目前不少教师的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还是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单一这一问题。

(二)师资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

截至目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转变。几年前,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缺乏受过专业就业理论知识训练的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对就业指导课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现在已经建设了一支专业较强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但是,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还远远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改革探索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课程价值取向有失偏颇,与学生需求有偏差

就课程的价值取向而言,在前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注意到提升课程的主体性,例如:开展就业实训课、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教学、介绍国家就业政策等等,并尝试将就业指导课的社会性、知识性和学生主体性进行融合,对课程价值取向进行重塑,取得了一些进步,同样,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对于课程社会性和主体性的重视度仍旧不够,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偏差。

(四)评价方式略显单一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重要衡量尺度,对于教师教学的改进与学生的查漏补缺有重要作用。考试作为最直观也是最简便的评价手段,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评价之中,即便是高校教学评价也是如此,考试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而存在。

(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经过几年的改革,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全院师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是,这种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三、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路径

针对前一阶段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探索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笔者将从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为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下一阶段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继续改革指明方向,以求让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上个台阶,更好地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

(一)注重校本教材研发,与民族地区发展紧密结合

针对学院前期课程改革探索中出现的教学内容缺乏民族特色,与民族地区特点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注重校本教材的研发,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民族地区特色的紧密结合的对策,这有利于突显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和地区特色的突显。在结合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国家政策法规、社会职业变迁、学生个体需求与专业发展目标等的同时,还要将民族地区的特色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对全国就业大环境有了大致了解之后,还要进一步了解黔南州乃至整个贵州省的就业信息。让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政策都有个深入的了解。此外,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应着眼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这个职业的整体就业态势有个大致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劳动力市场动向,了解本专业岗位职业群的阶段特点。同时,学院在使用贵州省教育厅统一的教材之外,还应集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致力于研发校本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服务。所谓的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更具学校特色,更适合学校的学情,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可以与同地区其他高等院校合作,相互讨论,相互借鉴,形成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就业指导课的校本课程。在课程研发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民族特色与学生实际需求考虑进去,增添课程内容的民族性、实用性和多样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纵观前一阶段学院在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方式也进行了革新,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教学方法的革新仍不彻底,在日后的课程改革之中还应再接再厉,继续改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针对前一阶段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在下一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之中,要继续教师扩大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继续学习的对策。以此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朝着更加科学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四)重塑课程的价值取向

针对前一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中暴露出的课程价值取向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重塑课程价值取向的对策。在就业指导课程的继续改革之中,要重塑课程的价值取向,在关注学生主体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将社会性、主体性和知识性进行有机融合,重塑课程价值取向,使得课程的价值取向更加科学。社会性、主体性和知识性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三个价值取向,目前,对于该课程的价值取向塑造上,表现出知识性较强,社会性和主体型不够突显显,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价值取向重塑的过程中,要更加突显社会性与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五)改革考试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机制

考试作为最常见的评价手段,有着自己特有的优点,也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只有合理利用这一评价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区分学生学习程度方面的优势。就目前而言,有关就业指导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进行改革。考试内容不能以就业理论知识为主,否则将无法体现这一课程的社会性以及实用性,更无法测验学生对于就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考试内容之中,应加入可以评测学生应聘应变能力的试题,比如情景检测题,设置一个情景,并围绕该情景编写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除期末考试部分要改进之外,还应更加注重平时成绩考核的改革。平时考核作为就业指导课程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实行过程中扔出现了很多问题,实行力度不够,学生平时考核成绩水分较大。由于课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平时考核未落到实处,大都是名义上的,很多教师会以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再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而给同学们判断平时成绩,并未发挥其实际效用。平时考核作为测评学生学习状态以及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的一个重要方式,应该被给以更多的关注。应该真正将平时成绩考核落到实处,严格判定平时成绩,让平时考核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助推器,成为学生认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一种鞭策。除了改革考试制度以外,还应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评价形式多种多样,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不应固守陈规,要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陈旧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完善多方位评价机制。在实训课上,可采用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互评为辅的方式,生生互评,可以帮助学生窥见自身不足亦可让其学会评价;亦可采用多方位的评价,不仅评学生暂时的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掌握程度,还要评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参与课堂的态度等等,要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位一体,对学生的运用就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六)提高学生的重视度与课堂参与度

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与课堂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应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以及课堂参与度。截至目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上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就业指导课程的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教育永远没有最优模式,只有更优模式。因此,学院将会继续努力,以前一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暴露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以求建设更具实用性、指导性以及服务性更强的就业指导课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就业指导课程服务学生就业的作用,实现民族院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淑红.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孙志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刘中丽.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黄箫 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