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目的改革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提高中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与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2015级、2016级各5个普通中职护理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为对照组,实施分学科护理教学模式;2015级为干预A组,实施全科护理教学模式;2016级为干预B组,实施全科护理教学模式,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内外教学活动。记录3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能力测试成绩,期中、期末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结果3组中职护生课后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课前(P<0.05);对照组、干预B组能力测试成绩差值明显优于干预A组(P<0.05);对照组、干预B组总评成绩差值明显优于干预A组(P<0.05);干预A组护生期末案例分析成绩明显优于期中(P<0.05),但期末总评成绩低于期中(P<0.05)。结论改革护理技能综合实训的教学与考核模式,能有效提高中职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的能力,且采用全科护理教学模式的效果优于分学科护理教学模式,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中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信息技术

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一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旨在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连续、有效的护理服务。这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提高个性化护理。笔者2011年在调查中发现:中职护生自信心不足,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等能力欠缺[1]。为了提高中职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并于2015年将研究成果编写为国家规划教材推广应用[2-3]。在组织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在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仅对单项护理技能实行强化训练。笔者认为,要提升护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的能力,适宜采用全科护理教学模式,实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而全科护理师资缺乏是各中职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不断渗透,高等教育学院或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将微课引入护理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7]。何晓彬等[8]提出,中职护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且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可将微课引入护理教学活动。目前国内针对中职护生开展微课的研究较少,个别院校报道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引入微课并收到良好的效果[9],而在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中开展微课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培养一支全科护理专业师资团队,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相长;为了提高中职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培养人才标准与岗位需求对接,我校于2015年成立了本课题组,对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开展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的改革研究,于2018年12月结题,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2015级、2016级各5个普通中职护理班学生,均为初中毕业按中考成绩录取入学的在校第4学期护生,护生基本情况和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2014级为对照组(n=270),2015级为干预A组(n=253),2016级为干预B组(n=259)。

1.2方法

1.2.1实施前准备

(1)建立临床案例试题库。收集临床真实案例36例,其中内科12例、外科12例、妇产科6例、儿科6例,组成6份难易程度相当的试卷,每份试卷有6个案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案例占比为2∶2∶1∶1,并列出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用于对照组与干预A组、干预B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的能力测试。(2)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模式。要求3组护生的授课全程在护理实训室或模拟病房完成。首先模拟临床护理查房或教学查房的工作情景,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引导护生进行案例分析,并对运用到的相关护理技能的重点或难点进行操作演示;再将护生分成10~20个小组,按照教材所设计的工作情景与任务,分别扮演护士、病人、家属、医生等角色,护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行护理技能的综合实训。

1.2.2实施

(1)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学科护理教学模式,即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分开授课。基础护理安排38学时,由课题组5名护理专业教师主讲,护生实行基础护理技能的综合实训;专科护理安排22学时,由各专科教师分别完成。(2)干预A组:由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对课题组5名护理专业教师及参与教学的实验员进行专科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组建全科护理专业师资团队。采用全科护理教学模式,安排60学时,由经过培训的5名护理专业教师全程授课,护生实行全科护理技能综合实训。(3)干预B组:课题组成员对75项常用护理技能进行微课件拍摄与制作,共拍摄微课件89个,每个时长约1~6分钟。将所有微课件上传至学校“确然视频服务系统”,并安装在护理实训中心的6台电脑和“触摸学习系统”中。采用全科护理教学模式,安排60学时,由上一年5名护理专业教师全程授课,护生实行全科护理技能综合实训。告知护生89个微课件已上传至学校“确然视频服务系统”,在学校每间教室和示教室均能24小时点播和下载;同时安装在了护理实训中心的6台电脑和“触摸学习系统”中,在护理实训中心开放时间可随时点播和下载,所有微课件均可下载至智能手机移动学习。鼓励护生充分利用微课件资源库,全面实施信息技术支持课程的教学活动。

1.2.3实施后评价

(1)3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分别进行能力测试:随机抽取1份临床案例试卷,要求每位护生独立完成临床案例分析,即针对每个案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制订护理目标、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满分为100分。将3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能力测试成绩进行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分析。(2)3组护生均进行期中和期末2次考核:选用教材提供的考核案例和评分标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与评分,每次考核总评100分,其中案例分析成绩占总评分的20%,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占总评分的80%。案例分析要求小组成员针对考核案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制订护理目标、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满分为100分。综合技能考核要求小组成员针对案例设计2~3个护理情景与工作任务,通过角色扮演,由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满分为100分。将3组护生期中、期末的案例分析、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进行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分析。

2结果

对3组护生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成绩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3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能力测试及期中、期末考核成绩汇总

2.23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能力测试,期中、期末考核中案例分析、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的自身对照。

2.33组护生课程学习前后能力测试,期中、期末考核中案例分析、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的组间对照(见表3)

3讨论

3.1采用临床真实案例,模拟临床实际工作情景与工作任务,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活动与临床实践对接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提出护理专业实践技能要与护理岗位、护理工作任务对接,培养护生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具备综合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为进入临床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10-13]。本课程教学以临床真实案例为核心,围绕案例,首先模拟临床护理查房或教学查房的工作情景,引导护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对案例中的病人进行护理评估,确定其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随后根据该案例设计2~3个临床护理工作情景,每个工作情景需完成若干项护理工作任务;再将全班护生分成10~20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工作情景,共同合作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为案例中的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并评价护理效果。该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活动与临床实践更好对接,使护生对“病人”、对“患有某种疾病的人”产生一定的真实感,对“我可以为病人做什么”进行思考,从而学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去帮助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更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3组中职护生在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分别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能力测试,即每位护生必须独立完成6个案例分析题。期中、期末案例分析则安排在课程学习中段和最后一次课,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完成。研究结果显示:3组中职护生课后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课前(P<0.05),期末案例分析成绩亦优于期中(P<0.05)(除干预B组)。该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与笔者2013年的研究结果及谷青芳、何晓兰等[14-16]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全科护理教学与考核模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职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的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提升效果更显著

本课题研究中3组护生均采用临床案例分析+护理技能综合实训的教学与考核模式,但对照组采用分学科护理教学模式,干预A组、B组则采用全科护理教学模式,干预B组增加了89个微课件辅助教学。按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此时护理学基础课程已全部结束,专科护理课程则学习到一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干预A组、B组实施全科护理教学模式时,前半学期尽量安排基础护理技能的综合运用,后半学期则多为专科护理技能的综合运用。研究结果显示:本课程结束后,能力测试成绩3组护生均比课前有显著提高(P<0.05),说明采用案例分析+护理技能综合实训的教学与考核模式,不管是采用分学科护理教学模式还是全科护理教学模式,均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照组能力测试成绩差值明显优于干预A组(P<0.05),原因可能是对照组护生只学习和考核基础护理部分,而干预A组护生学习和考核全科护理,学习与考核难度增大;干预B组护生能力测试成绩差值明显优于干预A组(P<0.05),说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全科护理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照组总评成绩差值明显优于干预A组(P<0.05),原因可能是干预A组期中主要考核基础护理部分,期末主要考核专科护理部分,护生对专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没有基础护理好,考核难度增大;干预B组总评成绩差值明显优于干预A组(P<0.05),说明实施全科护理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相较于单纯的全科护理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的能力。

3.3构建全科护理教学与考核模式,需加强院校合作、加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师资间的交流与学习,以逐渐培养和不断健全全科护理师资队伍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A组护生虽然课后能力测试成绩明显优于课前(P<0.05),期末案例分析成绩明显优于期中(P<0.05),但期末总评成绩均低于期中(P<0.05),原因主要是干预A组期末综合技能成绩较期中有所下降,且干预A组综合技能成绩差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B组在增加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条件下,课后能力测试、期末综合技能与总评成绩虽优于期中,亦优于干预A组,但期末综合技能成绩和总评成绩的提高并不显著。由此可见,我校中职护生专科护理技能较薄弱,而本课程任课师资团队只经过了一轮的专科护理师资培训,对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尚不充分,而实施全科护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对教师和护生的难度都增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若要继续推行全科护理教学与考核模式,首先应加强全科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合作,要定期让学校的护理专业教师走到医院去、将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请进学校来。同时,应加强校内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专业师资间的交流和学习,以逐渐培养和不断健全全科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3.4构建全科护理教学与考核模式,需统一调配护理实训中心,实现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教学资源共享

我校2009年开始成立临床护理实训组,配有实训组长1名,统一调配和管理护理实训中心。由于我校护理专业采用分学科课程体系,因此任课教师、实验员和实训中心仍按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本课程任课教师全部来自基础护理师资团队,实训场地亦以基础护理实训室为主,当授课内容需进行专科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时,再提前与各专科护理实训室协商安排实训场地和实验员。而第4学期专科护理课程较多,各专科护理实训室的使用率非常高,由此导致专科护理综合实训场地和实验员的安排均存在一定的困难。若要继续推行全科护理教学与考核模式,需进一步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统一调配护理实训中心和实验员,更有效地实现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教学资源的共享。

3.5推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实现护生24小时移动学习,需加强校园信息平台与无线网络建设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B组护生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条件下,虽然课后能力测试成绩差值比干预A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综合技能成绩差值提高并不显著(P>0.05)。干预B组结课后调查显示:由于我校工程建设,本组护生实施阶段班级管理,采用流动教室模式,为了保障日常教学正常开展,限制了护生课后借用多媒体设备,且学校未安装校园共享无线网络,受智能手机内存与流量使用等限制,影响了护生课后点播和下载微课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若要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实现护生24小时移动学习,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校园信息平台与无线网络的建设。

作者:黄惠清 谭立波 潘燕 闵鹏 林家露 李晓敏 陈建军 单位:珠海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