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是基础理论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桥梁,是士官学员认知机械装备、了解装备性能、掌握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技能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专业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士官;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传统的士官机械基础各门课程,过分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各门课程自成一体,彼此之间有重复交叉,缺乏在士官专业、士官岗位中的综合实践应用,不利于士官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改革是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打破原有课程间的界限,明确各课程的职能分工,以士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理念

没有基础科学的突破,就没有技术的划时展。基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的士官教育,专业多、专业性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隶属“任职基础”模块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学时较少;同时,近年海军装备快速发展,舰艇远航日益增加,装备舰员级维修任务日益繁重,对士官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确立以“适应岗位需求、服务专业教学、聚焦能力培养”为改革创新理念,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展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使得专业基础向专业渗透,实验与实装接轨,实践与实战同步,教学与岗位相符。在课程体系价值取向上,由学科知识本位向士官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转变;在课程内容确定和课程质量评鉴上,由教员主体向学员、海军士官岗位需求主体转变;在课程教法上,由传统“三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理实一体、教-学-做相结合转变。同时,课程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内涵体现科学技术与海军军事的有机结合,课程实施体现积极引导与自主学习的相互补充,课程价值体现个人发展与海军需求的统一。

二、聚焦能力培养,“模块化”架构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

以“适应岗位需求、服务专业教学、聚焦能力培养”为改革创新理念,根据士官专业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及基础优长,创新架构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士官机械基础课程分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创新模块”三大模块(见表1)。“三大模块”设置,拓展了机械基础课程的育人宽度和深度,满足了不同潜质、不同基础的学员发展需要,培养了士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科学素养,并为具有机械工程“特质”的学员崭露头角提供了平台和舞台。

三、围绕学为主体、因材施教,课程“类别化”、内容“模块化”

1.“必修模块”课程“类别化”、内容“模块化”

(1)“必修模块”课程“类别化”。原来的机械基础各门课程自成一体,内容既有交叉重复,又有衔接不畅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因此,根据士官专业需求、专业相关度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士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着眼士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对接部队岗位、紧贴装备发展、立足以学为主、彰显士官特色,将士官专业“类别化”:划分为机类和近机类两大类。之后,针对学员专业类别,兼顾学时限制,突出因材施教、学为主体,横向课程门数精减,分类设置,构建机类和近机类士官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其中机类课程的课时、知识点比近机类的要多,机类课程标准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与近机类也不同。(2)“必修模块”课程内容“模块化”。纵向打破原有课程界限,抓住课程基础核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优化整合,重构士官机械基础各门课程的内容。各专业共有的基础知识能统一的统一,能合并的合并,注重课程的基础性;针对各类专业装设备的变化,课程内容留有足够的可供选择的余地,突出课程的动态性;关注科技发展,预测专业发展趋势,提前设置相应的专业基础接口,为专业发展做准备,兼顾课程的前瞻性;删减繁琐理论,引入海军主战舰艇装备实例及相关科研成果,聚焦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化”(小模块)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见图1),各类专业根据需要做“菜单式”选择内容小模块、架构课程的内容新体系。这样的课程,更加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士官岗位任职的指向性,使得课程及其内容服务于岗位任职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2.“选修模块”、“创新模块”内容“模块化”

面向学校所有专业设置机械基础“选修模块”课程:《3D技能培训》《AutoCAD机械制图》《机械产品技能实训》等,旨在为对机械实验、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等理论和实践感兴趣的学员,提供学习、培养车、钳、焊、计算机绘图、3D打印等专业实践技能和工程科学素质的机会;面向学校所有专业设置机械基础“创新模块”培训:学校通用技能比赛培训、地方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培训、军队院校学员军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训等,旨在通过该模块的培训,推送学员参加各类比武竞赛,让具有机械工程“特质”的学员感悟创新实践的乐趣,为其将来岗位任职、技术革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立足教学效果与质量,做好教学条件保障建设

1.教学资源建设

(1)配套教材建设。原来的机械基础各门课程大都选用地方机械类专业高职教材作为基本教材,学科味较浓,地方职业特色较重,基础知识面宽点深;而海军士官专业多、专业性强,执掌的装设备与民用机械有差异,致使教材适应性、针对性不强。针对士官专业及培养岗位实践能力的需求,建设更具适应性、针对性的“模块化”的配套教材:内容上,面向应用、专业,突出知识应用的相关性;功能上,体现既是教本又是学本的双重功能,使教员有“教、导”的空间,学员有“学、做”的余地。在完善各门课程教材的同时,完成配套习题集、配套学习指导书、配套实验/训指导书及配套图册/挂图的建设。(2)配套媒体资源建设。坚持“学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搜集整理与学员专业、岗位相关的教学实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善配套媒体资源建设,为“教、学、做”的改革创新提供条件保障。完成各门课程的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材;建设各门课程的教学范/案例库、视频动画库、3D模型库;完成各门课程教学设计和试题库。(3)实验/训条件建设。依据“适应岗位需求、服务专业教学、聚焦能力培养”改革理念,立足培养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发挥专业主干基础课程的作用,加快“机械基础教学实训中心”建设步伐:搭建“基础实验平台、综合设计实作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完善教学模型室、制图专修室、CAD/3D技能培训室、机械基本技能(车、钳、焊等)实训室等配套建设,使得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协调、与军事工程应用相贴近、与学员创新竞赛活动相结合,使得专业基础向专业渗透,基础实验/训与实装实战接轨,为学员架起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

2.教员队伍建设

士官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岗位指向性和实践应用性等特点,士官教育既需要“知识传授型”教育,更需要“能力培养型”教育,必须始终把培训重心放在士官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因此,士官教员应该是“熟练的操作员,懂行的教练员,优秀的研究员”三员一体的“三员合一”技能型教员,对于承担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教员来说,更应该如此。借鉴地方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人才建设经验做法,按照“三员合一”士官教员培养要求,采取进修、送学、去部队顶岗实习、参加军地举办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等方式,加深教员对士官专业岗位、部队装设备建设发展的了解,加深教员对职业教育理论及士官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快教员教学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开展典型课例打造、示范公开课观摩、参加军内外教学创新竞赛和学术研讨、选拔培训学员参加校内外比武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综上,士官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重新构建,能有效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各门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促进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的相互融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为培养士官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易声耀,徐海军,罗自荣.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8):69-72,117.

[2]谭晶莹,安伟科,王清.基于工程应用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整合与优化研究[J].中国机械,2015(24):229-230.

[3]张继平,宋岩,张颖.适应部队岗位需求构建新的机械基础实践课程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1):50-52.

作者:余敏 单位:海军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