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创业理念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育的主阵地,需要积极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在教学模式、师资团队、测频工具、学生认知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此顺应时展,符合行业人才需求,同时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

创新是国家长足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社会技术革新的力量源泉,是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担负着为各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结合新时代主题,各高职院校应当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科学规划未来,确保更高质量的创业与就业。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要求

(一)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实践实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指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实训活动,在实操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实中,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旧采用灌输式讲授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鲜有实践环节的设计,以至于学生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遇到现实问题却茫然。因此,亟需变革教学模式,将案例分析、实训实操融入到教学实施中。针对案例中的典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路,探索新途径、新方案,由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形成系统课程,细化规划模块,推进科学发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强调科学性、系统性。这就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需形成体系,课程要细分模块,明确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职前状态分析、职业发展轨迹和实现措施等模块。这三大模块从前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环境探索到中期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职业定位,再到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设计行动方案。在过程中适时进行阶段性检验,及时修正并调整发展轨迹。如此模块化推进教学,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科学的课程系统,促使学生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能及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修改,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形成自主更新、创新创造的方法论体系。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教学模式、职业测评工具、师资团队以及学生意识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实践性

职业生涯规划属于过程性教学,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活。而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只在大一年级或是毕业年级安排职业生涯课程,目的仅仅指向就业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生涯规划全局观、紧迫性、长远性地培养。此外,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实践性课程,倡导在做中学,这就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但目前很多院校没有搭建系统化、实时性的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仍采用陈旧案例,对于新情况、新问题鲜有涉及。

(二)职业生涯测评工具存在局限性

西方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深厚,催生出种类众多的职业生涯测评工具。例如职业价值观测评可以利用施恩的职业锚测试;职业性格测试常用工具有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卡特尔16种人格特征测试;职业兴趣测试常用到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这些测评工具在我国应用广泛,但随着时展和国情变化,其局限性也越发突出。首先,“拿来主义”明显,忽视了文化、情感和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性,同样的问题国内外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其次,测试内容和结果分析缺乏时代性。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受大环境影响,学生的认识和心态都会被打上时代的印记,对于测试的结果分析也会产生偏差。此外,新兴职业的涌现也会使传统测评缺乏时代特色。

(三)师资团队建设程度欠缺

职业生涯师资队伍在专业性、稳定性和行业性三方面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任课教师专业性不强。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由辅导员和就业办教师承担,而当中具备职业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较低。二是教师团队稳定性不够。由于缺乏专职教师,加之专业教研室组建不完备,导致每学期任课教师变化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师团队。三是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任课教师不仅在行业资格证培训方面参与度低,而且少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对于行业现状及发展缺乏了解。仅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经验支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职业生涯规划是认知、抉择、规划、调整的过程,也是激发、培养学生规划意识的过程。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只是单纯开设相关课程,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在规划意识培养上存在严重不足。意识上的淡薄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学生缺乏自我认知,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认识不充分,对专业方向和行业发展认识不明确,对职业定位和发展路线产生迷茫。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培养意识入手,调动学生职业规划主动性。

三、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

(一)创新思维,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多样化

职业生涯规划是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培养的融合性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合理划分教学模块,开展专项训练。首先,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以当前社会就业的热点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引导其主动思考、分析、讨论真实情景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随后分组交流优化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诸如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其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前对人才的要求。同时,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开展行业相关的专题课,使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和规划。再次,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及时更新、主题广泛的教学案例库。所选取的案例要体现时代特点,能够反映当下就业市场状况和焦点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此外,案例收集主题要广泛,以便适合不同模块教学。

(二)拓宽渠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性

“实践是求知的最终目的”。因此,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定期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开设企业定向委培班,培养专门性技能人才。通过真实岗位实习,学生能够强化知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实操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其次,加大职业生涯教学经费投入。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服务平台,采购专业实训设备、更新网络软件设施;打造翻转课堂,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模拟真实情景;设立创业基金,助力学生创业之路。由此实现知识与实践、院校与企业、真实与模拟等多种渠道的整合,使学生科学规划未来。再次,运用职业竞赛促进生涯规划教育。高职院校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竞争交流氛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职业规划积极性。以赛促学,为将来的实习与求职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制度,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专业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衡量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为确保职业生涯教育良性发展,需组建一支专业化、行业化、信息化的教师队伍。首先,提高专业素养,在理论、技能、情操上全面提升。各院校应为任课教师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增强教师专业理论体系、教学能力和职业指导技能;发挥榜样作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其次,建立职业规划行业专家导师制。整合行业资源,聘请校外专家、资深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担任职业规划授课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状况、岗位工作内容等教材之外的职业信息,实现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可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指导,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职业观、就业观有更为现实的帮助。再次,提升职业规划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教学资源;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制作网络课件,实施分时教学,提高教学时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信息获取、甄别、利用、反馈、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更有利于职业指导活动的开展。

(四)意识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

1.强化职业道德与工匠意识培养

高职院校需要关注职业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新时期,职业道德又增添了新的历史含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秉持的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不仅是意识方向,更是行为取向。高职院校应当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端正职业态度,以信仰教育促进职业道路良性发展。

2.关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随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努力方向,高职院校应当以培育具备高素质和应用力的人才为目标,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和行动力。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和发掘自身潜能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环境,提高应对竞争的能力,实现个人生涯的优化发展。

(五)促进研发,构建职业测评系统和专项化训练

1.推进职业测评系统的研发

当前,测评系统的改进和研发需要符合时代特点,要贴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注重内外结合,既有内在的性格、兴趣、动机、价值观等内容,又要有举止仪态外在的内容,要使测评更具综合性、科学性、时效性。测试的目的不仅在于指出问题,更要指导性地给出意见建议,并督促调整与改进。

2.构建专项化训练实验室

新时期更加关注学生内心诉求的真实性和个性化。通过搭建专项化的设施设备,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指导流程,可以更好地改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专项化训练实验室可以包含以下几类:语音室,主要训练语气、语速等表达力;形体室,主要改善个人形象气质;思维训练室,主要训练思维逻辑;心理室,主要培养心理承受力和应变力。如此,职业规划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鹏.创新创业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2(2):67-68.

[2]韩二东.基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J].河南教育(高教),2019(2):96-97.

作者:张晴 单位: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