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立德树人与课程改革实践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学科落实,学科落实的立足点是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体现学生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关键词】立德树人;内涵;课程改革;实践策略
一、解读“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其内涵。立德,可以理解为德育为先立其德;树人,可以理解为培养人才树其人。“立德树人”也就是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学校要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去引导、去感化、去激励,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及人文素养,使学生明大德和守公德。学校要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去塑造、去改变、去雕琢,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既能自身发展,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从外部环境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成长环境受网络信息、多元文化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国际、国内方方面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同步提升,以适应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不断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产生道德困惑以及道德迷失。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从内部环境分析:当前大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高谈阔论、不接地气的问题,难以入学生脑、入学生心,不能让学生真听、真懂、真学、真信。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不断培养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和落实“立德树人”,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各个方面,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策略
1、以“立德树人”为本,调整课程设置
(1)结合专业特点,调整课程结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课程设置突出承担使命、探究知识、增强能力、奉献社会的培养要求,着力提高学生为国家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的学时,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创业就业及艺术课课程,并增加了其他人文及综合素质课程。必修课和限选课增加了《形势与政策》、《人际沟通》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2)实施学分制管理,增加选修课程。一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培养美好情操,开设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歌剧鉴赏等艺术类限选课,民族歌曲演唱、声乐演唱技术、管乐等任选课程。二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意志品质,开设羽毛球和排球基本技术、有氧健身操、散打基本技术等体育类任选课程。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伦理理念,开设应用文写作、中外名著欣赏、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四是拓展学生心理知识和提高心理素质,开设医学心理、常见心理治疗方法等课程。五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潜力,突出某一专业领域,开设了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临床营养学等课程,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综合素质。六是根据学校女学生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的特点,开设有力女性身心健康的任选课程,如女性学、化妆与服饰等。
2、以“立德树人”为本,改革教学内容
(1)改革人文社科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强化学生健体意识、艺术素养、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开展相应课程的改革。政治理论课除了进行认知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观念形态内容得到强化外,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引入案例,强化学生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塑造和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品德、心理素质、个性等因素的培养。(2)调整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医学基础课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加大内容改革力度;专业课以“针对性、应用性”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利用对学生品德发展有影响的各类课程进行道德教育。在医学理论课程标准中,将素质目标设定在与知识和技能目标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医学理论课程中设计德育内容,根据课程内容,融入创业就业、职业道德、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增加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专业课实践教学比例,按照“认知实习-课间见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循序递进的“工学交替”方式完成教学,除在校内实训室以真人真做或仿真操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外,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临床实践,实施床边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增强实践能力,第5~6学期在教学医院进行顶岗实习。另外,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以“立德树人”为本,改进教学方法
(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导,改进教学方法。重点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教学方法改革中,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强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推进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学生导师制,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学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专业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与评价等环节,加强学生合作、交流、信息处理等能力培养;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实现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以校企合作育人为途径,培养优秀人才。按照“办学进医院、专业进临床、学生进岗位、教师进病房”的原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校院深度融合。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育人责任共担。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康复治疗技术、护理、临床医学3个重点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同加强学校与行业、医院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二是创新合作途径,人才全程共育。与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脑血管病医院合作建设“院中校”,进行“1.5+1.5”教学模式改革,由医院承担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和课间实习,学生边上课边实践,实现校院双主体育人。三是创新合作平台,校企基地共建。学校先后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大连以及省内等城市开发实习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实习条件的同时,拓展了学生就业空间。(3)以过程性课程考核为手段,保障教学效果。采取多途径、多手段、多元化的方式,对每门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把学生的出勤、作业、实验实训等日常学习行为纳入课程考核。一是将素质指标纳入考核标准,在实践技能考核及顶岗实习考核中,综合评价学生。二是严肃学业成绩管理,通过改革考试方法和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三是严肃升留级管理和毕业资格认定,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四是将教学督导和任课教师的学风评价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班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2]吕庆生,许豪杰.课程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J].新课程(综合版),2015(1)8-9.
[3]邵春瑾,王林宝.在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5).
作者:宁静 单位: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