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汽车制造和维修服务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对当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分析,探讨了在汽车相关企业对口岗位上具体要求的变化趋势,针对目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现状,探究了实施课程改革措施并提出毕业生岗位适应性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改革
引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产量的逐年增长,汽车行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的汽车专业人才需求保持良好的态势,但是毕业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依然有很多方面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反思传统的中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找到人才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在哪个环节存在偏差,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养方面,都能够符合现实岗位工作的要求。
一、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汽车工业无论在国家和地区都是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不仅体现在汽车制造产业链规模庞大,而且汽车与配件销售、保险与理赔以及售后维修服务等众多领域,都是需要各种技能和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有着十分广阔的就业渠道,而且不会明显受到地域产业结构的制约。但是,随着汽车产业领域高新技术的密集应用,汽车的结构、各系统运行原理以及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技术及设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当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上缺乏针对性,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后依然无法掌握完全契合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素养。
1.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在现代汽车制造技术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加之消费者对于汽车使用功能和外形、内饰等的个性化要求,使得汽车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维修行业受到了强烈冲击。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和养护工作越来越少,而车辆的状态检测、性能改装、驾乘装备升级以及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现象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实用技能有了新的要求,需要负责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增加相应的课程和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更强的适应性,需要掌握至少一个就业岗位方向的新型实用技能和相应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较快找到可以胜任的工作,从而实现成功就业和职业的稳定发展。
2.汽车企业相关岗位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
随着汽车相关的制造技术和维修方法日益复杂,无论是在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与售后服务部门,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岗位分工愈发细化,这些岗位所需的实用技能往往跨越了不同学科,甚至有些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关联甚少,例如汽车喷漆以及内部装饰等。此外,通过对目前汽车行业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的分析,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技能转变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技能。汽车各总成系统的专业化测试仪器和设备以及运用计算机专业软件分析车辆检测数据等,成为了这一领域中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技能。因此,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相应细化,并且在某些培养方向上,可以减少应用价值小且难度较大的基础理论课程,增加从事特定岗位工作所需实用技能的新课程。
二、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现状
中职教育为各行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汽车新型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层出不穷,汽车企业的一线生产和服务人员仅仅依靠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工作要求,而是需要具备一定层次的专业知识,才能灵活运用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设备,满足现代汽车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等用人要求。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汽车行业产业规模扩大,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但同时也使得传统中职教育理念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这一方面就存在较多问题,在很多环节都存在学校所学知识技能无法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困难。
1.课程设置与目前相关岗位技能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看似科学合理,从第一学期开始,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到第三学期之后,则以专业实训课为主,目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应对未来专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却忽略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学生与就业岗位实用技能和知识结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态势和消费需求变化,汽车企业在实施技术、工艺以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因此在生产一线上,不仅工作岗位数量和比例在不断变化,甚至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也时常出现变动。这一事实让中职学校相对固化的课程体系显得不合时宜,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在按照科学的教育相关理论和严谨的方法设计的课程体系下,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也完全按照预定的轨迹展开,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是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由于受到课程设置和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虽然理论上讲授拥有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生便可以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仅难以达到教师的考核标准,而且还会对所学专业产生疑惑,担心自己不具备在这方面从业的潜质并厌倦学习。另一方面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训学生应用型技能人才,并非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因此,片面追求让学生系统化的掌握专业知识与这一教育目标相悖。
三、基于满足汽车相关岗位具体技能要求实施课程改革
鉴于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应对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寻求教育和科技等专家的支持,去探索运用更加先进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有效指导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并且通过试点教学将其逐步完善并推行,建立关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的应用以及毕业生工作状况的信息渠道,坚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也是成功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改革的正确途径。
1.课程改革的分析
中职学校基本是隶属地方教育部门主管,基于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趋势,一方面为相关生产和服务领域供应亟需的一线工作人员,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教育体系和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为即将到达就业年龄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再教育平台,使其在初等教育基础上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可以凭借自身的特长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此,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一方面对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以深入汽车相关企业调查研究或从公开渠道获取数据信息等方式,全面、全方位了解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则要关注该专业已就业学生的发展,了解其工作中的体会,通过交流反馈,让学校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现实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以便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
2.由专业教研团队深入用人企业进行岗位技能调研
针对毕业生就业时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的情况,在进行课程改革并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必须对现实生产岗位所需技能和知识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在教学内容、方式和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实现向人才市场按需供应技术应用型人才,让学生上岗即可以完成相关工作。而这就需要专业教研团队深入汽车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汽车相关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对其所运用的技术和装备以及做出相关决策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归纳。最后,结合当前汽车相关岗位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调整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课程设置,调整各种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契合企业岗位所需人才为目标,构建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
3.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构建细化的人才培养方向
由于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及相关就业岗位的种类越来越多,岗位分工以及实际技能要求愈发细化。因此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根据学校所在地域的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对人才需求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相应的细分。例如,目前需求较旺盛的汽车维修或汽车销售等。此举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更大的动力去克服基础不佳带来的困难,通过系统化学习拥有心仪职业的必备技能;另一方面,细化的培养方向更有利于学校建立与用人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寻求更多的岗位实践和就业机会,并逐步形成更加稳固和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更好的保障。
4.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目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中,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方向,首先应去除与实践岗位关系不紧密的课程,可将其中部分必学的内容融入到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或实训环节,结合实践应用进行难易适当的渗透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节省花费在不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上的时间,又能够保证学生的知识结构没有缺失。其次,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根据特定岗位工作技能需求,实施模块化项目教学,将岗位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融入到教学内容设计当中,为学生打造完备的教学资源板块,并确保其经过学习后可以掌握相应的技能。例如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具体工作内容,设计相关课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熟悉这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而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无缝对接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最后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下,运用自身已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并从中掌握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5.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
在职业教育中,对于提升与实践技能相关的教学资源尤其重要。因此,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实训场室建设,除了采购教学需要的实训台架和检测设备外,还应考虑增加信息化的教学设备[7]。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从公共互联网中挖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资源,从专业教学中寻找图文资料,到整合具有应用价值的各类多媒体信息,让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相关资料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此外,目前VR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手段已经十分成熟,通过其专业软件开发的虚拟现实实训系统,能够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可穿戴式终端设备中模拟现实工作,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到实际工作状态。因此在中职学校建设虚拟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学生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校的虚拟实训室进行动手实践,使其通过数据手套、VR头盔等体验到真实工作场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6.完善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标准
由于汽车制造维修技术与消费理念的进步,目前在中职教育毕业生适用岗位的工作内容中,融入了更多的服务理念,各汽车企业开设的销售服务网点等大多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宗旨,从车况检测到功能升级,都是为消费者提升驾乘体验服务,相关服务内容已超出了维修故障车辆的范畴。因此,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标准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体系,使得新的标准既能够体现出学生岗位专业技能,也可以反映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否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首先,要侧重对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进行考核,并且综合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科学的设定各项考核成绩的权重。将理论考核的权重降至30-40%,实训技能考核提升至40-50%,而其它部分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和训练过程的表现进行评分。其次,要在评价环节给予学生相对公平的机会,将学生之间的互评计入最终成绩。最后,设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结束语
中职教育应坚持专业与职业对接,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与汽车相关岗位的技能需求始终保持一致性,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并且更好地创建中职教育的汽车专业特色,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此外,中职教育应时刻关注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坚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适时调整专业教学方向和课程设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元评价体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涛生.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
[2]何向东.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3]王丽丽.浅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7.
[4]欧阳可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J].时代汽车,2018.
[5]宋亚丽.论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J].成才之路,2018.
[6]刘丹阳.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改革的探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
[7]王晓凯.浅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
[8]刘莉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五统一”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7.
作者:谢立果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