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石油化工生产类专业特色,摒弃传统以设计计算为主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模式,删减工程力学相关计算课时内容,增加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设备使用维保类教学内容,将课程分为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化工常用设备(机器)结构及原理、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四个模块,并且办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贴合岗位特色,以符合企业用人专业需求。
关键词: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改革;实践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以下简称该课程)是笔者学校石油化工生产类专业第四学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多学科交叉结合的机械类综合课程。学生在本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化工制图、流体输送、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化工过程分析等课程,但是学过的机械类课程较少,相关基础比较薄弱,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现状
笔者学校该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化工容器与设备、压力管道、化工机器、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等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有大量的图、表以及国家标准需要学生掌握,具有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依照几年前旧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只强调了老师该如何教。根据现在职业教育理念,不光要强调老师如何教,还要注重师生的课堂互动,明确学生该怎样学。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最新的“课程标准”。同时,笔者学校石油化工生产类专业学生人数众多。每年都是几个老师上同一门课,而且往往上的是合班课。加之不同的老师对于已有教学大纲的理解有差异,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各式各样,对课堂知识点的把握以及教学内容偏重点有所不同,尤其会出现不同老师授课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教学效果总是参差不齐。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必须根据新制定出来的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模块化教学方案,统一教学内容。
二、课程改革内容及措施
1.优化授课内容
(1)调整课程内容。很多老师都会有一种错误认知,认为教材里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本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殊不知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与当今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应该是在对相关行业、企业、专业专家多次调研、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虽然教材也是适应发展形势编撰出来的,但基本上都具有普适性,缺乏发展性及先进性。现在各个院校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基本上都定格于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基础、压力容器设计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压力容器的设计过程,更加偏重于设备的理论研究,这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初衷是相背离的。笔者学校经过与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学院石化生产校内(外)专业带头人等多方交流研讨,认为没有必要纠结于力学计算及设备设计,可主要侧重于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所以,在对相关行业专家及生产企业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重新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优化调整为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化工常用设备(机器)结构及原理、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四个模块,结事企业生产实际,给企业选人用人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人才培训成本。(2)编撰参考教材。目前出版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类教材主要偏重压力容器的设计。市面上常见的有高安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内容过于简单,适用于中职教育;郭建章、马迪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偏重于力学计算及压力容器设计。本课程所用教材为董大勤、高炳军、董俊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四版)。这本教材也是强调力学基础和压力容器的设计,但内容更加全面,适合于本科院校学生使用。市面上已有的教材内容和笔者学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有很大一部分授课内容教材上没有涉及,而教材上有的内容却不要求学生学习。这就降低了教材对于本专业学生的适用度,加剧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困难程度。所以,要抓紧时间、狠下工夫,尽快开发出适用于学校石油化工生产类专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校本教材,争取出版发行。
2.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教研活动或其他学习机会吸收各位老师的思想,提倡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专业知识优势互补,增强对培养计划及课程标准的认知,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及多媒体课件,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容不一致、重难点不一样的情况。(1)摆脱多媒体授课束缚。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授课形式,避免出现多媒体等同于PPT放映的认知模式。目前简单、老套、永不更新的教学内容,幻灯片放映式的照本宣科,简单堆砌的照片、动画、视频,走马观花式的大量信息堆积已经使PPT课件成为了危害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效果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2)增强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增强教学效果。如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化工常用设备(机器)结构及原理、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四大模块,在这几个大的模块下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支,以石油化工生产典型设备、机器为依据进行授课。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和创建学习情境,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最终由教师归纳、总结。以现代信息化手段穿插教学过程,运用云课堂、雨课堂等实时互动、实时弹幕等形式,增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老师在讲堂上激情飞扬、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等情况出现。合理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现场图片、视频、实际案例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最终达到学生“独立(或换位)思考—分析、推理、选择—归纳整理、深刻理解—吸收创新”逐层递进的目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可以在已有实习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如在学生下厂实习前,教师有针对性地在信息平台上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实习。例如,观察生产装置里能够看到的动、静设备分别有哪些?它们都分别由哪些结构件组成?在生产环节中本设备起到了什么作用?根据自己的所见分析各自工作的特点是什么?由于各生产环节工作介质、生产环境以及工艺等有所差别,各设备可能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制造?可能会出现哪些破坏形式?该怎样预防?学生将学习的心得在信息平台上共享,大家一起挑刺找茬,指出不足。如此一来,避免学生实习的盲目性,实习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互联互通。
3.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考核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组成模式,区别在于这两部分的比例有所不同,大部分是30%平时+70%末考的比例,也有50%平时+50%末考的比例。笔者学校采用的是后者。这两种方式表面看似只是平时成绩和末考成绩所占的比例不同,但这个恰恰体现了考核理念的差异。课程考核不应该一考定结论,考试只是手段之一。确切地说课程考核应该称之为“课程评价”才更加合理。应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以及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课程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具有灵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讨论、作业、测试、考试、评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不仅考查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强调对过程方法、情感价值以及专业素质的评价。
三、改革效果及反思
笔者学校改革自2014级学生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届学生完成课业并参加就业。经过对学生本人及就业企业的走访调查得知,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及评价。
1.效果分析
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对自己的就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没有了力学分析及设计计算,避开了学生本身基础差、计算能力不足的缺,也使课程的及格率及优秀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前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的现象明显改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新的教学内容及模式在企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相关企业认为笔者学校的授课内容与他们的工作更加贴近,课堂内容可以与工作内容无缝对接,员工培训效果更好,同时节约了培训成本。
2.改革反思
现在各种类型的课程改革多如牛毛,但真正收到实效的并不多,不是限于表面,就是流于形式。真正具有内涵的改革模式才会更加具有推广的价值。信息化技术及手段应用于教学是最近几年的新趋势,相关的研究及应用还不是特别深入,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不足。但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信息化必定成为教育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侯国安,郝凤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
[2]朱虹.高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5).
作者:王杰 单位: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