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14年,教育部发文,将现代学徒制确定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淮安文化艺术学校音乐专业为例,在教学改革中,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校本教材开发、实验剧场建设、校外实习、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建立等做了大量的实践和尝试。
【关键词】音乐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4年,教育部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从教育部层面召开专门会议予以推进,并提出统一要求,作为统一部署。它体现了国家经过多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确定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江苏淮安文化艺术学校音乐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意义
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口传身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师傅边做、边教、边指导,徒弟现看、现做、现学习,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悟得新知,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在德国称为“双元制”,在澳大利亚称为“新学徒制”,它是由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和学校协作,共同推进的一项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结合体。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它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它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
艺术教育具有特殊性,尤其是音乐,记谱法和录音音响技术发明的滞后,决定其最初的教授与传承方式只能是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一对一教学。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和师傅水平、风格等因素,会对徒弟产生极大影响,也就是常说的“什么师傅带什么徒弟”。比如古琴就产生了虞山派、广陵派等众多古琴流派。从学科构建来讲,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具有综合性,它涉及到声乐、器乐、基本乐理知识、视唱、听音、舞台形体表演、音乐鉴赏能力,甚至还需要掌握和声、配器知识、音乐史等。“术业有专攻”,一个再优秀的师傅也无法具备传授这么多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传统师徒制”的诸多弊端促使音乐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的产生。众多老师各有所长,学校教育以优化的资源、系统的课程分类、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班级授课等取代了传统学徒制。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些缺陷,如不利于实现因材施教,音乐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岗位要求脱节。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推行新型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势在必行。
三、音乐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构建
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是江苏淮安市唯一的一所中等艺术职业学校,肩负着淮安乃至苏北地区艺术职业人才的培养重任。从20世纪末开始,我们就致力于探索音乐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比如,1998年与宿迁教育局签订定向代培合同,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合作。另外,还与无锡影视基地、淮安市第二歌舞团、江苏省淮海剧团等多家用人单位合作,订单式培养声乐演员、器乐独奏和伴奏演奏员。但这都停留在“在校学习——实习——毕业”的流程上。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构建一个校企合作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学生通过学校课堂学习,储备足够的文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规划自己的人生,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学业。然后到行业边学边做,对将来的行业、企业、岗位进行深度的了解和认知,从学徒做起。企业按照自己的用人要求,派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带“徒弟”,教他们热爱岗位,关注企业文化,了解经营理念,掌握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仅仅生搬硬套三年制音乐专业2.5+0.5(即2年半在学校学习,最后半年去企业实习)的学制安排,是肯定不够的。我们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除了把学生送到一线企业艺术院团进行实习、见习,还把用人单位的优秀演员、演奏员、歌唱家、演奏家请到学校来任教。所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着力于课程管理与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十分关键。
四、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式培养
与用人单位签订招生就业协议,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制定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比如,2015年为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市京剧团代培乐队伴奏人员15名,为淮钢艺术团代培独唱演员5名,为淮安市第二歌舞团代培独唱演员5名。定向招生,初中起点,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明确,就业方向明确,岗位要求明确。我们把这25名新生独立编班上课,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验班。
(二)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在学校完成职业岗位所共同需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平台课程、职业基本技能、岗位管理通用技能课程学习。如语文、数学、外语、职业道德、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音乐鉴赏、音乐史等。因为外出实践学习,毕竟还存在着管理、安全等不利因素。对于现代教育,学校课堂仍然是主阵地。(2)专业方向课程及主干课程则由学校双师型教师任教,同时我们实行“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委培单位的一线名演员、演奏员走进课堂,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声乐、器乐、乐队合奏、合唱,舞台形体等课程。
(三)开发校本教材
国家、省级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具有普遍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而不同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岗位的特殊要求。我们抓住校本教材这一环节,组织校企力量共同研发,并根据教学实践做滚动式修改。比如2014年我们编写了《淮海戏伴奏教程》《声乐演员的舞台实践》等,对器乐、声乐课程教学做了重要的、有效的补充。
(四)加强实验剧场建设
我校历经5年,建造了以演播大厅——“红梅馆”为中心,包括音乐多功能厅、MIDI制作室、录音棚等系列校内训练场所,打造了省级现代化表演实习实训基地。这给我们的所有学生提供了舞台锻炼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充分利用“0.5”的校外实习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实行2.5+0.5模式,即前2.5学年(共5学期)在学校上课,最后0.5学年(共1学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我们建立健全了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最后半年,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到用人单位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市京剧团、淮钢歌舞团、淮安市歌舞团、无锡影视基地等实岗演练,学生边演边学,艺术家们边讲边示范,从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中领悟职业的奥妙,教他们应付舞台各种突发情况。同时,我校派有经验的老师一直跟踪管理,采取双导师制,工学交替,帮助不能适应临岗实习的部分学生总结得失,回炉再造,因材施教。
(六)建立立体多元化评价方式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共抓共管。除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外,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纪律占一定的分值。师徒关系、准职工的思想表现都在实习鉴定中得以体现。部分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统一,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证、演员证考试、以及专业技能大赛等。学生历经磨练,反复打造,毕业走上岗位后,工作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五、结语
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是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资源,不断改革创新,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
作者:张弛 单位:淮安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