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预防医学是高等护理教育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新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护理日常工作需体现整体观,如何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改革,突出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现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及新时期护理专业的岗位要求,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高等护理教育重要的专业课程。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1]。这要求医务人员具备更多的基层卫生保健知识,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最终达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均处于健康的满足状态[2],是新医改对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因此护理人员不仅应掌握基本的医疗和护理 知识,还应具备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适应新医改的发展,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本文就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改革问题讨论如下。
1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公共卫生意识淡薄
目前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护理专业393名学生抽样问卷调查发现,42.5%对预防医学教学不满意,71.8%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无多大用处。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关联不大,实验课枯燥乏味。尽管国家近几年不断提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公共卫生方面人、财、物的投入,重视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展预防医学课程的问题,但医院和社会仍然呈现“重医疗、轻预防”的局面,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观念。
1.2教材与新医改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脱节
目前该校护理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压缩版,以空气与健康、职业与健康、食品与健康、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五大部分为主,内容过时,学生兴趣不足,听课人员比例低,教学效果不佳。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学时少,理论学时占四分之三,实验学时占四分之一,实验中多为案例分析和食谱编制,教学地点均在实验室,新医改提出下沉医疗资源,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要求医护人员提升自身在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有关社区预防服务等内容并未在教材中显现;同时2017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考试涉及的知识模块中包含“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教材中该部分内容亦缺失。
1.3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
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预防医学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初步掌握了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技能,但尚未接触临床课程,预防医学课程中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节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内容,只有在学习掌握了这些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才可有效地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控,临床课程的零基础削弱了预防医学教学工作的效果。
1.4教学理论内容多实践少
目前该校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的实验课主要以案例分析、膳食调查与评价为主,侧重于学生预防思维的养成,而当今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要求具备为人群提供基本卫生保健的知识和能力,护理人员往往需参与到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社区诊断与调查、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实验课内容过于简单,未能满足实际应用。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2.1强调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发生转变,老年人群的医疗需求增加,而现有医疗资源配置与居民的需求不匹配,新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于改变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提出壮大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基层卫生机构,发展基础卫生保健,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所将由原来的医院扩大至社区、家庭、学校等人群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角色也需由疾病护理扩展到健康管理者、健康教育者、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等[3]。这些工作场所和角色的转变促使医护人员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除了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医学、社区医学等其他专业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学生女生比例高,女生偏于形象思维,倾向于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等[4],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可加以改进,如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构建数个小视频,供学生课下学习,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法,将学习的掌控权留给学生。有研究[5]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课程统计部分的教学,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该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整体素质,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也可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手段,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职业与健康部分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列举最新社会案例,结合实际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职业中毒的危害[6]。
2.3改革教学内容
依据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大纲》,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结合新医改政策,整合预防医学课程,将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岗位需要、并将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基的预防医学内容筛选出来,引导学生掌握三级预防策略,树立大卫生观念和预防为主的思想。同时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建议将预防医学课程安排在临床课程之后,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4增加预防医学实践
通过开展学校健康行为习惯、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艾滋病的同伴教育、食物营养成分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过程,掌握为社区提供预防服务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与学校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部门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学期为单位,开展预防医学实践工作,结合理论教学情况,设定实践6~10次,重点参与学习社区人群保健、慢性病防护及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等内容,通过实地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2.5改变考核方式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可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应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在实践性教学中使学生认识预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结合本学科特点,增加实践考试所占的比例,试卷成绩占50%,实验课成绩占20%,社会实践占30%,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8]。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强调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改变考核方式等措施,可从某种程度上改善目前预防医学课程边缘化的现象,但仍需各方人员尤其是教育管理系统从政策上、资源上给予支持,才可更好地将预防医学课程内容转变为基层医疗实践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文利,卫慧敏.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和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5):310-311.
[2]喻滔涛,时军辉,庞湘侠.新医改形势下护理人员的管理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70-271.
[3]谭严.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作者:王慧霞 刘建涛 张军 李艳 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