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影响临床实践、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研究医学生对学校开设的相关医患沟通课程的认知和需求,并根据课程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改善课程质量,增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课程改革;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一、引言

医患沟通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沟通既可增加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增加病人和家属对医生的信任,还直接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缺乏普遍信任感,医疗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凸显,导致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产生质疑,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由此,有效处理医患关系,提高医生与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医学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在2001年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当中,明确地从知识、态度、技能等三方面提出了医学教学应使得每位医师具备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1],同时期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制定高等医药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中要求“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实际能力的医学生”。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和技能目标中提出医学生“应具有有效交流的能力”[2]。可见,国家要求医学高校在培养技术合格的医学生的同时,也要求高校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学高校和卫生医疗单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通过对在校医学生和校外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的访谈调查,了解医学生对现有医患关系的认识,以及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相关课程的教育效果和培养途径的需求,以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和方式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以期能够增强医患关系课程教育的实效,实现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目标[3]。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在彭贞香的《从医患纠纷看医患沟通》文中提到,80%的医患纠纷往往是因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态度欠佳,语言沟通表达欠妥以及医德较差等非医疗硬件和非医疗技术等方面引发的,其中由于医患关系沟通不和谐引发的医患关系纠纷多达60%,而只有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4]。李东霞在《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质量———浅谈讲授医患沟通课程体会》中提到,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对于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往往更偏重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技术合格,知识全面的医生,而轻视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关爱和沟通较少,从而引起了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5]。在郭玉珊的《新形势下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中提到由于卫生医疗法规的限定和约束,医院科室的带教老师不敢轻易让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实际的诊疗活动,导致实习生只能作为一名旁观者,这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6]。通过文献查阅,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越发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出现了偏差,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情绪焦虑的患者,医生欠缺合理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而医生所欠缺的沟通认知能力主要是在医学院校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得不到合理的培养,学校重医学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直得不到解决[7]。尽管医学院校不断地进行医学课程改革,开设相关的人文素养培育,加强医患关系沟通的课程,积极地与医院进行合作教学,给予医学生临床活动实践平台。

(二)访谈法

本次访谈于2017年3月开展,共设置4道主观问题,通过对30名广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大三在校本科生、20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室本科实习生以及教学医生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能更直观地获取医学生对学校、医院开展的加强医患关系沟通能力课程的认知和需求。

1.在如今的医学高校临床专业的教育中,你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30名未接受任何社会实践的大三本科在校生均为认为,通过学科素养主题讲座、学术交流论坛、实践教学情境模拟等课程教学方式能收获更多的知识,纯粹的理论教学和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很难接受有深度的知识。20名实习生有18名学生认为,理论教学是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基础,而实践操作和社会体验则是输出知识的桥梁和管道,通过临床教学实践锻炼,能更有效、更快速地掌握相应的临床技能和方法。希望通过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相关的医疗行业机构或医院科室实践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2.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医患沟通的课程?

大部分同学表示,在进入临床实习或是工作后,和患者交流沟通病情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主要是患者缺乏一定的医疗知识,不能理解较为严谨的医学专业术语,如若医生不能通俗地解释,将会导致患者对自身病情认知的偏差,对病情的轻重把握不准确。怎样才能通过交流沟通与患者建立一座信任的桥梁,多数同学认为学校通过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培养医学生相关的医患沟通意识,对临床上一些医患沟通的难点进行引导讲解,传授经验,帮助医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临床医生的角色。

3.你认为学校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安排是否合理?

学校已经将医患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习科目,并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认真学习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技巧,要在大一、大二时修满该学分。且在临床实习阶段,在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医学生要通过实践学习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可以看出学校对医学生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十分重视。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都提到了相同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教育不够深入,例如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过于书面化和教材化,大多情况下不能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医患关系的复杂和相关的医院操作规范要求,医学生大多时候只能自己在临床中观察、探索总结,靠经验的累积来学习怎样进行有效医患沟通,但过程漫长曲折,并有可能习得错误的经验。

4.你认为通过临床实习对于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认知是否能起作用?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正在临床实习的20名学生,认为通过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的认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在校期间学习的医患沟通只能通过书本和课堂,尽管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对医患沟通没有实际的认知。例如,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妇瘤科,是一个针对女性肿瘤癌症的科室,肿瘤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费用较大,而妇科肿瘤患者,由于家庭和婚姻的压力,非常容易受到情绪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的影响,这就对妇瘤科的医生在医患交流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对医患关系的观察和医患交流的体验,才能在实践中快速地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理论教学体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医学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因此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8],提高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和医患沟通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医学的用人需求。首先应改革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课堂教育方式,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即开展文体导向为核心,以实景情境为素材,移情体验为特色,应用大量的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模拟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其次,应为在校学生定期开展人文知识素养教育讲座和论坛,增强学生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弘扬人文社科精神,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最后应开展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丰富医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医学生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加教育的实用性。

(二)促进学校理论教育与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我国的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忽略了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应进行相关的医患沟通培训课程学习,许多临床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相同的认知偏差,就是医患沟通应是学校课堂教授的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更多关注疾病和病理知识,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体系,导致大部分学生过多地关注医疗过程,而忽视了主体———患者,在沟通与交流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与患者交流中普遍存在紧张、焦虑和急躁等心理状态。因此,在面对医学生普遍存在沟通障碍的情况,临床带教老师应转变思想意识,加强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9]。尤其是针对医院一些较为特殊的科室,例如妇产科和妇瘤科,在面对该科室的患者时,带教老师应向学生强调诊疗时的言行举止,不能随意在患者面前指点和谈论其隐私,并鼓励学生主动为患者耐心解答病情与疑惑,拉近临床实习学生与患者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要提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因此,对于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要在校内完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还要在临床实践中体验课堂中没有的教学案例和医疗活动过程,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是理论课堂所无法代替的,因此,要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培养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生。

(三)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改善教学环境

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指路人,是传递知识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医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但由于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和医患沟通课程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再者,许多在校老师没有经历过临床实践和临床诊疗,在教授学生时大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上课,案例分析用得较少。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加强自身的实践经验,灵活课堂授课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医患沟通的课程学习中,以增强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可通过观察老师的日常医疗工作,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关怀,在细微之处不断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因此,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培养新一代的医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医学生信息化沟通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可借助HIS系统传递医院内部各类信息,也能通过如微信公众号、医院官方网站、手机移动终端等多样的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会诊、沟通答疑和出院回访等线上交流,大大提高医院工作运行的效率。尽管信息化技术解决了一些传统交流沟通的不便,也不再受限空间距离和时间差异。但是由于医院工作性质较特殊,对于线上沟通的医护人员存在一对多的答疑交流,工作量较大,没有面对面交谈那般详细。尤其是交流过程中涉及专业性较强的医学专用名词和患者个人情况解析时,更需要医生用通俗的语言对患者耐心、细心的解释。医学生医患沟通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传统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语言的艺术,也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新的沟通方式,为患者、家属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因此,在医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学科体系中,也要加强医学生信息化沟通能力培养,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

四、结语

改善医患关系是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一起共同努力的,而作为医患关系主体之一的医护人员,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宏扬医学人文精神。同时在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上不断严格要求,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进一步加强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对于授课老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医患关系的教学中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扩展知识结构,探索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汤金洲,董晓建.高等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研究现状及主要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7(2).

[2]郭瑞,文秋林.论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医学新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3).

[3]肖满田,钱兴国,邓爱芬.临床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9).

[4]彭贞香.从医患纠纷看医患沟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0).

[5]李东霞,要洁,韩凌,罗文.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质量——浅谈讲授医患沟通课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1).

[6]郭玉珊,.新形势下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6).

[7]穆博然,孙琳.医患关系现状对临床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2(11).

[8]王燕.从医患关系的现状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4).

[9]何丽立.新医改形势下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6(12).

作者:娄琴 唐忠 罗慧 高琨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