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是高职中药类专业的关键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合格的中药质量检验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高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错误教学理念,而且其所用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评价方法不合理,导致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从注重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这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希望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中药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问题;建议

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中药质量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它是中药生产技术链条中关键的一环,是中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肩负着培养中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由于受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医药类高职高专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课程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轻技能

受本科教育的影响,目前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在教学内容结构上追求大而全,注重知识结构的理论性、系统性,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不够,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理论适度,突出技能”的特色。一般来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过分注重抽象理论知识的灌输,会大大损伤其积极性,学生就算是靠死记硬背记住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由于不理解、缺乏实践,将来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自如的应用。所以这种内容结构,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存在短板。

1.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教材更新不够及时,拿我院为例,现在老师给学生上课用的教材还是2006年编写的,很多教学内容的制定参照的是2005版《中国药典》,而现行“药典”为2015版,和2005版相比,很多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完全参照这样的教材,可能会造成教学和生产实际脱轨。

1.3教学方法单一

受教材编排和教学条件的影响,目前高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教学的主流任然是偏重于理论性的讲述,教师一般是一个人,一支粉笔或一套幻灯片,按照教材的结构平铺直叙的介绍,到考试前,划一下重点,学生突击背诵,60分过关。这样的教学,学生从头到尾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挫伤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1.4评价方法欠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评价仍采用传统的一次终结性考试,以书本理论知识作为评价重点,侧重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样的评价导向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不良学风,且卷面分数高也只能说明学生“背的好”,难以考察出学生真正的应用能力,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理念不符,难以体现中药职业教育的特色。

2课程改革的建议

2.1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课程标准

高职教育不能是本科教育的简化版,应当注意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转换,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当始终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最终的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为面向一线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专业人才。通过对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学习,学生应当明白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中药质量检测观念,掌握整个中药质量检测过程所需的基本技能,熟悉中药质量检测的大体内容和一般程序,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

2.2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专业课的教学尤其要注意创设情境,对接真实工作。所以,要搞好高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可在分析职业岗位工种任务及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其真实工作流程,结合现行《中国药典》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可将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课程内容按照中药检验工的工作流程分成中药鉴别、一般检查、定性检测、含量测定四大模块,每个模块设计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优化教学内容,见表1。同时,可将已经淘汰的、与职业岗位关系不密切的及与其他学科重复的知识和内容,进行简化和剔除。这样设计不仅可大大节省理论课时量,提高实践课的开课比例,还从中药检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建立以真实具体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3采用任务驱动,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高职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都是由老师选定实践项目,给学生做好试剂和仪器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标准的流程操作完成项目。这种教学方法首要的问题就是会损伤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一旦项目结果出现偏差,是很难对偏差分析和解决的。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方法还会限制学生技能的提高,更不能完整反应中药检验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导致学生在以后的真实工作中可能会被一些“小问题”给干扰,如仪器准备不到位,药品前处理不当,最终表现为学生的业务能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可尝试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首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中药检验小组,给每组下达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知识和文献,设计出大致的工作流程,通过对每个环节的分析,写出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以完善试验方案,接着学生按照可行的实施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并对比国家或地方的药品标准得出检验结论。最后,各组学生以PPT或论文的形式对所做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教师对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并评定出表现最佳的小组,给予适当的表扬奖励等。通过本方法的实施,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表达能力,同时可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2.4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教学,同时也能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学习态度的养成,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建立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它能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能不能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本课程的考核可采取过程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形式。具体来说,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重可以设定到70%,主要包括实践表现(50%)、重点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析总结技能、表达能力进行考核。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可以占到最终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占最终评价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应用能力。

3结语

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涉及许多具体的中药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其中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有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中药的定性鉴别,对已知物质基础和未知物质基础的中药均可实施,可选用相应的标准品或对照药材作为鉴别标准。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主要用于中药的定量检测,检测对象必须是已知物质基础的中药,可以检验某一种或一类化学成分,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紫草中的羟基萘醌总色素,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学生必须掌握这些重要的检测方法,将来在实际的工作中才有可能做到游刃有余。总之,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是高职中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合格的中药检验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笔者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一线教学工作,对于目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希望为提高中药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超祥,丁锐.“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5):118-120.

[2]梁生旺,王淑美,吴明侠.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育,2003(3):27-28.

[3]折改梅,石任兵,刘斌.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方法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86-2987.

[4]程斌,夏苗芬,周爱珍.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0,16(4):132-133.

[5]刘加宝,姜艳,隋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物检测与分析技术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5):130-131,134.

[6]杨新建,段素云,王伟青,等.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思路、措施与成效———以“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课程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97-102.

作者:王庆 薛天乐 丁锐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