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实践体验教育,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在20世纪末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出现,其促进了当代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不仅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还研究人类本身的潜能和力量以及美德。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本身具备的积极品质,对人类本身的积极心态进行提倡,使人类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深入挖掘人类本身的潜在能量和品质,使人类可以更好的生活,脱离心理的困境。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普通人具备的潜在能力和美德进行研究,使人类可以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认识每一个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类与社会积极的一面,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幸福和快乐,从而使人类的生命可以维持在最佳的状态,提升自身的心理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发挥出自身巨大的积极能力,预防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可以被积极情绪和人格感染,从而自我恢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为医学治疗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传统的心理学影响,具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即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简单化医学治疗总结成“疾病治疗”,这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传统心理学的消极影响。在医学化的模式下,高校一般把大学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另一类是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对其采取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形式,以致于大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归为心理疾病矫正咨询

我国大部分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归为学生心理疾病矫正咨询,这样的心理疾病矫正咨询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只适用于一部分学生,不能满足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心理疾病矫正咨询模式主要是为学生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因为高校的服务资源有限,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简单化的德育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归为简单化的德育,直接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归到德育机构之下,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队伍转变成心理咨询教育教师队伍,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归为思想问题。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简单化的德育,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没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且教育资源不充足,对人力投入不够,进而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归为一类。

(四)采取简单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采取的是简单化行政管理模式。例如,一部分高校需要通过班级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排查,之所以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该校心理专职教师人员不够,从而用行政管理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进行补充。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途径

积极心理学表明,人类相互之间增进积极情感交流和体验,可以有效提升人类本身的优秀品质。积极的情绪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创造能力与生产能力,可以使人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导致出现不同的思想与行为,尤其是创造性的思想与行为。而创造性的思想与行为是目前大学生都需要的优秀品质。

(一)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

教师要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美国哈佛大学很早就设有积极心理学,其主要是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幸福的方式,从而又被人们称为“幸福课”。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借鉴,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变成发展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学中有一个积极的体验,教会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报告检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努力探寻适应社会生活的自我状态。

(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注重体验和实践教育

首先,把理论课和活动课进行有效结合。理论课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课时一般都是在团体训练室中,主要包括“人机合作素质拓展”“心理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课程检验的形式主要有“写自我分析报告”等。学生通过写自我分析报告,可以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其次,创新教学模式。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可以通过“知识—体验—认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知识”主要是指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体验”主要指利用课上的活动与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认知”主要指利用心理测试,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总的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讲解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等。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其展开各种培训和教育

首先,高校需要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录用标准。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高校需要提升该专业教师录用标准。例如,可优先考虑具有专业资质的教师、从事过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针对没有专业资质且没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就算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也不予考虑。高校还可以邀请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校作报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高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高校可以挑选具有丰富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和具有较强责任心的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使这些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参加培训以后可以通过专业考核获得资格认定,获得资格证书。针对已经具备任职资格的教师,可以组织到其他学校和心理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此外,高校还可以举行各种教学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人格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部分高校都把解决心理问题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通过对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测试和矫正以及治疗,排除学生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却忽略了挖掘大学生积极价值取向。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部分新生会主动地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诉说,教师对其进行开导以后,可以及时地解决其心理问题,但是,这些学生在回到生活中以后,很快又会被新的问题困扰。这种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也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使学生对外在的力量过分依赖,从而忽略了挖掘自身的潜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人格。如果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就会使自身在积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而且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成长,自我教育的作用就越明显。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自我的认知,然后经过教学实践,使大学生强化自我监督、控制以及调节,加大对自身潜能挖掘的力度,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对自身有一个积极的认知。大学生只有对自身有一个积极的认知,才可以在成长中正确地面对自己和悦纳自己,从而客观理性地看待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在集体生活中快速地找到自信心。其次,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调适。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才可以轻松豁达地面对大学生活,甚至是以后的社会生活。最后,教师要指引学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大学生要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创建和谐友好的关系。此外,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还要指引大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让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美德,积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卿再花,曹建平,吴彩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11):67-68.

[2]俞婷婷.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心理工作的实践总结[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5.

[3]宋传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8):139-140.

[4]刘宗利,刘宗顺,文静.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探究[J].中华少年,2017(17):165-166.

[5]郑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习月刊,2012(10):247-247.

[6]柳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134-134.

[7]张忠宇,夏宝慧.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6):132-133.

[8]陈黎.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4-6.

作者:王斐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