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在化工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法规在化工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法规在化工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我国教育法规为理论基础,深入细致地对教育法规在化工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指出教育法规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使然,教育法规还具有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指明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于教育法规在化工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透彻明确地将教育法规贯彻执行于化工课程改革实践中去。

关键词:教育法规;化工课程改革;教学;作用

化工课程改革作为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形式的改革,其力求将教师被动传授知识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传统的依赖型、认同型、虚拟型等形式的学生学习方式转换为更为科学、进步的问题型、体验型、独立型、主动型教育模式的转变,这个过程就需要教育法规的保驾护航。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表明了我国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而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基于发展教育的目的而提出并推行的。化工课程改革的推行必须要在教育法规的轨迹上得以实现,更依赖于教育法规进行落实和深化。

1我国教育法规是保障课程改革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对于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要求,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教师都担负着为国家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主席更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在课程改革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来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提供渊源不断的人才力量。而课程改革的实施往往会在现实教育中因为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学生素质、地方重视程度等情况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会流于形式,导致课程改革收效甚微的局面。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建立教育法规对课程改革的执行进行有效保障。同时,教育法规也是课程适应与提高学生算、读、写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国防教育、爱国意识等教育内容的监督与规划的保障[1~3]。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法规在课程教学里的作用,日本于1958年就颁布了教育法规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落实进行了监督。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推行了第二次课程改革,并在《国防教育法》中对其执行进行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教育法规是保障课程改革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必要强制性规定,只有教育法规保障下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现在重建制度、转换方式和更新观念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和学的方式、观念的进步需要教育法规来保障,而教育评价制度与构建学校管理方式的改进也需要教育法规的保障。可以说,教育法规是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据,更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2我国教育法规是保障课程改革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

化工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法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地研究制定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其体现了课程发展规律,极大地保障了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深化。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教育理念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尝试,而教育法规的设立恰恰是对于以上成绩的巩固的发展,避免了教育课程改革走向误区或是极端,只有沿着教育规律的轨迹进行发展,课程改革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和发展力量。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内容就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其每个阶段的衔接都具有规律性,例如:小学学生课程教学中的自然科学课程,在中学被分成了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而大学化学又细分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不同学科。可以说,化工教育课程改革也是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而教育法规恰恰就是使其各个课程得以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课程改革法规的重要作用在于,其满足了学科体系与科学体系的发展规律,更满足了学生学习规律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教育法规与课程改革的结合,反映出了教育工作人员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教育人才的重要性。

3我国教育法规起到了明确课程改革目标的作用

教育法规作为一种国家意志的展现,其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来说具有积极地目标性作用。作为国家教育思想目标得以明确的基础,教育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假如课堂教育工作实践之中,只设立教育目标而不设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法规,那么这种教育活动就无法显示出教育的协调性、整体性与层次感等重要课程教育属性,从而导致教育课程改革无法真正实施,其内容也无法得到恰当把握。反之,教育法规不适应教育目标也同样会造成教育课程改革的失败。在美国教育法规里将一定权利落实给学校,学校的教师与校长有权在教育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种证书,一种是普通水平的毕业证书,而另一种则是高级水平的毕业证书,通过这种教育法规实现了有效的课程改变目标。由此可见,教育法规设立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明确课程改革目标。从课程改革的目的来看,其也为了让教育课程顺应教育发展规律,让课程实行改革后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合格人才,以此满足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这个过程里教育法规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4我国教育法规确保了课程改革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国执行的课程标准作为体现教育法规以及教育方向的重要教育法规对于我国课程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单一的课程标准是无法满足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的。这是因为,束缚课程有效执行的因素很多,其还包含教育设施设备改进、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这种情况下,这就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而教育法规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就是明确课程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让课程改革不走弯路,让学生获得更加高效课程教育,从而实现教育课程改革的正确落实。课程改革就是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易于其养成的现代优秀学习方法,让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的互动,而教育法规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育的方向和方法,以及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大大节省了教育工作者探索教育课程的时间,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效率。新课改只是经济时代的需要,而教育法规是确保课程改革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表现,这也反映在课程改革需要教育法规圈定重心,明确了学习在技能、知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维度的方向,教育法规可以在课程结构、目标、内容、评价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执行提供纲领性指导,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需要;有利于为学生构建更多具有选择性与综合性的结构课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科技、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澳大利亚著名的学者伊利亚德曾指出,教育必须依靠法规来引导其向正确的社会需求发展。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以“教育需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继承民族优秀传统与革命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4~7]。

5我国教育法规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课程改革的脉络

我国教育法规的制定,明确了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的任务,更有利教师根据课程改革进行符合教育法规的课程教育。新课程标准制定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多的教育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教育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课程教学更加注意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主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充分理解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法规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传统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内容活起来,从书本教育走向实践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课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单一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教育转变为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适应社会、把握人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特别是要在充分掌握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让学生懂得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具备社会责任心,建立学生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等基本素质。可以说,教育法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指导性意义,其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运用教育法规将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加以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利用教育法规的内容来实现和突破传统课程内容的旧、偏、难、繁等不足,让课程内容更是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让学生脱离机械教育的牢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研究,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可以说,教育法规下更为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以正确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教育工作[8]。

6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教育法规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地分析。首先,本文对我国教育法规对于课程改革在新时期发展需求的保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育法规在新时期课程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本文指出教育法规在课程改革教育发展规律方面的保障作用,提出在教育法规的范畴内教育发展规律是课程改革进行的必由之路,教育法规起到了规范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作用;另外,本文指出教育法规起到了明确课程改革目标的作用以及确保课程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教育法规与教育工作者之间对于课程改革的贡献做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教育法规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对于教育法规在新时期引领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可以说,教育法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拥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峙.关于《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7).

[2]郭黎昂,辛振青.幼师生教育法规理念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6,(9).

[3]姜溪.简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

[4]冯哲.美国统一商法典对中国教育法规经济分析的借鉴[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5).

[5]顾群音,吕贵,陈汝光,汤荣梅.健全教育法规体系的若干思考[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1).

[6]许庆豫,杨一心.我国教育法规基本原则分析[J].教育研究,2004,(3).

[7]曹凤娇.日本教育法规演变的历史轨迹[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8]曹凤娇.日本教育法规演变的历史轨迹[J].大学教育科学,2005,(6).

作者:安泰 王冲 单位: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