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继续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继续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企合作模式下继续教育论文

一、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体制中的优势

相对于普通继续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而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可以是企业的新入职员工,也可以是企业的现职员工。由于学员的属性较为集中,参训人群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这样既简化了学校的培训准备工作,又有利于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学校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采取更多的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在开展传统理论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实际操作课程,真正做到知识与操作并重。同时,学校在培训企业学员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传授所学内容,例如采用现实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合作,可以是学校培训的目的更为精确。针对企业阶段性需要,培训可以培养员工特定方面乃至多方面的工作技能,也可以针对员工自身基本素质进行培养。例如企业需要员工尽快掌握外语来实现对新设备的操作,学校可以针对性的培训员工外语水平,来满足企业的需求。相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给校方带来了稳定的生员和一定的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说,也有利于依托名校,提升自身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整体水平。校企合作正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开办继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中的主要体现方式与问题

目前,各地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但由于各高校办学理念的不同,以及面临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各高校发展校企合作的侧重方向不尽相同。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学校为主体搭建平台,企业自愿参与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高等院校,依托自身的某项或某几项学科优势,开发出一套针对部分行业或部分地区的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体系可以满足特定企业的培训需求,因此企业向学校申请进行办学合作,而申请合作的企业可以有一家,也可以有很多家。例如像某校针对石油能源系统研发的中国能源教育网,该类型的企业无需投入人力物力便可以拥有本企业专属的企业网络学堂,企业可以根据平台选用适合自身的课程资源,来面向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提升自身员工素质的诉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了一定的硬伤,就是缺乏学校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企业只能依据学校提供的课程列表来选择课程,而不能根据自身需要让学校进行开发。另外,课程内容受限于学校自身的实力,并不能够做到对所有学科的无缝覆盖,也不能保证更新频率。

2.双向乃至多向的参与模式

双向参与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针对性的展开合作,共同搭建继续教育平台。一方面,企业全程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来,包括表明企业的培训目的、参与制订培训计划、介入教材的编写、对部分课程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既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培训规划,同时也要介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行中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研发、应用能力,并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多向模式是加入了政府或者类似于行业协会等非盈利性组织。由政府或非盈利性组织出面,为学校与企业搭桥,促成合作。双向乃至多向的参与模式使得继续教育培训更贴切的反应出企业的需求,也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的运营。但是这个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的经验,双方合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容易出现“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现象。也有可能因为双方的关注度不够,造成接洽的层级不高,进而起不到应起的作用。

3.订单项目模式

订单项目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短期的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而开展的专题性培训活动。例如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这种培训可以采用订单项目合作的模式来开展,因此也被称作定制化项目。一般来说,高校会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明确对方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划分,进而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再根据沟通结果,制定针对特定性的培训内容,并开发课程。但是由于学校行政效率的相对低下,以及这类培训实施门槛相对比较低,这种合作市场正在被社会培训机构所蚕食。相比学校,商业化的培训机构在经营理念上更贴近企业,在经营效率上也有着绝对优势。

4.其它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包括了企业在高校创立以企业命名的附属学校,以及以企业命名的教育奖励基金等。在高校继续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关系,利用彼此的优势弥补对方弱势,并促进向前发展。

三、北航特色的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模式与发展思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北航继教学院)成立于1986年,是统筹学校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体学院,既负责管理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又实施具体办学职能。学院以北航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为办学宗旨,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工作定位于非学历教育、学历非全日制教育,承担着北航成人学历教育、远程学历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非学历技能培训、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特色的“专业小组”模式

在校企合作方面,北航继教学院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尊重合作方的意愿。在与企业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学院成立了专业小组,来与企业进行对接。专业小组主要承担了两项职能:市场调研与企业沟通。专业小组一方面积极的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市场的变化,并为学院提供专业的分析报告;另一方面针对性接触相关企业,与企业举行座谈,了解企业真实想法。每个目标行业和企业,学院都会成立专门的小组,做到沟通有度、责任明晰。专业小组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的提升了学院的效率,同时也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好评。由于有了专业小组的帮助,不但企业能通过专门渠道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学院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市场的变化与行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教务部门能够根据小组反馈的情况,以实际现实为出发点,对课程进行布置与安排。科研部门能够根据小组提供的信息,及时开发新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更新与补充。所有课程都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与学员的需求,淡化枯燥的理论知识,强化实际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正是由于专业小组的存在,学院与企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2.强调角色对换,共同协作

依托于专业小组的沟通作用,学校与企业加强了沟通的频率与效率。在合作过程中,既强调校企分工明确,更强调角色的对换,进而实现全方位的共同协作。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校负责教学研究、授课辅导等工作,企业负责统筹组织、方向把控等工作。但是在北航继续教育的模式下,高校与企业都处于责任主体的位置,同时又要兼顾对方的工作。对于北航而言,学校不仅仅是企业继续教育的参与者、实施者,更是设计者、规划者。高校不仅要考虑学校本身传统教育工作的落实,更要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站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高度上,为企业设计、研发更符合企业自身的培训项目与课程。北航继教学院依托北航整体教育平台,充分利用了自身教育、学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不但帮助企业进行人员培训,还参与企业战略平台搭建、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完成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组织者、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倡导者。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组织人员去进修学习,努力提升员工素质来更好的服务企业。企业更需要的是搭建一个符合员工发展的平台,营造一种内部学习的氛围,为所有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自身向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不仅仅为了让员工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更应该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学习氛围,让员工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追求知识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高校更多的思考企业的长期人力发展规划,企业更关注自身的教育文化氛围搭建,双方的合作更为紧密,逐步构建成为一个战略联合体,合作也从单次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从传统意义的继续教育合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广空间的系统合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相互尊重理解,合作教学,共同开发、面对培训内容。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停留在老的思维观念中。北航继教学院在合作伊始,就从内部进行思想教育,强调高校不是简单的拿钱办事,企业也不是掏钱的冤大头。从领导到教职工,都放下老师的架子,去倾听企业的想法,进而改进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更为精准。通过特色小组搭建的渠道沟通,帮助企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转变雇主的心态,愿意向高校分享企业的人力构建与规划,并让高校积极参与进来,帮助企业促成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3.完善的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

培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听一次课,写两份作业。培训的好坏不在于当时学生听了多少。北航继教学院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专门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大讨论,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学院通过对企业日常运营的信息搜集以及培训学员训后反馈,获取学员的主观感受与工作表现进行中长期监控。通过对学员的长期跟踪而得出的结论,反过来对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课程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控。在校企合作的整体过程中,评估体系作为后期的完善工作,是检验今后合作效果的保障因素。北航继教学院及时开展包括课后调研、结课调研、半年追踪调研等众多类型的培训跟踪调查,并为学员及时建档归类,将调查研究作为长期工作开展下去。调查研究的结果会以书面、会谈等方式及时与企业进行分享。学院与企业探讨培训中被忽视以及培训后新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调整人力战略及内部出现的情况。

作者:孔祥利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