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初探

一、继续教育转型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继续教育转型的时代要求

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教育的现实结果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教育的结果与社会经济结构不匹配,一方面,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行业和岗位招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暂时失业,高校所提供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匹配,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技能。为此,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培训,高校也充分利用优质的办学资源及学科优势开展各类培训及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非学历继续教育逐渐显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另据教育部门权威统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预计到2017年可降至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的历史低点,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到2020年将达到40%,高考录取率预计可超过90%。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新增劳动人口的高等学历教育基本满足需求,成人学历补偿型教育需求将大幅度减少,因而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成人学历教育招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成人学历教育的准入门槛非常低,经济发达地区成人学生外地生比例逐年提高,成人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致使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整体结构层次较低,混文凭现象普遍,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为此,高校继续教育从管理层到办学机构,均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抓紧调整继续教育结构,转变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促使高校继续教育加快转型,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继续教育转型的价值取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对这一目标论述,权威专家认为,应包括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第一,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次学习机会、多样的学习途径和多种成才路径。第二,大幅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通过扩大继续教育规模,争取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第三,健全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继续教育投入方式。第四,继续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改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建设好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发展的能力。预计未来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继续教育产品层次丰富、特色鲜明,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开放式的网络远程教育极为普遍,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教学管理更加变通,办学思路更加灵活,高校的“品牌效应”将更加突出,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继续教育将因转型而形成多样化的发展走势。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主阵地,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办学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族公民素质,是造福社会的崇高事业,也是高校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地方综合性高校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学科门类设置、学校传统文化和办学资源条件的差异,在继续教育发展的定位和办学模式等方面的选择各不相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其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为办学目标,着力培养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企业家,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而地方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对象是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技术工人、产业工人和技师。那么,地方综合性高校应如何定位?首先,要对接社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其所处的地域优势以及学科设置门类齐全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和形式,在办学目标、类型、层次及培养对象的选择、规划与实施中,实行培养多样性与社会需求多样性的对接,引导和鼓励各办学机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各类继续教育培养项目。其次,合理利用自身资源,科学确定办学方向。选择符合自身特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办学类型、方式及培养对象,以办学质量、特色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重视创新开发,体现区域特色,探索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的改进与重构

由于不同的办学资源条件,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办学目标、类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是不同的,难以互相借鉴,但无论是知名高校还是普通的综合性高校,其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相似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体制选择基本相同,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建立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从学校层面的管理体制来说,地方综合性高校一般设有专门从事继续(或成人)教育的二级学院及培训中心(各学科性学院)以及依托学校成立的企业或非企业法人的各类培训机构,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办学。部分高校为统筹办学管理,专门设立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和协调校内各办学单位的办学活动,整合校内的继续教育资源。这主要是借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管理体制的成功改革,实行继续教育管办分离,从“行政职能”、“办学职能”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继续教育学院与其他各学科性学院存在权责利不明晰的问题,从而整合校内办学资源,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效益。

为此,笔者认为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进思路应该是对不同的办学实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以规范办学和提升学校办学美誉度兼顾办学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挂钩的考核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理,第一,对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办学的二级学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高校的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可以运用市场的价值规律,灵活地调整和设计继续教育项目,对接社会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实施以“团队管理、市场运作、项目核算、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进行内部机构的重组和机制的创新,制定系统的考核管理办法,实现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第二,对校内企业或非企业法人的各类培训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明确与学校合作的责、权、利关系,拓展继续教育发展空间,同时,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严格的教学全程管理程序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学效益。第三,对其他学科性学院的继续教育办学管理纳入学校专项目标考核,将办学效益、规范管理、教师教学等工作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继续教育体制、机制运行管理模式的改进,使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把握学校、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办学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地方人力资源状况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供需脱节,就业矛盾问题突出,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充分利用并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着力解决行业、地方、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行业、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层要积极调研当地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摸清市场需求,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如政府颁布的紧缺人才目录、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等,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协会、考试认证机构等合作,开发各种办学类型,加快各类人才培养,解决行业、地方、社会发展中的人才供需问题。一是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和前沿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该领域内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需求;二是加快在新兴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该领域内人才的继续教育,满足社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人才需求;三是加快在行业急需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如农业科技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等,以满足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搭建比较宽广的“校地合作”教育服务平台,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开发精品培养项目,抓住继续教育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岗位培训、行业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生课程教育等中高端层次的培训。学校建立运转顺畅的“校地合作”服务机制,努力探求“校地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校地”间订立合作办学、委托培养、项目承办等办学协议,开展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一条由“政府出资、行业企业组织、高校培训、社会受益”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教育发展之路,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在服务地方中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部门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与需求信息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序发展、多方受益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态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控和深化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把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推进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

坚持“内涵提升、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扩大继续教育规模,优化继续教育结构,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凝练特色,不断推出精品培养项目,以内涵提升带动外延发展。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优化整合资源,改进办学条件,采取经济激励等手段,积极争取社会从业人员参加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稳定学历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二是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继续教育结构,对于社会需求度不高、适应性不强的教育类型和专业设置予以取消,比如,成人函授教育等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将是网络远程教育甚至移动终端学习的教育形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契合,以适应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和特色是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改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好的教师,才可能实现好的教育,做好继续教育教师的再教育及高水平师资的投入引进工作,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办学质量。

(三)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本、治学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推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高校继续教育的对象普遍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以就业、择业、出国、转岗为重点的再教育,但无论是何种学习目的,大都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为此,高校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模块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改革传统的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学历+技能”双证书甚至多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履职能力。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师教学来实现的,要解决人才培养的技术问题,教学质量是关键,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师个人教学技能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坚持名师主导,要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充实到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二是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主管、高级技师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结合行业、企业特点,有针对性、时效性,符合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需要;四是要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让学生不断感知学有成就,激发学习内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四)统筹兼顾,综合协调,整合优质办学资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合作办学

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办学资源紧缺,资金、场地、师资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互惠共赢为前提,开展合作办学既可解决“瓶颈”问题,也促使高校继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引导、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可有效利用社会办学机构资源以弥补高校办学资源紧缺,高校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师资力量与民间机构充足的资金、办学场地以及招生优势整合,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办学。另一方面,与国际优秀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尤其是稀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是开展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训,如国际金融与贸易、商务、国际财会及法律人才的培训;二是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发联合培养项目,开辟留学通道。今后,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学生不仅在国内挑选大学,也在国际范围内挑选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国际合作办学是高校继续教育新的拓展空间。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灵活多样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互联网、物联网、3G以至4G技术、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给高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在线学习及终端移动学习将成为继续教育新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校要充分关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特点,努力探索适应信息化学习时代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加大财力投入,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教育技术支持信息化学习平台,开发继续教育精品课程,整合各院系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及网络媒体进行数字化学习。二是改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衔接和互认,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建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前景是充满期待的,面对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有更远的战略思考、更强的忧患意识,要继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改革,科学布局,不断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优化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走内涵提升、特色鲜明、质量立校的继续教育发展道路,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张霞燕 单位:宁波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