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改革论文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继续教育改革论文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继续教育改革论文6篇

第一篇

一、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国家开源软件辽宁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工作

2012年3月,学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开源软件(辽宁)师资培训中心”并授牌。主管校长及继续教育学院领导带领职工认真学习、研究,提高了对推广开源软件目的的认识,并承担起国家开源软件辽宁省师资的培训工作。在做了详细的培训需求调研之后,学校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组织了强有力的培训团队和师资,展开培训工作。2012年4月、5月举办了两期师资培训,受培训的教师达187人,95%的受训教师,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颁发的开源软件“双师证”。

(二)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工作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了深入实施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围绕知识更新工程确定了7个重点领域,省人保厅在90多个申报的选题中遴选确定了20个省级高级研修项目。沈阳理工大学承担的“沈阳国际软件园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是20个被遴选确定的项目之一,沈阳国际软件园200多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参加了培训。学校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计划和课程,认真制定培训方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培训重点,体现培训特色,研究出了一套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为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聘请在全国有知名度的行业专家及学校知名教授,讲授面向服务架构SOA、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产业升级、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未来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辽宁省中职、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工作

1.研究制定培养方案,设计、精选培训内容,选聘高水平师资学校深入细致地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中、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训等方面的需求,根据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学校为省中、高职骨干教师开设了机械、模具、汽车、三维软件UGnx、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培训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及学科,也是中、高职院校教学需求。认真研究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和精选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体现职业教育培训特色,突出案例教学,选聘高水平的知名教授授课,选聘有影响的行业专家作讲座,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安排学员的实际操作训练。切实帮助学员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紧密结合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中最关注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让学员在学习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迎刃而解。

2.培训成果自2012年7月至今,学校培训基地为辽宁省培训了中职、高职骨干教师300余人。一些项目由于课程安排得好,教师教学效果好,学员都慕名而来。通过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的共同授课与培训,使中、高职骨干教师开阔了教育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新知识,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了本专业教学现状、发展趋势及创新技术,提高了学员本专业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完成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了学员继续学习和教育创新的能力,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校企合作新建了三个继续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1.与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模具生产为特色,拥有各种设备齐全的模具生产加工系统,拥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为院校和社会培训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2012年1月双方签约之后,该公司成为沈阳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培养了四期模具、机械等各类专门人才。

2.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签约建立了数控实践实训基地2012年2月,该数控实践实训基地签约建立。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拥有国家级的数控培训中心。2013年11月中、高职骨干教师将在此实践实训基地进行中、长期顶岗实训。

3.与沈阳金杯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2012年2月学校与沈阳金杯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2012年11月~12月国家培训项目,中、高职骨干教师到该基地顶岗实训两个月。学员们深入生产实际,加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会及时处理和解决现场发生的实际问题,收获很大,实践实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与辽宁科华开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

辽宁科华开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专门推广开源软件及LUPA项目培训的技术支持公司。与该公司合作,培训IT专业学生,使其成为更好地适应未来“云计算”时代变革的信息技术人才,为辽宁省“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六)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开源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测评试点单位并授牌2012年3月,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开源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测评试点单位并授牌。

(七)承担国家培训项目,组织中、高职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中、长期顶岗实训学校承担了国家培训项目,组织中、高职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中、长期顶岗实训。2012年已经开展了一期两个月的实训,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21人。2013年11月还将承担国家培训任务28人,为期两个月。

(八)开展短期液压技术培训项目2012年9月,学校“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为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开展了短期液压技术培训项目,培训专业人员25人。

(九)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培训项目学校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已经调研了几个专业,正在开展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高级研修班、中国光大银行培训项目,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沟通与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一)非学历培训机构合作单位的选择

为了能培养学生不仅有成人本、专科文化水平,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校选择具备良好的办学资质、能够给学生提供品牌行业培训资格证书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办学。培训机构具有较好师资队伍、较好实训条件、较强培训能力。培训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养,培训结束时,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品牌行业培训资格证书。

(二)招生工作及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由学校和培训机构联合招收培训学生,除了参加培训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学生达到录取分数线的,由辽宁省招考办录取,学生在学校既完成成人学历教育,又完成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后真正成为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计划及培养模式

由学校完成成人本、专科基础教学工作,培训机构完成技能培训工作的教育培养模式,简称“学历+技能”培养模式。“学历+技能”的培养计划是以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计划为基础,在聘请校内外专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完整的本、专科教育教学计划,并加强了实践实训内容。

(四)培养成果

“学历+技能”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既完成了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习计划,又熟练掌握了一门技能,获得了品牌行业培训资格证书,同时,他们到岗位工作时能够独挡一面,受到用工单位和企业的肯定和欢迎。目前,已招收了五届学生,合计900余人。前三届毕业生已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全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种办学模式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和欢迎。

三、为兵工行业服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据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面向兵工行业,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兵工特色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目标,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为兵工行业培养了大批一线专门人才,为兵工行业和兵工院所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骨干和研究人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合作单位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深入兵工行业调研,了解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学校选择了123、5503、5553、375、724等军工企业进行联合办学。

(二)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兵工特色的办学优势,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放在兵工行业发展和国防事业建设需要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文化、业务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层面,紧密结合军工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与军工企业联合开发急需的、受学员欢迎的军工专业。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

与军工企业合作办学的培养计划是在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聘请军工企业的专家与学校教授广泛研讨、论证的基础上产生的。把军工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成人教育教学计划融合到一起,经过改革、创新,服务兵工,主要是为军工企业开设机械专业特种加工、特种化工专业的火炸药等方向培训。

(四)培养规模及社会效益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与军工企业联合办学,开设军工企业亟需的专业,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专门人才。近几年共为这些军工企业培养人才近千人。这些学员满足军工企业的需求,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远程服务平台设计与建设

学校已设计和建设了一个依托于本科教学工作与校园网技术的远程教学服务平台,该教学服务平台是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远程教学服务模式发展的技术保障。继续教育开放式远程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五、结语

沈阳理工大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还将继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为辽宁省不断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兵工行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适应新形势发展、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沈阳理工大学继续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使“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在继续教育体系与发展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何伟胜 魏香君 李梅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二篇

一、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条例》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接受远程教育;其他符合规定的继续教育方式.可见,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面临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在完成了年度继续教育学习后,都感觉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日常课堂教学和科研、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存在相当的难度,成为教师心中难以消除的困惑.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统的统计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下.

1.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与动机不明确

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能申报完成继续教育学习的时数,参不参加学习培训是无关紧要的事.多数教师不是为了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去参加学习,而是迫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聘用、年终考核等需要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无主动性,为了拼凑学时,学习什么内容、听什么讲座报告,不是针对自己的专业特色有选择地学习,而是有讲座就去听,或是为了拿到学习证明,人坐在报告厅却在做别的事情.

2.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类型单一

从教师个体情况来分析,教师学习方式及类型单一.如:青年教师以考研、考博来提高学历层次,以其就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作为完成继续教育学习的学时;准备评职称的教师则以、参与科研项目为主,来折算完成继续教育学习的学时;已评职称不急于再次晋升职称的教师,则以听讲座报告形式为主,完成继续教育学习的学时,至于报告内容是否与自己实际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没有目的地选择,而纯粹为完成学时去听报告.从各高校情况来看,由于各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在教师进修培训要求上也存在着眼点低,注重短期行为的问题,导致支持教师参与学习的方式内容受到限制.如:有的学校侧重于支持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有的学校侧重于支持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内容方面的培训,有的只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研修,有的仍偏重于学历学位教育的提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制约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以提高学历教育为主,对专业知识的培训过于重视,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忽视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差异性,未能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造成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4.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问题的落实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物质保障.近几年各高校已大大提高了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但师资培训经费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面临着自主办学提高办学效益的问题,一些高校因为经费有限,需要用钱的地方又太多,从而对师资培训经费投入不大;另一方面,学校主管领导观念上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人才培训与引进的关系,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

5.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过程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对培训形式进行规范,而对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所要达到的要求未进行规范,更没有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估.多数继续教育培训学校基本上没有培训的中期考查、培训后质量跟踪检查等检查、监督环节,致使学校缺少对教师学习培训情况的反馈,对教师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后的整体绩效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价、激励机制,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教师主动学习的动力,挫伤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具体对策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师资建设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高校应针对师资发展的状况制订出符合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方案.如针对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培养学科带关人和骨干教师、更新学科及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掌握学科前沿动向、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教师发展需求,设计出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长期性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方案.让准备参加学习的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参加学习过的教师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明显效果.

2.转变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根据教师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和年度进修计划,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管理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培训,促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使得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行为也由行政干预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观自愿的主动学习状态,并实现个人的终身学习目标.

3.建立合理的保障体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出台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并保证教师完成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高校必须建立合理的保障体系,如: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审核制度、考核制度、成本分担制度,不断拓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提供政策、项目和信息服务等,真正为教师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保障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发展,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解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建立健全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政府方面可统一安排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学习,费用由财政直拔到培训基地;学校方面应结合学科、专业需求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从培养教师角度有针对性地编制教师专业科目学习内容,以教师国内外合作交流、研修项目、学术访问、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开发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提供产学研实践场所、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践考察等项目形式去完成专业学习,并从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中支付相关项目费用或在教师参加培训结束后结合考核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教师方面则根据实际教学工作去修学专业选修科目及个人选修科目,适当地支付学习费用.这样形成政府直接财政补贴,学校及校企以项目经费资助,教师个人自费学习多方投入机制.

5.优化教师发展的激励与评估机制

加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学校组织协调、院系积极配合、教师个人踊跃参加的继续教育机制.在具体实施中,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水平为中心,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建立校企联合,优劣互补、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培训基地,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工程,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在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中,逐步形成一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高校与社会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激励教师内在潜能的开发.同时,应优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必须对教师培训条件、责任目标、培训活动过程内容和学习效果实行评估.如:通过科研量和教学评估来衡量对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前后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师自己或其领导、同事、所教学生来进行评定教师接受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通过学校师资结构的变化、教师学历学位构成等指标来评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谢妙芳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人事处

第三篇

一、国内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一)办学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到位

继续教育在高校事业发展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继续教育常常被看做是学校的“副业”和“创收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认识上的不足就会导致投入的不到位,一些高校把开展继续教育定位于学校富余资源,对其没有专项事业经费投入,办班收入中留成的有限经费成了其拓展新业务所需经费的唯一来源。

(二)教育资源缺失,人才培养能力受限

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作为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的继续教育学院不具备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继续教育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继续教育学院侧重管理,各教学院系侧重教学,再加上教学院系常常把继续教育看做一种创收的手段,重经济效益,难以规范管理,人才培养能力受限。另外,从事继续教育管理的人员也很难与教学院系及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一样获得同样的培训和提高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管理水平直接制约了继续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开放程度不高,教育资源共享不够

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继续教育的内在特点决定其必须“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指导的“市场化、企业化”运行模式。目前的现状是,继续教育学院仍作为事业单位下属部门来运行,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计划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很少有高职院校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研,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把握,基本上停留在靠政策、凭经验来开展继续教育状态,造成办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四)教育质量低端徘徊,缺乏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办学权力过于分散,轻管理和投入,教育质量一直在低端徘徊,长此以往不利于继续教育长期而稳定地发展,也不利于建立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继续教育没有很好地与人事政策、劳动政策、工资待遇、职务聘用等有效挂起钩来,甚至根本没有联系起来,让人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很多培训计划落空或仅仅让培训流于形式。

(五)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机构相对比较集中,往往一个部门或是一个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实行相互监督、共同促进的有效管理机制。同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人员队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需要更科学、多层面、全方位的一套评估体系,以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新局面。事实是,我们的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提要求、看结果的表面管理上,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评估体系。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一)分类办学,定位明确

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是基础,特别是要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使命和责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同时要面向企业、社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社区教育,统筹规划职前和职后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一要建立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设立继续教育管理处和继续教育学院。二要具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要加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营销队伍和研究队伍的建设。三是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对内争资源、对外争生源的现象,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职能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四要建立和完善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与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实施统一政策。五是加大投入,加强经费管理,确保学费收入主要用于继续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

(三)深化教改,提高质量

建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质量体系(保证和监管机制)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培养创新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优选教法的关键在于创新。为了达到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探讨、体验、感悟,帮助受教育者探求新知识,学会新本领的目的,在继续教育教法创新的过程中,应避开以往惯用的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技术,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知识结构。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继续教育应针对在职人员的需要和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人才素质要求来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教学与生产、社会实践的距离,加快知识和智力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这需要高校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能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强的优秀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要不断提高办学声誉,必须以突出的办学质量为保证;办学质量的提高,必然需要严格的教学管理。首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其次,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责任追究制度、通报制度等管理体制,确保继续教育管理高效开展。再次,逐步建立健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监管制度,不断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督管理。力争以完善的制度,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促进成教教学质量的整体稳步提高。

(五)拓宽渠道,推动共享

能形成若干个被社会公认的教育培训品牌。有很强的资源掌控和整合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能力。成立“继续教育城市联盟”(搭平台)汇集各类资源:课程资源、专家资源、学员资源;服务城市发展:公务员、企业家培训;城市发展咨询服务;城市招商引资等。启动筹建“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结对子)研究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质师资———双师型教师,打造精品课程,推进实践教学。

三、总结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出了迫切要求,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继续教育必须强化面向市场的意识,主动研究服务对象,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市场预测机制,把握市场脉搏,创新继续教育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运行机制。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有新建树、体系建设有新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高、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有新进展,全面开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曹冬美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无序竞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机制的引入虽然使部分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短时间内的扩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与引导,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办学中的恶性竞争,一些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因要求严格、办学规范而受到排挤,被其他机构夺取了应有的生源市场。

(二)经费投入与条件保障不足

成人高等教育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地位比较特殊。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来说,一方面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扩大办学渠道,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办学收益;另一方面,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投入较低。

(三)学习者较强的目的性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社会在职人员出于工作岗位对个人知识技能的更新要求,抱着较强的目的性来求学,这是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要求教育培训机构能够提供可供选择的菜单式的教学安排,按需学习,注重实效,提高能力。而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仍是按照普通学历教育的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相对固定,目标是培养某一专业的学科人才,而不是查遗补缺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

(四)管理体制不畅

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方面,不同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常常由于政出多门,导致不同办学形式之间标准不统一、制度不统一、要求不统一,造成不同办学形式之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有些政策缺乏连续性,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办学主体、不同院校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度各不相同,区域差异较大,造成了部分高校在跨区域招生与办学中的诸多实际困难。另外,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还未形成综合评价体系。

(五)政策限制多于政策疏导

教育政策的制定应尊重教育规律,以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些限制性政策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近年来招生人数急剧下滑,如全国性一刀切取消成人脱产,没有考虑到地区、学校和专业之间的区别,如在不占用大校普教资源的情况下可否保留脱产教育?医学等专业业余形式能否保证培养质量?再比如开放大学的建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是否考虑到对现有教育体系的冲击,能否保证培养质量?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疏导,许多学校给成人高等教育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招生和教学体系因政策问题而前功尽弃。

二、促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法规制度建设

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文件,梳理过去的有关政策,重新出台有关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办学定位等政策性指导文件,尽快解决成人高等教育中各级各类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成人高等教育的准入机制、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等,加快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另外,国内各个地区发展水平各异,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地区差异。

(二)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使成人高等教育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成人教育学费普遍偏低,国家对成人教育要有固定的投入机制,各个高校也应有一定的投入,形成国家、学校、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统筹规划,实行灵活多样的学习制度

在宏观管理方面,要切实协调好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种办学形式,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不同优势,特别是高等院校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的引领和提升作用。进一步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整体架构,建立灵活多样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制度,打通成人高等教育、在职学习和正规学习的通道,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建立以学分银行为特色的学分互认制度。陕西省已在相关学校进行高等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改革,试行“学分银行”,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机会和便利。目前拟定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安欧亚学院高级培训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航天职工大学为试点院校。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终身学习的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平台

加快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建立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平台,提供功能完善的成人高等教育信息服务、学习认证服务、学习资源服务和学习支持服务。

(五)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推进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

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成人高等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渗透到社区成员的生活中,满足社区成员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的文化需求。

(六)创新体制机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

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考不应成为选拔性、竞争性考试,而应是对考生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测试,体现“人人可学”的宽进思想。传统的全国成人高考统一命题、统一标准,往往忽视了地区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三、结语

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全体社会成员只要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且有一定的基础,就应允许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应该创新体制机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经过学习,是否可达到本科毕业的标准,是否可授予相应的学位,则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效果,并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衡量,从而充分体现“宽进严出”的思想。

作者:张平川 张稳宁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卫校

第五篇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形式

高职院校在大力开展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同时,努力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2011年,100所高职院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数为142551人,非学历培训人数达到299636人。函授、网络教育、职业培训等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调查的100所学校中分别有70所高职院校采用函授教育方式,34所高职学校通过网络教育方式,28所高职院校通过夜大教育方式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87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岗位培训、技术技能培训等。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培训各类各层次企业职工6076人,其中,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200人,开设短期培训班97期,培训人数5876人,提供的企业职工培训服务覆盖了宁波各县、市、区的1560余家企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班,与2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班,学生达800多名,培养了一批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实用人才。

浙江省教育厅将该院的“双元制”成人教育经验在全省21所国家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中推广。同时,高职院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大多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江苏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由政府、学校、企业、周边优质本科院校或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太仓企业联合大学”,与德国商会联合建立了“中德培训中心”,构建太仓市企业人才教育培训、行业企业知识沉淀及推广、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学历教育达到3500多人,每年开展高新知识和技术培训3000人次以上,其他实用技术培训近4000人次。又如: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新区政府支持下与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共同合作组建无锡IBM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本科后学生实训,为IBM公司、Tata公司、Infosys公司、海辉软件、无锡大展、软通动力、无锡华夏、新思科技、宇信易诚、恩梯梯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培养了近5000名本科后学生,实现了“学校人”向“职业人”、“知识人”向“能力人”的转换。

(二)共享学校办学资源开展继续教育

利用高职院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所调查的100所高职院校中,有97所高职院校开设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与全日制专业相一致,并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继续教育。在所调查的100所高职院校中,有90所院校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98.8%的任课教师是本校教师,85%以上的培训教师是本校教师。在设备共享上,继续教育使用的教学设备与学校全部共享的达75%,基本共享的达23%。

(三)形成了归口和分级管理等多样化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是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所调查的100所高职院校中,有54所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采取统一管理方式,从招生到教学全过程都由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进行统一管理。37所高职院校采用分级管理方式,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培训的教学由各院系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学院实施归口管理(见图四)。有的学校继续教育实施公司化运作与管理,如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构建“邮电通信行业员工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继续教育实施公司化运作与管理。按照公司化要求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培训业务员工的薪酬体系,梳理并固化培训业务的工作流程,按照市场规则洽谈和实施培训业务。学院组建研发团队,围绕产业转型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升需求,开发培训项目,形成了岗位培训、岗位认证和鉴定、技术咨询服务及其他培训服务等“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强化继续教育教师的考核管理,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调查的100所高职院校中,有66所高职院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量,有79所高职院校把参加继续教育的业绩纳入教师教学业绩日常考核。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发展继续教育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把继续教育等同于培训,或把它作为学校创收的重要渠道,以多招收学员、多创收为目的,既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没有认识到发展继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完善结构与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业余教育,对从事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把承担的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忽视对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质量的考核,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声誉。

(二)继续教育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缺乏规划和设计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和定位缺乏明确的指导,导致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继续教育作为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补充,是学院创收的渠道,而没有把继续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没有建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三是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制定继续教育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缺乏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有些高职院校只是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继续教育的规模目标,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导致继续教育发展目标不清,思路不明,措施不力,阻碍了解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发展缺少经费支持调查显示,在100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60所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学费进行运营。由于政府对继续教育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投入的渠道单一,影响了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客观上造成了继续教育不需要多大投入,是低水平教育的印象,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四)招生市场乱象影响继续教育健康发展一方面一些高水平大学以创收为目的举办低层次、低水平的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招生权、办学权下放给教学点,只管收费,质量得不到保证,对高职院校举办继续教育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据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反映,现在继续教育招生中介在一些地方非常猖獗,甚至垄断了一些地方的招生市场,带有黑社会性质。他们先控制生源,再与高校谈生源组织费等条件,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办学声誉。如果教育部门查处,他们就采取恐吓、威胁、污蔑、恶意举报等手段。由于法律不完善,现在对非法中介的打击很不力,中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获利丰厚,高校成了受害者,影响了高职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政策引导,构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继续教育体系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将会对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职业生涯的发展等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终身教育体系内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的继续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和个人提高的学习需要。因此,要加强在宏观政策上对继续教育的引导,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核心,打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适龄青年与成人、学历与非学历之间的界限。通过“学分银行”搭建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和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立交桥”,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转变观念,明确继续教育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呈现出终身化发展趋势,单纯学历形态的高职教育将逐步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形态转变,学校独立发展将逐步向学校与社会结合并为社会提供服务转变。高职院校因此要克服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增加收入的错误观念,把认识统一到继续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度上,充分重视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整合学校各类办学资源,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多样化的学习教育平台,使符合基本要求的不同学历结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类型、不同身份归属的人员都能在高职院校找到适合的、便捷的学习场所,满足社会上各类人员的学习能力提升需求,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三)增加投入,改善和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政府要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可以通过培训项目招标的方式,对中标的培训项目政府给予经费支持。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投入新机制,如通过教育资本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培训,以教育资本优势换取企业经费投入,扩大继续教育办学经费来源。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收入用于教学的比例要做出明确规定,以保障继续教育的教学经费,改善继续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四)强化管理,为高职继续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高职院校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各类型继续教育,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涉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国家和地方教育机关、高职院校和企业、事业用户单位等多个相关利益者,要使继续教育的效果能够达到各方满意的预期目标,科学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首先,在国家层面要整合继续教育各种办学形式,全面实行宽进严出,控制高水平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督促高水平大学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防止将继续教育招生与办学转移给教学点及变相买卖文凭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考核,对办学质量不高,办学声誉差的继续教育机构取消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三是尽快将有关招生中介的立法或规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厉打击非法营利的招生中介,净化继续教育市场。

作者:任君庆 陈解放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第六篇

一、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特征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展的特色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是一种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理念,更是单一型的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成长的目标导向。从工作对象看,高校“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特定的高校学生群体;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还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高校“双师型”教师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特征,又有其特有的特征。

二、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师资状况的好坏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师资状况除师资数量、质量外,突出的是具备“双师型”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双师型”教师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展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课题。而“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则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自然成为高校建设的关键之一。作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持续不断地补充与更新知识,才能提高学术水平与教学质量,保证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与社会需要同步发展。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强调教师的知识要更新、知识结构要重建。随着一些新专业、新学科的不断出现,要求学校培养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比较偏低,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还有相当差距。这就需要高校“双师型”教师在工作中通过各种培训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逐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吸收新知识扩大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教学艺术性;不断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效能。

(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给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成性。强调“应用”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从事相关行业、职业的高技术要求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双师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双师型”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作为高校“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还要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教师也应该认识到继续教育不仅是一种业务培训,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手段,从而激发对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自觉地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三、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大学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有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要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继续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手段的观念,加大“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要注意到继续教育的投资将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换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效益,使得学校最终获得收益。

(二)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为改善“双师型”教师专业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供很好的契机和平台。由于现有多数教师实践性有所欠缺,造成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学习与创造相互脱节,致使培养的人才会理论不会实践、会模仿不会创新、会从业不会创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可以打破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可以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锻炼、实习调研等机会,让教师在企业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双师型”教师能更好地加深理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掌握企业的劳动组织过程。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力度。

学校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企业需求和现有自身教育资源,对教师分类分层次进行不同的职业培训。如,对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新进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实践;对于缺乏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可以参加交流会、学习进修和科研活动;对于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可以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鼓励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支持。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的或行业特许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把实现“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四)提供“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保障。

高校在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型”继续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专用于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量等也要有相应的认定和标准,适当的还可以出台些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费由单位承担或是单位与教师个人共同承担,这样更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为“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鱼明 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