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站点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站点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站点研究

摘要:学习站点是高校履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社会责任的重要辅助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高校对学习站点的设置与管理已建立了完备的制度监控体系,但仍在专业特色站点设置、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站点的设置与管理;困境与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在综合考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就学需要以及社会教育资源发展实际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在市区或郊区设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站点。经过高校层层审批的学习站点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质和办学资质,“能够在高校的统一要求和具体指导与监督下进行招生宣传、学习支持和辅助管理,是高校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支持服务的辅助机构”[1]。高校依法依规在学习站点的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办学行为中切实发挥主体地位和承担主体作用,强化过程管理、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所有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11月,市教委委托第三方专家组在审阅了高校上半年报送的学习站点设置与管理的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学习站点设置与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调研工作。本文仅从专家组实地检查调研部分高校学习站点时所反馈的困境情况做研究分析。

一、学习站点设置与管理的困境

从本次调研来看,高校在学习站点的办学行为中有效落实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和责任,不仅有完善的学习站点设置与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而且能依法依规对学习站点的办学资质、招生宣传、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课程考核及毕业学位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控,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学习站点做出动态调整。高校在学习站点设置的专业行业特色、撤点保障机制、专任教师配置比例、课程考核标准以及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一)学习站点缺乏专业行业特色,撤点调整保障机制有待健全。1.站点的设置缺乏专业行业特色。高校利用本校的学科、专业、课程优势,围绕企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以此建立具有行业或企业产学合作背景的学习站点,既是高校发挥专业、课程培养特色的重要方式,也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来看,学习站点的专业设置并不能很好地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同时,由于受师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以及生源的影响,近几年校企合作办学的范围和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合作的长效机制亟须建立起来。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培养现代化工程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教育特色鲜明的学校,汽车、航空和轨道等专业是特色专业,但开设学校特色专业的学习站点很少,生源规模较小。具有行业背景、具有产学合作教育特色的学习站点仅有3个,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学习站点的发展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撤点调整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本次市教委调研中,那些管理规范服务好的学习站点不仅教学管理制度齐6全、教学资料归档规范,而且学生评价高,受到市教委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但仍有个别站点由于受生源规模、领导者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其站点资料归档、教学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习站点之间的发展管理水平并不统一。高校会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对学习站点的办学资质、办学情况、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站点做出继续合作、停止招生或取消合作等动态调整,但对于那些无法落实教学场地、被取消办学资质或停止办学行为的学习站点,其现有学生的安置是一个棘手问题,涉及学习站点、学生以及高校等方面的利益。尽管可以由负有主体管理责任的高校托管,但对此情况的具体处置方式,高校还需建立切实可行、能最大化地保障学生利益不受损害的可操作性方案,撤点调整的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二)学习站点师资配置比例有待加强,课程考核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高校在学习站点的办学行为中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高校要统一组织并部署教学要求和工作安排,还要为工作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从本次调研来看,有两点亟待加强。1.高校师资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学习站点的师资聘任由高校严格把关,但从保障教学质量和“同校同质”的要求来看,同一专业相同的教学任务下发到学习站点后,专业课程的授课应该由高校专任教师来完成,即便由学习站点聘请符合资质的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来授课,但高校本校专任教师在学习站点任课教师中的比例不应低于一定的比例。从本次调研反馈的结果来看,由于学习站点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相距较远,区域所造成的交通限制成为影响本校教师参与学习站点课程授课的因素之一;再加上受高校相关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专业学院缺乏支持继续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导致现有学习站点的师资主要还是以站点自聘教师为主,高校本校的专任教师在学习站点任课教师中的比例相对较小。由于高校专任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课程操作经验,而聘请企业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上课有一定困难,导致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2.课程考核标准有待统一。无论是基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考试要求,还是基于切实履行高校的主体责任,同一专业相同课程的考核应由高校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试卷命题以及评阅卷等要求统一组织课程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阅试卷等,学习站点须配合做好考场安排、教师监考等落实考试考务的相关工作,但在本次的检查中,能做到学习站点全部课程统考的高校较少,绝大部分实行的是部分课程由高校统一组织考试,其余课程的考试由学习站点组织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命题要求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以及试卷评阅,高校对命题试卷进行审核审批后用于考试,并对学习站点的课程考试和试卷评阅进行监督检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程考核质量,但难免会出现考核水平的不统一。

(三)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需要提高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从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尽管高校为更好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尝试和努力,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1.从教育教学方式来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面授教学的形式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能够达到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课程资源占比有限。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能称之为完整的在线课程寥寥无几,仅仅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时,利用学校课程建设平台,聘请学校任课教师根据精品课程建设指标要求建设了十几门精品课程,但这些精品课程的部分在线教学资源还仅仅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并不能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并且随着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使用平台的转移,这些课程的可使用性也大打折扣。截至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服务供给方式仍然是以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学习还不能实现灵活切换,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从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因受制于学校线上教学资源限制,学生无法满足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平台观看教学视频、网络课件,完成网上问答、作业及学习测试等开放灵活的在线学习需求。而学生想要打破高校之间的藩篱跨校学习其他高校的线上教学课程资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3.教学及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有的高校的平台能基本实现所有的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功能,有的高校的平台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管理需求,将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手段融入教育管理中,形成开放式的管理与服务平台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建设的方向。

二、完善学习站点设置与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需求导向,合理设置学习站点,完善治理体系。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在设置学习站点时,除了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学习站点的区域布局、类型和层次以外,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课程和师资等教育资源优势,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的深度合作。一方面,把企业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作为标准,以产教融合的理念,将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的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合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或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量身定做”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与企业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打造深受行业企业信赖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另一方面,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统筹共享力度,与企业和行业组织进行多领域开放性的合作,联合建立起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企业行业急需的、办学条件良好的、管理水平先进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学习站点,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具有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对于不再继续合作或办学资质有问题的站点的学生安置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对于高校来说,在与站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时,应明确规定双方不再继续合作或撤点时对学生安置、教学、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处理规定,并且要有解决突发问题的完备的学生安置方案,以保障学生不因学习站点的撤销等问题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同时,还需要社会其他机构的紧密配合,特别是政府机关的紧密配合,像政府机构在审核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习站点资质存在问题时的学生学业顺利完成的保障措施,在核发办学资质时对办学场地租赁年限予以严格的限制(场地租赁期满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站点顺利完成学业),社会教育机构要遵守合作协议的规定,这需要体制机制以及制度等方面创新,着力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只有高校、政府和社会权责明晰并紧密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长效健康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资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要改变学习站点高校专任教师配置比例低的现状,高校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改变现有的绩效考核和师资管理制度,将教师承担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纳入学校教学、科研的考核体系中,合理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二是制定相应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考核奖励制度,鼓励外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或参加其他的专业培训,并将教师的专业培训、职务(职称)晋升和绩效薪酬进行合理设计,实行优质优酬,保障和激励高校专任教师参与到站点的教学工作中;三是吸引整合社会上其他高校专业学科的教师、学者以及企业高技能培训教师等优质师资资源参与到学习站点的教学中,建立优秀教师数据库,并注重对专任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学业绩以及专业发展的追踪分析与评价,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持续的师资保障。除此之外,高校还要进一步完善对站点教学管理与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规范、教学保障、课程考试、评价标准以及考评机制等的制度性规范化建设,健全站点办学情况自查制度和高校教学督导制度、中期检查制度、学生评教以及综合考评等制度,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力度,强化对学习站点的办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监管力度和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工作力度。同时,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强化统一的课程考核标准和规范,通过学期初组织学习站点任课教师的教研活动或培训活动,最大限度地保证同一高校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所有学习站点的考试时间和考试试卷是相同的,逐步实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评分,确保达到“同校同质”要求。并且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社会化评价机制,加强质量监控,强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的规范性。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1.高校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平台建设,加强对学习站点在线教学资源和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工作力度。智能化的教学及管理服务平台一旦建立,高校不仅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发数字化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扩大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力度,为学习站点提供各类教学和学习资源保障,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平台建立智能教室,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推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这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克服的教室资源紧缺、成人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教和学生处处、时时更好地学,而且该平台能很好地完成对学习站点的日常管理、过程监控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实现完整的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2.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开放互动,资源共享”[2]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支持服务系统。随着智能手机特别是微信等包含扫码功能的APP广泛应用,扫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二维码将图书和微课联系起来的融媒体教学(码书码课)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知识呈现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刻影响着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课程教学。高校之间可以合作共建继续教育资源和成果共享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融媒体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学生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等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公共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的同时,高校要发挥办学的主体作用,引导各学习站点要做好教学指导,并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在线学习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合理组织线下面授课程,将线上和线下课程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校内和校外教育资源的有机衔接,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

作者:李征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