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主题之一,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必要举措,是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推进并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其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攻坚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障碍,应通过明确继续教育价值取向,构建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明确一体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探索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建立“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平台;制定相关政策,探索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等,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新时代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必要举措,是新时代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必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宏观政策层面加强了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与支持,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思路,也提出了要求。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地方、高校三级既分工负责又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目标,并指明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五项培养路径,为高校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思路,同时要求各地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要“以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中心,以提高理论素养为基础,以创新方法为载体,以强化科研能力为支撑,以完善制度措施为保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体系提出了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第二点“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明确提出要“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3],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的主力军,达到这一要求,让高校思政课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一大必要举措。同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并印发了工作实施总体方案[4],强调“四个突出”,从国家战略高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实践思路。2019年5月,在总结以往实施规划、专项计划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创优行动”系列举措之一,明确提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必要举措。
(二)新时代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塑”和“升华”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思想政治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关键作用,正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强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高校对中小学具有辐射作用,思政课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引领作用,办好高校思政课,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发挥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协同作用。思政课课程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抓手,也是基础。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致力于办好思政课。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主体,也是关键,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依托者、促进者和保障者,责任重大。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再次强调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完善的继续教育作为支撑和保障以保证他们的能力自信。因此,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好、服务好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新知识、新科技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主力军,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系统的继续教育作为保障与支持,从而形成内在驱动与外部保障相结合的闭环,为思政课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后续动力,从而促进教师群体整体协调发展。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如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足,现行的培训体系缺乏时效性、合理性与针对性,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等相关机制不健全,教师个人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5]。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尽早提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日程,让高校思政课教师接受系统的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面临的困难与障碍
长期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校采取了诸多举措大力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批“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和教学科研团队,在思政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队伍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退出机制等还须进一步优化和细化[6]。尤其是随着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问题愈加突出。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运行缺乏制度化规范
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赋予了其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等特征,对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高要求。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规范,也就没有完善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设置、师资队伍管理、课程管理和实施等方面,尚未建立完整的制度规范,不利于各方利益主体协同开展工作。比如,目前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多以培训形式为主,功利性质强,最终的价值取向在于相关证书和资质的获得,对于真正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鲜有作用。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管理权责界定模糊
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是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通病”。从宏观角度来讲,虽然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培养路径和措施的相关建议,但是对如何落实到引导管理层面存在不明确性,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研机构之间如何构成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共同体,实现协同培养,还缺乏政策的引导与统筹,既没有形成制度上的刚性规定,也没有设定运作方面的协同要求,使得各部门之间对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权责界定不明确,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推进受限。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继续教育体系缺乏全程设计规划
整体来看,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固化,主要教育形式包括理论培训、专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面授与网络课程培训以及国内外学习考察等,培训时间的安排多则几个周,少则几小时。同时,信息化手段的介入让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以专业技能提升为主,忽略了师德师风的建设,弱化了德育的功能,使德育丧失了理想信念导向性的功能和心灵培育的功能。总之,继续教育形式的单一性与时间的有限性,致使继续教育的封闭性和短期培训的特点突出,尚未形成观照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与职业发展全程的,涵盖教学、科研、管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多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尚未完善
中央及各级行政部门为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各地高校也积极配合落实,为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或脱产培训。但是在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条件的同时,部分高校的保障机制尚未完善。比如,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同时承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高校在安排高校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时较少考虑甚至不考虑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重的特殊情况。另外,有些高校在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教师考核指标上,仍将承担课题、、出版专著等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聘任晋级以及评优评奖的核心指标,使得思政课教师在课余时间不得不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严重挤压了自身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导致无法有效地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良好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构建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任何教育机构的改革与创新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的建立和运行都是为了实现一种新的教育设想,并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规范。”[7]它规定了各类教育机构职责及功能实现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完善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就是保障其继续教育的“教育规范”,涵盖了目标的设置、师资队伍的管理以及课程的实施等。它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良好发展作为贯穿继续教育始终的终极目标,即为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何为良好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分为工具性价值取向和主体性价值取向[8],前者强调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性,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后者强调参与者身心的和谐发展,追求人格个性的实现。把二者联系起来,突出继续教育的社会性和个体性价值,即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良好发展的价值取向。在明确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构建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这就需要从宏观角度为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定一套完整的一体化战略执行与实施机制,即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将地方政府、企业、教研机构等社会主体力量纳入进来,共同参与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从制度、规范、模式等方面全面规划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与管理,从而探索汇聚多方资源、多种形式的思政课继续教育。
(二)明确一体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探索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
2019年10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明确其继续教育的责任主体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可与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实现一体化,探索建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由各级政府主导、跨部门协调,政府部门负责宏观管理与调控,同时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厘清各级政府、高校、中小学、教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权责;根据不同层级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对继续教育的类型、类别、组织形式、开展模式和运行体系进行规整分类;建立并完善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构建区域性、全国性和层级性的思政课继续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强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调动各利益相关组织支持思政课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统筹促进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从法律层面上确立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和立德树人中的地位,明确各级政府、中小学、高校、教研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与义务。
(三)建立“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平台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四位一体”的全程继续教育体系,同时实现继续教育目标、运行体系、资源保障、管理部门以及督导评价的合理统筹。如何将各利益相关主体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的实施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则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设定、继续教育内容体系的设置、全程规划设计支持体系的建立等载体来完成。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平台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这一载体的搭建,需要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横向的内容体系,将思政课教师发展的阶段性层级作为纵向的阶段体系,统一规划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目标和专业成长体系,形成各阶段衔接、各主体负责、各方面发展的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平台,搭建诸如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学习平台、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发展实践平台、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管理平台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将关涉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资源整合,拓展教师发展的平台和资源。
(四)制定相关政策,探索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
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是检验继续教育成效的前提与基础,是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继续教育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政课教师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继续教育质量不佳的问题,各高校首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阶段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评价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为调动思政课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思政课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比如,从外部利益驱动的角度可设置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有带薪休假资格,从外部压力驱使的角度可设置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认证证书,将证书作为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判断标准,可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认证,并将其纳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年度考核等绩效指标中,作为其中重要的参照依据,从而健全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保障。总之,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必须以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的方式体现在教师队伍的良好发展上。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涉及主体众多的复杂工程,宏观上,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以此为指导规划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中观上,需要统筹高校、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义务,建立综合管理制度;微观上,需要为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搭建全方位的发展平台,并采取多元激励方式,保障思政课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
作者:李中国 汤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