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策略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策略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策略分析

摘要: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转型发展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准确定位,科学谋划,稳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多元发展,融合发展;打造“学分银行”系统,服务终身教育;用信息化手段做大做强高校继续教育,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等层面。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

党的报告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明确了新时代继续教育的方向。高校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高校服务社会的窗口。高校继续教育如何顺应新时展的新要求,主动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任务,因需而变,主动求变,适时实施继续教育的转型,以更好地展示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新作为。

一、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新时代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

教育事业处于国家优先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国家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需要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强力支撑。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将承担起更多的提高国民素质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任务且拥有大量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社会成员;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高等教育的类型分成技能型和学术性两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出人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意味着将来社会将拥有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无论是学历提高,还是技能发展都将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将来培养对象,是一个潜在的培养群体,给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

(二)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提升,继续教育的生源萎缩,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空间受到挤压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适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从1977年参加高考的570万人(录取率是5%),2000年参加高考375万人(录取率59%),发展到2015年参加高考942万人(录取率74.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的录取率逐年攀升,高等教育完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解决了多数人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成人高考生源数量的下滑。未来15年高校继续教育面临适龄高中生人口逐年减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的实际,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第一学历的适龄人也将大幅增加。一部分海外大学涌入中国,通过各方面的优势吸引考生,进行高等教育生源的国际掠夺,虽然眼下数量不是很大,但呈现越来越扩大的趋势。由此,接受继续教育做学历补偿的人数将锐减,挤压了继续教育中学历继续教育的空间。

(三)高校继续教育受到网络教育的冲击巨大

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批准68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试点工作,这些试点高校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达到毕业要求的毕业生可按照国家规定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网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迅猛。2002年网络学历招生43.42万多人,2010年网络学历招生166.37万人,2014年网络学历招生631.45万人。特别是2015年国家教育部宣布取消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审批,办学自主权的下发,给这些试点高校提供了更大的办学空间,网络学历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无疑对高校继续教育的生源形成巨大的竞争,冲击不可小视。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发展与策略

转型是人或事物的意识观念、运行结构和模式的改变过程。转型是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是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而进行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性引导,更需要高校管理者对国家政策的领会及融会贯通。

(一)适应转型,精准定位,科学谋划,寻求具有学校特色的发展思路

办学定位决定办学方向。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教学基础、办学能力与社会教育需求匹配程度决定的,在学校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和发展改革中要得到充分体现。高校继续教育定位需要从传统的以学历补偿为主向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文化传承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方向转变,以拓展继续教育的服务项目;从重规模发展向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转变,以着力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从重知识传授、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向理论、实训、实践教学并重转变,以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主攻方向,突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继续教育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强化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丰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训,开发继续教育的精品项目和课程,打造继续教育的精品,树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

(二)更新办学理念,扩大对外合作,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多年来,高校继续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比较普遍的是重视学历教育,弱化了非学历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直接限制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高校继续教育更新观念、开疆破土、多元发展。1.稳定学历教育、拓展非学历教育,多元发展,融合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有着多年学历继续教育的经验,因此,应该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求变、求发展。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当下新时代的需要和必然。非学历继续教育就是要在不断解决发展不充分中得到发展。高校要建立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的共同体,推进继续教育与社区、职业院校合作,促进高校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校校联合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仅资源共享,还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校企联合可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培养中的优势,实现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完美统一;校社联合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要,灵活多样,充分显示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高校的继续教育的办学始终是学校办学的一个羽翼,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但多数办学独立性较强,注重对外办学,忽视对内的服务,现阶段应该开展针对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之外的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的培训,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继续教育应跟上时代步伐,针对教育全球化趋势和国际性人才的社会需求,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有条件的应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开展国际合作,扩大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层次,实现继续教育的多元发展、融合发展、综合发展。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拓生源,拓展服务。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比较封闭,与市场化理念相脱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市场观念已经形成,学习者的继续教育需求日渐增大并且多样化,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满足市场化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市场根据供求关系配置社会资源,以市场方式解决供需矛盾。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统筹扩大继续教育服务,通过继续教育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获得更多的资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不同。根据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转换以及高校专业和学科的优势和特长,实施特色创新发展和品牌战略。搞清区域人才储备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因势利导,强化合作意识,开展区域需要的行业、企业员工在岗的再设计、再培训、再提高;搞清楚自身的优势和短板,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要求的不同确定方向、确定内容,确定模式,走自己的路,以服务促管理,以质量求生存,面向自身优势做文章。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在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目标、教学组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实训实施等方面构建以市场为基础的办学机制,构建与市场适应的培训。3.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注重实用,突出实效,实现特色教学实践。继续教育的培训项目要依据培训对象和培训需要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从过去强调系统知识传授、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为主向实践导向、应用导向和学习体验方向转变。充分利用学历继续教育打下的专业基础和办学特色,强调实用,突出实效。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在满足培训者需求的前提下,加大实训在培训中的份额,力争用学校的特色去开拓争取更多更大的市场,实现社会需求与满意度的同一。高校继续教育在充分挖掘整合校内资源的同时,开拓、吸收和引进校外教学与实训资源,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整合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构建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实践平台;选用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优良的专家授课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把技术性强的课程转移到企业进行,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专家授课实训,实现特色教学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提高受训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高校继续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培训,它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全面教育,是理论学习与实训的无缝衔接,是高校继续教育区别于一般培训机构的重要品质。

(三)打造“学分银行”系统,探索学分互认和转换,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学分认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得到多国认可的,促进各类教育融合的基本制度。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搭建高等教育学分存储、认定和转换的服务平台、优质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进行了整体的设计。这个设计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国家振兴我国教育(包括继续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校继续教育顺应时展需求,开展校内外的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1.建立高校继续教育的学习制度。高校根据学习者对继续教育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需求,制定高校继续教育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办法。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知识更新、能力提高的机会,实现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有效互通和衔接。2.建立学习成果的认定平台、标准和程序。高校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要立足本校,统一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专业培养计划,建设符合继续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实现校内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校内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积累及转换,以及各类学习成果、各种教育机构的学分认定和转换,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沟通衔接打下基础。3.建立“学分银行”系统,服务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是信息时代开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高校继续教育要以服务终身教育为目的,研究制定“学分银行”管理办法。“学分银行”为学习者在这个银行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并记录、存储他们在各种渠道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学分形式累计和转换,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学习者学分。“学分银行”的构建使学习者的学习和教育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多元化发展需要,实现高等学校、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积累与转换,促进学历与学历、学历与非学历、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互通,建立了适合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学校积极努力,同时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会认可。

(四)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继续教育转型助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移动技术的进步,继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从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改变管理手段、提供精品资源、加强教学监督、开展移动教学等,为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服务。1.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元化,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开放型云继续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改变现有继续教育的手段,扩大教育资源的使用和覆盖面,促进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在线学习、移动学习、MOOC、翻转课堂、虚拟实验等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育教学,扩大继续教育规模,降低教育教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继续教育的信息化进程。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时展的必然,高校拥有全日制教育教学的基础和资源,拥有独立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条件,学校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MOOC)、模块化课程、微课等新型、多样化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利用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还可以通过联合组织继续教育联盟,通过区域联盟、行业联盟、高校联盟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集成优势,推进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求、不同学习需求和终身学习资源库,探索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积累与转换;探索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和要求学习者利用、使用现代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信息化主导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是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顺应国家战略和教育改革的战略决策,也是高校提升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高校继续教育要通过战略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乐传永.继续教育转型与发展[J].教育研究,2012,11.

[2]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

[3]贺洁.高校继续教育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变革策略[J].继续教育,2017,6.

[4]胡锐.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2016,12.

作者:李文昌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