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服务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过对当前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校企合作中的体制机制融合、继续教育中的知识结构契合度,以及拓展职工继续教育形式等多个方面都有待调适与优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在于,高职院校未能充分把握汽车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诉求,同时也未能在助力继续教育中获得信息反馈来支撑高职教学改革,从而在缺乏有效互动的情况下便衍生出合作中的诸多问题。通过现状分析,解决措施可围绕着:以获得知识外溢效应为校企合作的目标、强化合约管理来助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企业岗位调研并制订继续教育大纲、优化实训教学和创新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企业;继续教育;职工;湖南
在推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进程中,湖南高职院校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职教优势助力汽车企业职工(下文简称:职工)继续教育的开展,在校企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在助力职工继续教育领域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通过对当前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校企合作中的体制机制融合、继续教育中的知识结构契合度,以及拓展职工继续教育形式等多个方面都有待调适与优化。其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则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运行机制存在差异,进而就带来了知识结构契合度、教育形式多样性等方面的短板。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在于,高职院校未能充分把握汽车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诉求,同时也未能在助力继续教育中获得信息反馈来支撑高职教学改革,从而在缺乏有效互动的情况下便衍生出合作中的诸多问题。由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现状分析
结合现状调研所获得的支撑材料,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现状展开分析:
(一)对校企合作中的融合机制分析
湖南高职院校服务汽车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其首先体现为一项校企合作内容。尽管我们强调高职院校应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但高职院校本身仍需要在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的同时,获得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二者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将校企合作引入深入。然而,目前所显现出的校企合作中的融合机制并未充分体现这种互动要求,而更像是一种市场采购模式下的“互惠互利”。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在服务职工继续教育时,并未将当前汽车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信息转换为教学所需,而主要以弥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短板的目的参与到职工的继续教育中来。
(二)对继续教育中的知识结构分析
湖南高职院校服务汽车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必然需发挥院校师资的比较优势。高职院校师资的比较优势在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能力的专业性。考察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内容可知,职工继续教育所需的知识由职工所处的岗位决定,因岗位具有结构性所以要求继续教育的知识体系也应具有结构性。就目前湖南高职院校的服务模式可得,院校在发挥师资上述比较优势的同时,过于突出岗位知识的专业化表述,并未紧密结合岗位的结构性来给予“基于工作过程”式的知识整合。导致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之一便在于,校企合作中的沟通与磨合仍显不足。
(三)对服务过程中的教育形式分析
汽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组织,职工构成了该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要素。因此,在对职工开展继续教育时,应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原则。就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企业方主要采取“轮训”的方式来为职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高职院校则主要利用假期(主要为暑假)在本校为职工进行集中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育形式能够考虑到企业和校方的便利性,但是否可以拓展其它便利条件来丰富教育形式则仍值得研究。不难发现,在以上所做的现状分析中,便暴露出了当前湖南高职院校在服务职工继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从当前现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具体而言,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未能获得校企合作中的知识外溢效果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湖南高职院校在服务职工继续教育时,应有意识的将服务体验和相关信息作用于专业教学之中,并在发挥高职院校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可见,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知识外溢效果显得十分必要。但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知晓,因校企合作中融合机制存在短板,校方并未具有足够的意识将服务实践作用于专业教学中。这样一来,便难免导致服务中的知识结构问题、教学形式问题的出现。
(二)因缺乏工作情景弱化了职工的认同感
目前所存在的知识结构短板问题,直接弱化了职工的认同感。其中,由于缺乏工作情景元素,便导致部分职工在接受继续教育时存在着消极或者不满的情绪。知识结构与工作情景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形式上因以单向信息反馈为主线,而使得职工无法带着工作问题来开展“定向学习”。在内容上则因系统化的文本信息为载体,而使得教师无法结合职工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境来开展“定向教学”。
(三)教育与工作环境的反差制约教育效果
在高职专业教学中都以突出“基于工作过程”,且主要以实训教学为依托,那么在服务于职工继续教育中更应重视“基于工作过程”的体现。但从上文的现状分析中可知,高职院校通过提供教学场地资源来服务于职工继续教育,这就可能使得教育与工作环境所存在的反差而制约继续教育效果的呈现。
三、破解问题的思考
针对以上所暴露出的问题,这里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思考:
(一)解决校企合作融合机制问题的思考
湖南作为高端制造产业密集的省份,其域内高职院校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时,应与车辆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紧密联系,并且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还承担着向域内企业输送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构成了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而湖南高职院校又成为了输送高素质职工后备人才的重要机构。以此作为校企融合的机制构建,则需要深化校企之间比较优势的互换和融合,在长效机制保障下形成:高职院校获得企业资源——高职院校消化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信息——高职院校提升师资职教理念和职教水平——高职院校更好的服务于职工继续教育的路径逻辑。
(二)解决教学工作情景弱化问题的思考
这里的“工作情景”主要指向在开展继续教育时,如何将岗位知识与职工所熟悉的岗位情景建立联系。不难知晓,只有与职工的岗位工作情景建立起联系,才能解决继续教育中的知识结构性短板问题。为此,则需要深入研究汽车企业的技术工艺流程和技术组织形态。笔者认为,把握汽车企业的技术工艺流程有助于整合继续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而这在当前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在标准化作业形态下针对技术工艺流程的专业知识具有通用性特点。这里的关键任务在解构出相对独立的技术组织形态,从而以处于相对独立的技术组织形态上的职工为单位进行教学。
(三)解决继续教育环境反差问题的思考
继续教育环境反差问题实则体现为继续教育形式问题,在拓展继续教育形式上需要从时空维度下整合校企资源为出发点,在不影响校方正常教学秩序和企业正常生产安排的情况下来拓展。笔者认为,针对问题的破解可以从两个途径来思考:1.增强在校继续教育中的岗位真实感,那么这就需要得到实训教学环节的支撑;2.进入到企业岗位中进行实操训练,而这就需要与企业方共同制订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在将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落实到实践中时,该需要充分倾听职工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的诉求,并以职工为主体努力开展具有个性化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破解问题的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以获得知识外溢效应为校企合作的目标
获得知识外溢效应应是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的最高阶段,知识外溢效应的获得首先依赖知识交互中的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在本文所指向的校企合作中便具体体现为,高职院校师资应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中来,同时汽车企业职工在接受继续教育时也应以相对独立的技术组织为单位整体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在各自内部知识交互和校企双方知识交互下获得知识外溢效应。由此,这就为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提出了目标。
(二)强化合约管理来助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表明,在服务职工继续教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所以当前需要通过强化合约管理来助推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这里的“合约”是指规范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并明确了校企合作中双方的职责与权利。为了解决知识结构短板问题和教育形式问题,则需要以合约管理和绩效考核为机制,来倒逼高职院校努力适应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要。笔者建议,应贯彻高职师资到企业锻炼的政策,使之深刻领会企业岗位的需求信息。
(三)开展企业岗位调研并制订继续教育大纲
高职院校领导层应重视职工继续教育服务工作的开展,这不仅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夯实本校职教能力和拓宽本校学生就业门路的最优选择。因此,领导层应组织师资团队集体到目标企业开展岗位需求信息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不仅需重视把握汽车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结构和未来需求趋势,还应在问题导向下帮助企业探析影响单位工效和质量提升的原因。最后,师资团队应将岗位结构信息和企业目前所存在的岗位实操问题开展集体研讨,从而为制订继续教育大纲提供支撑。
(四)优化实训教学和创新岗位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施职工继续教育环节,则需要分别通过优化实训教学和创新岗位人才培训模式上下功夫。以汽车零部件装备岗位上的职工继续教育为例,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在“互联网+制造”在汽车企业中逐步渗透的背景下,在实训教学环节应突出职工的“动脑能力”,即为岗位职工提供编程训练和围绕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专业知识传授。创新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则着眼于借助移动即时通讯平台来开展点对点信息交流,以及基于“群”的信息互动和分享。笔者建议,可以以微信作为支撑上述信息交流和交互的载体。
五、小结
湖南作为高端制造产业密集的省份,其域内高职院校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时,应与车辆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紧密联系,并且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还承担着向域内企业输送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认为,当前在服务职工继续教育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高职院校未能充分把握汽车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诉求,同时也未能在助力继续教育中获得信息反馈来支撑高职教学改革,从而在缺乏有效互动的情况下便衍生出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对此的解决措施包括:以获得知识外溢效应为校企合作的目标、强化合约管理来助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企业岗位调研并制订继续教育大纲、优化实训教学和创新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2]刘明生.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
[3]刘合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4]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
作者:邹瑞睿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