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面对大学生党员这支“党员”与“大学生”双重身份的队伍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即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本文将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意义、研究及思考等三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思考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党员是党与大学生群体互动、对话、联结的有效桥梁,是党员群体中最为年轻、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更是党重要的生力军。开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对于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与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可以说探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培育优秀的大学生党员群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有益尝试。
二、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针对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研究较之前有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尤其是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的关注较之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2008年-2012年5年间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相关论文仅有40余篇,而且相对集中在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除此以外,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不仅关注该领域现状与问题,也尝试给出较多理论思索与解决措施。(二)已有研究侧重于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理论性建议等方面。笔者所查阅的百余篇论文中,有2/3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理论性措施上。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现状有着较为统一的认识,即认为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环节较薄弱,管理、制度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缺憾。针对此学者们主要从教育主体、教育机制等两个维度提出了较多理论上的尝试措施。如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或强化思想指导、完善组织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加强队伍建设等,但实践性研究不足。(三)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较少。所查阅文献中,依托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实践性研究较少,全国仅有不到10所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如党员成长手册、党员学习服务积分卡、党员学长制等。此类研究大多涉及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以及活动搭建,同时兼具学校特色。如部分高校基于已有的学生党建工作基础,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机制的某一环节,如管理、教育或活动进行实践性创新。也有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整体机制进行探索,尝试将此研究系统化,但针对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还十分薄弱。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着明显入党前后的脱节:高校基层党委及党支部缺乏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实践模式导致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实效不强;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较低,个人成长成才仍需教育引导。不难看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研究正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热点,这一变化,即有国家党政方针的导向性影响,也有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现实及问题的影响,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该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部分轻整体的倾向。
三、对大学生党员入继续教育的有关思考
(一)重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积极贯通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即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节,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重视并内化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积极贯通党员培养教育体系,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要前提。(二)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有效提升党员培养教育实效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践环节,应加大创新探索,依托本校院已有的党建工作平台与基础,围绕着党员教育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本年级、本专业、本院校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抓手。(三)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工作平台,有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在以上环节的铺垫下,还应进一步完善或改进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工作平台,整合大学生党员、优秀班团干部等人才资源,在进行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的环节中,充分发挥党员及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实现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四、结语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是高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党员的关键。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关问题,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顺利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将创新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尝试。
作者:王静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