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职业类专业实践环节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继续教育职业类专业实践环节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继续教育职业类专业实践环节问题

继续教育整体框架下,职业类专业的开设占有相当的比重,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培训与考核,体现继续教育的培养方向,实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是通行的做法。由于教育形式自身固有的特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是先天的薄弱环节,同时多种社会因素的叠加,也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愈发不足。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面前,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素质是继续教育业界一个需要普遍面对的课题。

一、继续教育中实践环节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6]7号)把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限定在了普通高校已经开设的两个专业目录之内,那么,继续教育中职业类专业势必将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这样的逻辑背景下,继续教育中职业类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培训与考核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回避的,并且将越发重要。在继续教育专业体系和标准构成上,实践环节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一个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但是,从总体上看,继续教育的实践环节从设置、到教学培训,到考核评价,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包括,实践环节设置缺少整体标准,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经费和师资力量投入极少,实践设备设施缺乏,教师和学生不予重视等。具体来说,继续教育实践教学总体上明显不足,教材等教学资源、资料、设备紧缺,教学建设相对滞后,有的直接把实践培训以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讲述,对继续教育在专业中要不要设立实践性要求都存在不同的意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环节教学不到位,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学习效果差,考核只能走个形式而已。有点院校在专业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只能是在课程、学分的设立层面做文章,作为以考促学的教育形式,考核是关键,但是因为实践环节本身缺少标准设计,其考核由主考学校负责的机制也存在缺少培训、失去监督、收费过高等问题。从总体上看,继续教育中职业类专业的实践环节在设置上是个理论问题,在培训和考核上又是较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已经影响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继续教育实践环节教学薄弱的主要原因分析

继续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甚至在实践中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相互矛盾的情况。从学历层次的角度看,学校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多种可能的概念,成人教育又是以教育对象的年龄进行的界定,所以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理论上包括了各种年龄段、各层次学历毕业后的学生,多数成人学生应当具有了相当的实践经验,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提升。但是现实统计来看,我国各种继续教育形式的教育对象多是25岁以下的高中毕业生和高职在校生,他们又基本没有实践经历,缺少技术技能,在客观上又是需要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继续教育的几种形式,无论从经费来源,还是师资配备,甚或设备设施方面都无力完成理想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直接原因还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继续教育业界整体对实践应用能力或者技术技能的培训提升主观认识不足

对多数的教育部门、高校和教师而言,虽然国家通过多种措施不断强化职业教育重要战略意义,但是受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看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的认为那不应当是教育教学的任务,而应当是岗位培训的内容。继续教育目前仍然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因为制度设计的原因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课程考试考核必然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多数流于形式。

(二)相应专业在设计时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统筹和兼顾

对于继续教育中职业类的专业,目前严重缺失对职业能力的分析和具像化描述,多以模糊的、需要各自理解的词语作概括性要求,缺少可度量的、客观的标准性设计。也有的教育形式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表象,不区分专业要求和课程性质,在一个专业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设置了实践环节,貌似在专业结构中给予了实践技能以地位和作用,实质是为了考试考核的便利,把本应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提升变相地搞成通过考试的手段。

(三)培训指导力量投入微弱,考核评价成为过场

相比较普通高校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类专业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存在天生的弱势,更严重的是培训投入的微弱。这里面,除去认知因素,还存在国家投入的缺位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构成复杂、分布区域不集中、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出现组织困难,教师培训的心理挫折愈发严重、失去主观积极性等情况;与之相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就变化为学生交钱与教师给分的简单交易,对于培训效果则在所不问。

(四)学生对于参加技能培训的内在需求动力不强

参加各种形式学习的人员直接目的是取得一定层次的高等教育的学历,解决自身就业时的资格问题,对于专业学历的构成内容则是采取了有限理性的态度,即为了获得学历,只要有利于自己、方便自己通过考试考核就行,至于其内容包括是否真正有所提高都可以忽略。甚至也认为,所谓技术技能自己到了岗位后都可以凭经验解决,都是“低”层次的要求等等。

三、完善继续教育实践环节的方法和路径

在继续教育不同形式内部去探讨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及改善的办法不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建议从制度入手,以制度设计解决宏观的问题;以社会培训为手段,形成继续教育与行业产业耦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解决中观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材教辅建设为依托,解决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微观问题。

(一)推动不同教育形式间的学分转换

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成人教育、开放大学、自学考试乃至网络教育,在实践教学的设备设施方面都是木桶的“短板”,而普通高校特别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学校相对力量要强大许多。若通过扩大投资、各自建设的方式进行弥补或加强,效果可能直观,个体判断上也是高效的,但是对于继续教育整体而言,既不现实,更是低效的。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主体作用,开放其实践教学资源给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并由普通高校对其进行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成绩和学分,各种继续教育形式对学生在普通高校得到的实践学分应予认定。如此,一方面提升了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又避免了继续教育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二)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标准

除去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力量较强的就是以企业为主的社会资源。在产教深度结合的背景下,打破壁垒,鼓励社会资源向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学生与相应主体之间可以通过继续教育部门制定的格式协议,盘活社会资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便利条件。学习型社会的人人、时时、处处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那么需要先期进行的制度调整就是建立学生通过社会资源进行实践学习的成果的认证标准,既可以是整体性的对社会资源的主体进行评估、认证其相应专业的教学资格,也可以是以结果为判断标准的对学生通过社会资源实践之后提交的学习成果的具体化、标准化认证。

(三)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衔接

证书培训与行业紧密结合,代表了行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同时证书以实践技能为主要内容,从国家层面通过制度安排,把行业的证书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学历认证结合起来,使得继续教育更好地为行业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又将行业的技能培训规范、标准化,逐步融合于职业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之中,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服务的目标。

(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学科特点建设或认证一批虚拟的、网络化的、常态的、开放的实践情境教育模拟系统

实践能力不仅是动手能力,同时包括了表达、交流、判断、反馈等。可以通过情境设计,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信息模拟的形态表现出来,并根据学生代入角色后的具体反应,进行自适应的后台调整和演进,呈现不同的进展和结果,从而达到实践培训的目的。由于信息技术的自身功能特点,对于特定专业而言,学生可以无限次的进行模拟,情境设计可以不断进行修正,整体上会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有的普通高校已经在一些应用型专业进行了类似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五)以教材教辅为载体,将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培训过程、考核标准具体化

专业以课程为内容而构成,课程不仅呈现本科目的要求,也要依专业的整体设计为标准。继续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既是综合的,也是分类的。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必然基于不同课程中实践环节的培训,从而达到专业要求。在开发的研制相应课程的教材教辅时,应当安排专门的创作人员把实践内容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整体之中,甚至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模拟培训。

参考文献:

[1]何万国,程华.应用本科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6月:346—348.

[2]朱启民.电大(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教学实践与探索,2017年第4期:359.

[3]李骐.自学考试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设计[J].中国考试,2014年8月:62—67.

[4]鲁劲,任雷.基于信息技术的自学考试实践环节教学和考核方式的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7年8月:19—23.

[5]黄振宇.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融合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9月:48—50.

作者:李丽虹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