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全育人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三全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多个维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此理念下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本文从纵向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在校三年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横向拓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全方位思政育人空间,同时构建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所有教师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
1概述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课程、科研等十大育人长效机制[1]。“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必须坚持的德育理念。“三全育人”的基础是“合”,出发点是“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全”为关键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人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人的发展。即“三全育人”最终的落脚点是“育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聚焦多维度,形成长效机制,使得思政和价值引领更有深度和力度,使立德树人的成效更显著,最终实现“三全育人”。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和“三全育人”理念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课程思政”就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思政”,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三年能够全过程的接受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全体教师协同合作,从教学、生活、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全员参与,保证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有效执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现状
很多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对计算机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如,有的学者从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及从学生、教师角度分析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笔者曾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JavaWeb应用开发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挖掘了JavaWeb应用开发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进行了课程思政的课堂实践[2],但如何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还需要继续探索。
3“三全育人”理念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3.1汇聚全体育人力量,实现“全员育人”。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无论是党政干部、专业教师,还是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其工作职责和“三全育人”的目标指向是完全一致的。高校“三全育人”的人员因素划分为不同的梯队,在育人过程中,功能的体现也应该“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主业”优势,再聚集所有教师的育人功能,协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1.1发挥思政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思政课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协同发力。要遵循教学规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人,不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主流价值引领,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1.2专业课教师作为“主力军”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更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其要义是对非思政课程中隐含的育人元素的挖掘、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以及课堂教学中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实现[3]。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没有专业课教师这个“主力军”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就无从谈起。一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计算机课程着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是专业技术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以学识能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二是提升教学能力,促进育人元素的挖掘能力。教师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参加学习研讨会等,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三是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育人元素的融合能力。挖掘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思政元素,进行凝聚加工,形成新的教学素材;通过讨论、讲座、调研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同、共同创建社会文明的决心。四是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1.3辅导员、班主任发挥全程育人的作用。纵观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历程,辅导员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与专业负责人、导师以及各管理部门联动,并在教学的第一线,通过课堂引领学生思想、心理、文化以及职业规划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提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1.4管理后勤是三全育人的软硬件保障。管理后勤服务老师要采取更人性化、科学化的方法,发挥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提升学校的硬、软件建设水平,保障“三全育人”拥有良好的保障条件。
3.2设计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要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推进“三全育人”落地,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相契合。融知、情、意、行于一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3.2.1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思政目标。提升思政课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本专业的思政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
3.2.2组织开发教材和教案。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在教材和教案中合理嵌入育人要素,进行主流价值引领,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2.3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阵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3.2.4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评价相对困难,再加上目标的达成经常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评价和跟踪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提供教学依据。
3.3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全方面育人。要遵循教学规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计算机专业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多措并举共同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3.3.1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中,跟课程理念相融合。如:利用计算机语言语法的严谨性,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导学生拓宽思维,不拘泥于书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了解当今计算机软硬技术发展的格局,让学生认识到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等。
3.3.2实践课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课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实践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搭建好软硬件环境,实践过程就是学生实施劳动的过程,课后整理实验设备,打扫实验室卫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不是唯一的,尤其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更为明显,每个算法都会因为程序员的不同而编写出不同的程序,引导学生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注重细节,高标准对待每一次实践练习,力求完美。
3.3.3开发线上课程,线上线下共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手机、电脑是现代大学生重要的通信工具和交流工具。通过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线上课程,通过线上课程引领学生访问一些健康网站,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同时又提高了他们自身抵御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
3.3.4开发第二课堂,辅助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4结论
本文对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根据人才成长规律,编写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贯穿学生在校三年时间,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在线课程,使线下、线上相结合,学生可以利用先进的通讯工具,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全体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合作、显隐相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
作者:钱荣华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