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职计算机教学综述(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中职计算机教学综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内中职计算机教学综述(3篇)

第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现在毕业的中职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理论性偏重,不适宜极具变化的外部环境,甚至与社会的需求出现脱节的状况。基于此,就要求中职学生应掌握良好的知识创新意识,不断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了解新知识,借助创新能力,更新现有知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期间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角度入手,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参与意识,然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设,主要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的应用计算机,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提升。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第一,不能应用知识于实践。电脑的普及,使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特别是中职课程开设期间计算机作为关键性课程,但却多要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使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上课内容也多为记忆内容,教师是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导致一家之言的现象很普遍。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看客的地位,课堂整体气氛异常沉闷。教师整个教学期间教得很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部分学生也只是学会这门技术,但是很少能将这门技术实际使用到生活和学习中,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师上课的时候教会学生使用word软件,但实学生很少使用word记录文字,教师教会学生画图表,但学生很少使用图表将生活或者学习的关系理顺清楚。还有部分学生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程,甚至在考试的时能能获得可人的成绩,但却不能使用编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第二,缺乏学习积极性。部分中职学生素质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经常出现学生说话、玩手机和看小说的现象。其实这些状况都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知识能力掌握不足的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就更无从谈起关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上述因素影响,部分中职学生在进行就业配以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适应新工作环境。所以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正视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更新原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使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作为学生开展学习的最好教师,就要从兴趣点着手,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效率偏低的情况下。作为中职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兴趣,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从创新能力方面入手。若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缺乏,学生可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具有实践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依旧是故步自封,缺失想象和创造力。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定位的时候,就要从学生的主体角度出发,为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先要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上课期间教师不要先急于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先可以和学生交换一下对计算机的认识,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上网购物的经历,是否使用过网络银行,这些内容学生一定有所涉及,所以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教师问话,也愿意与教师讨论,然后教师再将上课内容转回到课堂上来,学生的精力已经全部投放到课堂上,所以上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上课期间在为学生讲授有关word制作精美图片的内容时,其中涉及的内容不仅有着动态的文字也要有着优美的图片,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学生看到之后感觉很羡慕,有探知如何制作的欲望。教师在充分吊起学生“胃口”以后,就能借助于Word中的文字或者图片进行制作,从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第二,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复合型的IT人才极度紧缺,这将为计算机的学科教学提出新的课题。现在中职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如何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是计算机教学中有待考虑的新课题。由于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差,所以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但是却对实践活动有着十足的兴趣。通过调查能获悉,40%以上的中职学生对当前的所学专业有着浓厚兴趣,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其中有55%的学生标示十分喜爱技能操作课程。故此,实践课程开设期间中职课程的创新发展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其中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根本。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活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好的就业机会。即实践课程开设期间,教师尽量避免大包大揽,要以引导为主,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或者动手空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网页实践课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页面布局”等相关内容以后,学生先要了解到所谓网页制作不是单纯的图片或者文字堆积,现代人更看重网页的动态效果以及交互性。教师在讲解完以后开始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堂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制作个人网页,网页制作原则是美观大方,搭配也要合理,设计更要巧妙,这样才能做到别出心裁。任务布置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自己完成作业,其他的同学去主页网站上看其他同学是如何进行布局的。布局完成后搜集一些比较精美的图片或者文字,然后使用经常运用的设计软件进行制作,特别是对于部分学校笔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详细的公司资料信息,让学生尝试的制作企业的网站,借助于良好的艺术造型或者布局,组成生动的画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开展就业导向,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职人才,要求这些人才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应该认清这一目标,尤其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应不断地进行方法创新,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机制。以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新的发展,从而带动计算机专业水平的发展。

作者:杨晁梁 单位:广西钦州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王长清,岑凡,蔡惠智.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微计算机信息,2013(06):14-15.

[2]赵波,费永康,向騻,李逸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12-13.

[3]王中波.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2012(01):12-13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近几年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普遍推广,在“教”与“学”之间起到了有效作用。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便是一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手段,更是当前中职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实施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直接途径。从多年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议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基本操作环节,该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并以实践教学案例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操作环节;实践指导;教学案例

在现代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难于驾驭课堂,最终达不到预期的设定效果,这是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笔者经过理论学习和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实验,深刻体会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的推进作用。

1浅议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基本操作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教学模式是以任务构建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改变课堂教师的个人表演行为为学生人人参与的多角色活动。教师真正由“台前”走到了“幕后”,由“表演者”成为了“导演者”。这是中职教育课堂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经实践证明,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源于教学内容,设置任务提出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是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以达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驱动学生学习的任务问题逐级增加难度,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老师课堂讲授模式的配角变成了主角,让他们由被动地听,变成了主动的思考。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不能脱离学生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就业岗位、社会用工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应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挑战氛围,以适应未来工作中环境变化的心理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可分为两个步骤,即“大任务”设定和“小任务”拆分。一个单元的内容,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可以构成一个大的任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内含多个独立的小任务,小任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辅助,没有绝对的独立,彼此互相促进,具体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环节。(1)确立任务。(2)描述任务。(3)区分项目。(4)构建小组。(5)分工讨论。(6)步入情境。(7)独立思考。(8)协作学习。(9)展示成果。(10)公开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或几个问题,将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这些问题一定要易于理解,更要贴近实际工作场景,最好能够在小组讨论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情境中,然后按照操作步骤和环节将教学的重、难点设置成大问题,再将大问题拆分为若干个小组讨论的小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最终拿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设定意图在于学生的学习、掌握和操练,最后再课堂练习中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归纳总结做出评价,整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师辅导在其次,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克服惰性,激发兴趣,调动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协作能力。教育改革所要体现的不单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个方面,同时也包括对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归纳总结环节中语言的正确使用,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时调整心态,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2.1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的操作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设计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因此,基本操作对每一名学生来说都不陌生,所以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没有过多的兴趣,教师在任务设计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这一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经验,针对上述情况,对学生现阶段的水平做出正确评价,也不要忽略中职学生来源的特殊性,要使问题情境控制在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时期”内,这是下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备课及背课非常重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本节课的任务问题,总体任务描述和小任务描述层层递进浅显易懂,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内容上要重难点突出,重点任务描述即要符合理论教学的要求,也要兼顾实践教学的需要,只有理实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至于难点任务的描述,应偏重于水平较高人才的培养为主,将任务逐级提高,加大难度,在小组讨论中突出中心人物或者核心人才培养。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让这些中心人物或者核心人物成为实际操作的技师,带动操作能力的弱者。此外,课堂各环节之间要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任务设置、项目描述、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每个环节问题的设置都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同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依据不同时期市场需求,对专业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任务问题设置随之而改变。无论是大任务和小任务,如果难度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教师应帮助学生降低难度或给学生进行示范,引领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同时配合讲解,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对任务题目项下的实际应用知识点完全掌握或基本掌握。任务驱动教学任务的设定很有讲究,如果教学难度太小,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在探究方面受到影响,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兴趣,没有了积极性,自然也就没有了好的学习态度,连锁反映就是课堂纪律的混乱,教师任务的难以完成.所以说,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要及时改变方式,调整任务来增强学生挑战任务的积极性,这一点起重要作用。

2.2客观评价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课堂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定要恰当地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激励机制是目前针对中职学生较为有效的手段。肯定和赞扬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快乐学习,满足于学习,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教育中的差生、劣等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优厚的知识基础,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不能正确使用评价机制,语言使用不当,很有可能再次挫败学生的信心。直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很有可能使学生从此颓废,自暴自弃。如果这种现象真的出现,那将是职业教育最大的败笔。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图文混排”为例。

3.1确立任务

新知识点确认后提供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有插入图形背景信息任务,作为本节课教学任务开始的整合,稳定学生情绪,整顿课堂教学秩序。所以在此环节通过图片(构建大任务)和问答(隐含小任务)方式来展现任务和驱动环环相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3.2拆分任务

通过课前问题的描述和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插图及图层的叠放次序,接下来就是将本节课大的任务拆分成小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先讨论,然后独立思考自己上机操作,对于不能自己完成任务的同学,小组内互相帮助,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要领。拆分大任务为画出以下图形并做好次序叠放等小问题,实现对新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由一张图简单的叠放达到对材料的进一步感知,最后再通过学生演示最终完成了对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此环节中任务分工、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此活动过程中要真正转换角色,试着放手拆掉所设定一些问题,见机行事,必要时要多使用表扬机制,从而落实教学难点。随着职教育的发展和职教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索改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作者:乔红 单位:辽源市工商学校

第三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学习环实践

学习环理论最早由美国物理学教授科普勒斯提出,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可分为紧密相连且相互影响的三个环节,即概念探究、概念介绍和概念应用。随着学术界及教育领域对学习环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三环节的学习环模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五阶段的学习环,即增加了“引入”和“评价”。随着“学习环”理论的不断成熟,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始引入该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教学实验的方式,对中职计算机课引入学习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学习环模式的教学概述

1.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

结合当前学习环模式的五阶段理论,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描述如下。一是引入阶段,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形成问题,并提出假设。二是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学情境内,对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探究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三是解释阶段,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分析之后,将得到的结论和假设进行验证,看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行解释,如果不一致则探究原因。四是交流与扩展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到的结果,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五是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收获、反思问题,并进行完善和改进。

2.中职计算机课的性质特点

中职计算机课具有较强的职业性特点,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较为突出。中职计算机课是面向现代社会而设计的一门现代化的课程,是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中职院校课程设计来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基础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基础性问题。此外,中职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进一步的计算机深造中具备坚实的基础。中职计算机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操作性强、普受欢迎、应用面广、受限制性等特点。

3.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应用学习环模式的可行性

中职计算机具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属性,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是否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其具体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分析和教学实验来验证。首先,从理论方面来看,学习环模式是以探究学习理论为核心,并在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基础要求,这使得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具备了可行性。其次,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特点使学习环模式具备可行性,中职学生可塑性强,课余时间较多,积极性高,无升学压力。最后,在学科与设备方面,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实验,这是学习环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而且当前中职院校普遍具备微机室及相应计算机软件,为学习环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二、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1.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同其他教学模式相似,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在设计上同样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在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上,要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还应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设计需遵循递进性、程序性、目的性、普遍性、学生主体性、情境性、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2.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理论上的学习环模式只是一个框架,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设计需要结合中职计算机课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其具体设计过程如下。一是结合中职计算机课和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环模式进行改进,设计“四环七步”的模式;二是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并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来分析学习需要,然后准备教学资料;三是问题呈现环节,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分析学习内容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结合问题提出假设;四是问题解决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和问题、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做出判断并以小组模式组织作出结论,然后展示结论,小组间交流结论;五是评价和反思环节,对得出的结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知识获得、问题发现和情感态度。

三、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教学实验分析

该教学实验样本群体选择笔者所在学校的2015级学生,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课程为教学内容,设置一实验班和一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周期为一学年。

1.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提出教学实验假设,假设学习环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技能、综合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其次,教学实验的考评方式为测评、访谈与问卷调查,测评材料为中职计算机应用知识试卷、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态度调查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的问题呈现采用学生探究形式,问题解决和评价反思采用教师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该阶段主要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比如电子邮件的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的查找方法等。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识,以及鉴别网络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局域网组建各部件的操作与设置,以及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阶段,问题的呈现依然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教师在该环节主要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教学过程和教师课后反思。其中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环境准备等工作,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评价和反思等。

2.教学实验数据统计

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以调查问卷、访谈、期末测评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测评成绩来看,实验班平均分为73.53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27分,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访谈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和态度上,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趣”或“非常有趣”,认为中职计算机课“重要”。而对照班中有同样选择的学生占比则不足50%。相关能力测评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操作、局域网组建操作等方面较为熟练,而对照班学生则相对较差。

3.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实验的数据统计结果说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获取方面,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的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环模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期末测评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学习环模式下,中职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均表现得较为突出,这说明学习环模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作者:武晓慧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