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学创新研究(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创新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计算机教学创新研究(4篇)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时代,无论出行或是购物,工作或是学习,网络都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自然也是越来越高。为了响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就业几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大学学习计算机。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探讨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现状;实践;创新

1引言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虽然目前各个大学都设立了计算机专业,但是在教学方法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学校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还是将目光以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却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倘若这些高校继续秉承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探讨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2我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现状

2.1教师观念的落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中不难体现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水平高低将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水平,一个拥有超前教育观念、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一定是很优秀的。如果一名教师的教育观念一直处于平平的甚至落后的传统观念中,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学生也应该是一些泛泛之辈。虽然中国一直在大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但是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还是在沿用着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无法更好的、更科学的提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质量以及学生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2.2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是一方面,学生自身的良好控制更是一方面,然而很多学生却存在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虽然大家已经由青春期转入了成熟期,但是由于大学阶段,不再和初高中阶段一样是班主任管制制度,而是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控制,但是部分学生在脱离了教师的管教与控制的情况下,对于学习便也放松了,有的甚至是完全弃学的状态。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本身计算机就是包罗万象的,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很多作用。对于计算机他们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却慢慢地由学习转变成了打游戏、看电影等等,而对于一些专业的实用性的计算机操作却是了解的不多,更别说是精通,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在毕业时候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在专业水平上无法达到招聘公司的要求,对于未来的发展陷入困境。

2.3缺乏实践教育

中国教育与国外存在的明显差异,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对理论的培养,而国外则更倾向于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个人认为如果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减少对于理论基础的培训时间,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上机操作,会更加的有利于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适当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也会使得学生所学必有所用,增加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对他们个人是一种很好的历练。然而,由于目前很多院校财力、人力方面都有限,所以在为学生创造社会实习机会的方面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部分院校教师教育思想十分落后,没有想过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一味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提升,进而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难以适应岗位的需求。由此可见,目前针对于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改善以及解决。

3大学计算机教学实践与改革

3.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

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只有教师的教学观转变了,才会更加的有利于学生,中国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上课,用更加新颖的授课方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试讲平台,让学生更好的加入到学习中来,充分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当然,增多学生实践上机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上机操作中,应该将现下的流行系统及传统的系统分别进行讲解、分辨、对比,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其优缺点,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快速掌握计算机技术。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其教学观的转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会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3.2加强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训练

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方面,利用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软件的喜好心理,巧妙的设置新颖授课方式,同时适当调整学生的上机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掌握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提高。另外,也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或者是小组PK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3.3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我国传统教育下的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主要以理论性教学为主,很多的院校收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寻找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培养,企业负责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然后面对好的人才,企业可以直接留下来进行任用,这样既可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提升,又可以帮助企业招纳更多贤才,可谓一举夺得。

4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目,只有教师不断的做出调整,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大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陈靖 单位:哈尔滨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南铉国.刍议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J].科技展望,2016(25):238.

[2]王耀民,何文广,曾华.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239.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及改进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计算机在大学生教学中的开展也逐渐引起极高的重视,基于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实施效果。本文中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计算机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知识,并且是大学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而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教学给予极高的关注,采取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以促进计算机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文章全面阐述计算机教学显现出的弊端,然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谨以此给予参考理论。

1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实际教学反馈并不理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难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紧靠教师的讲授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层次逻辑并不是很清晰,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上述因素分析,大学计算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由此综合因素促使计算机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2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引导者,他们对于计算机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新形势前提下,对计算机教学给予更高的期许,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需要不断补给完善,而且实际操作技能也必须得以提升,只有高校配备专业性极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优化计算机教学效率。由于计算机属于高新技术,其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快,高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层次性的教学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从而促使高校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2创新计算机教学理念

计算机教学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需求,因而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实施教育改革以来,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2.3更新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通过教育改革的实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性明显发生变化,而教师将理论及实践教学给予有效的融合,从而改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不利局面,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为其之后的就业给予技术支持。教学模式的落后也是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的直接原因,因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及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促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从课程本身的特点考虑,与教学相互适应,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跟随时展需求而不断完善,教学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中心,以知识为依托,以自主行为基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本身存在极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而定,既不能忽视集体需求,又不能磨灭学生的个性需求,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是教师需要思考并执行的教学策略,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比如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等等,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

2.4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培养学生能力及情感

从现状来看,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快,教学设备需要及时更新,以便满足教学的需求。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对完善的教学设施,不仅要加大硬件的投入,而且还需注重软件的投入,随着计算机教学在高校的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很多学校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计算机教学设施的引进,确保学生能够获取最先进的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学生需求量伴随其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高要求,他们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也给予极大的兴趣,计算机及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因而高校还需加大对硬件及软件的投资力度,力求达到最先进的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及耐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鼓励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形成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习质量能够得以保障,随着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逐步提升,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从而促使大学计算机教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结语

总体来说,新形势格局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从教学理念层面进行改变,选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及手段,以促进计算机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本文中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改进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靖 单位:哈尔滨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琪.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教学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4).

[2]孙向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1).

[3]李星宇,赵松.高职计算机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思考[J].电脑迷,2016(05).

[4]唐茹.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

[5]王凤梅.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

第三篇:MOOC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出发,通过实际调研,就当前大学计算机课程存在学生层次、课程缩短等问题,分析了MOOC的教学理念和特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在MOOC模式下大学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及教学评价制定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字:

MOOC;应用型;大学计算机;改革

中国的在线教育随着网络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不断前行,MOOC是这个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新产物,它以规模大、开放性、在线性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研究和探讨,并逐步走向完善。从2012年MOOC“问世”以来,国内外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已经实现了相对完善的MOOC教学平台,如美国的Coursera、edX,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爱课网的中国大学MOOC等。MOOC的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它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这也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其影响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相对于教学辅助技术的发展,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在理念、模式、评价等诸多方面还显得比较滞后,存在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1]。教育部于2015年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如何能让大学计算机更好的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面对的问题,而MOOC模式的出现将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1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状况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科学通识课,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帮助非计算机专业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计算机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专业服务,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活动的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2]。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在各行业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大学计算机课程逐步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随着课程重要性的提升,我们意识到了原有课程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教研室先后进行了“文理分类教学改革”、“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武夷学院被列为福建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示范院校,学校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学计算机教研室也正在尝试结合MOOC做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尝试,以满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1.2大学计算机课程存在的问题

各个高校近年来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课程改革尝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此以武夷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为研究对象,列举一些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层次不同的问题: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非零起点”和“非同一起点”的“两非”状态[3],这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困扰。学校在“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也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入学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全校学生打乱,分为两种类型的快、慢班,设置不同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带来的弊端也不少,一是对学生的不公平,同样的课程,授课内容却“因人而异”,二是简单的测试分班对学生心理造成压力,三是给教学管理带来压力,将全校学生打乱进行,排课过程要兼顾不同班级的学生,给排课带来了很多不便。可以看出“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2)课时缩减的问题: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增加了专业课程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对公共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大量删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最早的72课时,减到只有34课时。课时的缩减让本来教学时间就紧凑的课程教学更加“捉襟见肘”,通过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移除以前大部分的理论内容;二是减少理论授课。(3)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问题: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计算机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受到课时减少的问题,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主要以学习操作系统+Office基本操作为主,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没有为学生后续学习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课程做好铺底、引导的过程。

2MOOC的特点

MOOC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转移到网络的一种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MOOC在本质上“把人的重要性置于教学内容之上”,解构了传统课堂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体系中的“教与学行为链”,并通过流程再造,重构了基于互联网的交互体系[4]。实现了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大元素的联动[5]。相对而言,MOOC比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在教学功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6]。MOOC综合运用了人本化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7],相比传统教学模式,MOOC在授课人数、课堂时空、学习动机、学习主体、交互方式、课程设计及评价等环节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其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受众广、规模大。大规模是MOOC的一个显著特点,传统教学都是以班级为教学单位,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人数有严格限制,但MOOC可以轻松吸引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众多学习者,教学的受众面得以扩增。(2)课程具有开放性。MOOC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时间、空间等局限性,提供的是一个网络开放性的平台,来自全球各地的MOOC课程学习者依托互联网,只要通过身份认证即可参加MOOC平台上的课程学习,这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使教育更加公平。(3)平台具有较强的交互性。MOOC平台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还为学员提供了实时交互的空间,使参与者能够交互参与和实时反馈,这是MOOC对之前的E-Learning学习平台、网络精品课或远程教育的革命性突破。

3MOOC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探索

MOOC的出现可以为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在MOOC环境下引导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8]。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思想,结合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MOOC的优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革尝试。

3.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MOOC环境的出现和成熟,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尝试了以下两种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予以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必将影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反之,如果只重视实践,同样也会会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可以借助MOOC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提前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中,对理论知识做适当补充即可,更多的时间以项目或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MOOC发展过程中,甚至有人认为MOOC将取代课堂教学,但通过几年的发展来看,MOOC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而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续。在MOOC模式下,基础理论性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MOOC平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职能更多的向引导模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学习的过程交由学生掌握和控制,教师更多是起到引导、监管和反馈的职责。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入相应的测试、练习、作业等多种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及时通过自动或手动评阅方式,通过线上反馈、线下课堂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在解决学生层次不同带来教学问题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教学过程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影响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资源的呈现、教学评价机制的制定等。(1)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拓宽课程知识面:以往制定教学大纲时,经常会受限课时缩减问题,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只保留了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培养。而MOOC平台的优势恰能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平台则可以放置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之内和课程之外的拓展知识,供学生课外学习,这既解决了目前“课时少、学生基础不齐”的问题,也可以拓宽课程的知识面,使课程体系更加健全。(2)精细化设计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平台是基础,教学资源才是核心要素,MOOC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进行互动式学习。在制作教学资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以及知识的落脚点。MOOC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微视频为主,将各模块按小知识点进行统筹、规划和制作,视频长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各知识点之间设计相应的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中不仅应该合理安排课程知识点,更应该通过这些知识的内在连贯性,设计交互练习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单元串联起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达到融会贯通,增加成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3)充分发挥平台功能,改变教学评价机制: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效果的最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可以间接的反映课程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和平时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评判。对于大学计算机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言,考试并不能做到完全、准确的评定学习效果。通过MOOC平台的功能,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真正实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4结语

从目前应用型本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MOOC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最后给出了课程改革的相应思路。MOOC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MOOC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构造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者协同才能做到优势互补的最优化教学。

作者:刘瑞军 单位:武夷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冰洁.MOOC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116-118.

[2]孔德宇.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模式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1-10.

[3]丁琳,王颖,马淑萍.MOOC支撑下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9):30-33.

[4]邹景平.MOOC的精神重于形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5-28.

[5]陈冰冰.MOOC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43.

[6]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0.

[7]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13-21.

[8]张忠磊,李秀芳,张志旺.MOOC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5):87-89.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对学生长期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应把握重中之重。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及评价考核等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

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校来说,要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要体现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计算机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操作计算机,具备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能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计算机基础是高职创新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观念

1.1教师要改变传统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创新能力是少数精英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但是实际上,创新能力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与生俱来,不分性别的存在,但在应试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以识记为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破除创新能力是少数学生的特权的理念,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

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两者关系密切。需要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注重创新能力的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现代社会,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学不能固定其教学内容,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此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作为现代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而计算机教学,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能全部涵盖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以引导为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探索和思考空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要时常改变教学大纲,要将教师教改变为学生学的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为教学课堂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此外,也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尝试与动手实践。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以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真正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1.3学生要改变自身的学习观念

传统课堂上,通常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学生通常以教师和书本为准,有着明显的“权威型”和“书本型”的消极思维。这种消极思维定势阻碍了创新思维。不加以改变的话,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是一句空话。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氛围才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学生要更新观念,要改变对教师和书本的看法,批判性地看待教师和书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2.1关注课堂教学,打牢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创新培养方面,在过程上,要整合现有的知识和信息,要选择和检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结果上,要发明、发现,形成新观念,创建新理论。具体做法是: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难易、好坏、安排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内容通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息基础、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信息检索。传统教学通常按照以上排列顺序开展教学。但是四者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却并并非如此。以信息管理为例,“Windows”操作系统概念繁多,这部分内容很多学生感觉吃不透,抽象不易掌握。信息检索这一模块,学生普遍反映很感兴趣,也最容易理解和熟悉。因此,以上四个模块的顺序排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调整为信息基础—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的顺序。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应侧重点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应结合修习计算机基础的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缓慢、递进的过程。创新是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思维能力的训练、科学方法的掌握。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交流、开放思维、实验探索及启发引导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2关注实验教学,抓住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由此学生才能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实验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实验的需要,又要包括探究性的实验设计。具体到作业设计上,要尽量采用新颖、趣味的作业形式,避免单一枯燥的作业布置。作业也要富于挑战性,要布置高于教材难度的作业,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要以问题为导向,要在真实环境下开展,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建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可以尝试案例教学的使用。案例教学以个案为指导,通过将单个知识点融化到案例中,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案例中找寻问题,激发其创造潜能。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内容,将知识模块化、真实化、分割化,意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3丰富课外活动,辅助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巧妙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外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具体是教师根据学生水平混合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题目,在小组成员的紧密合作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分析调研的问题,主观能动地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竞赛、竞争为导向的课外活动,如电子小报的设计、网页的设计、电子商店的建立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实战中消化所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4注重考核评价,驱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的全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计算机基础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单个学科也需要一套科学合理涵盖创新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评价体系。在考试方式上,改变单一的笔试决定总成绩的方式,将评价体系扩大为笔试、电子作业、上机考试及出勤等多种方式,注重过程评价的比重。在考试内容上,由于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各专业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制定“基础统一、各有侧重”的考察模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要将考试过程与学习过程联系在一起,使考试成为过程性考试,以便起到监测、评价、反馈的作用。考察学生的平时情况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心得体会、应用技巧等闪光点进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提交,以便教师及时评估学生的不足和优势,作为加分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当中。在这种考核体系中,要注重学生收集、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跟上社会、时展的步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另外,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学校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纳入对教师的评价当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同时成为企业中的佼佼者。创新教育作为时代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尽自己最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授计算机基础的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赵林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1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

[4]李芳,崔尚森,徐丽.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