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时代计算机教学创新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大数据、云终端等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手机自媒体终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微时代的来临。高校计算机教学必须在对接“微时代”展开教学改革,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微时代的基本特征,指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缺陷,提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对策,以帮助大学生道德成人、专业成才。
关键词:
微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缺陷;创新对策
微时代是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信息化发展依然彻底改变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式的新时代,以“微”为基本特征的微信、微博、微课、微阅读、微课程、微公益等新型传播媒介成为了互联网时展的“新形态”。微时代以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依托,以公众性、便捷性、迷你型、实时性、互动性为基本特征,通过大数据、云终端等通信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整合,实现了快速传播,奠定了新媒体传播的格局。基于此,计算机教学作为与信息技术对接最为接近的课程,在微时代背景下,必须呼应时展的要求,分析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育理念、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微时代带来的挑战。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高校计算机教学作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承载,必须要呼应信息化时代对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发展的迫切要求,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才能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在审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个体学习的需求
高校计算机教学不仅仅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样针对非专业的学生。但是,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却采用统一的课程设置,开展大班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以至于难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承载量越来越大,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理论,还要掌握新技术和新软件,增加了课程容量。然而,在此过程中,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学时并没有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实现教育目标。对于当前理论教授与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来说,显然是难为。
(三)考评体系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考试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一般采用期末统一测试的方法来实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然而,不能忽略的是,计算机课程的容量巨大,一张试卷很难体现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学习效果和技术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单一的考评体系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以至于难以实现对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探索
在以微信、微博、微课、微阅读、微课程、微公益等新型传播媒介为主体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必须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利用各种各种微技术来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利用技术终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要革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考评方式,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实现教学的效果。
(一)革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针对传统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不能满足的状况,高校计算机教学必须注入“微理念”,利用先进技术来制作微课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此时,教师需要做好角色定位,从“教”转变为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真正贯彻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先进教育手段支持下,微课程所特有的教学互动、资源共享等特性也将呈现出来,师生之间可以自由的在“线上”和“线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地解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认知等方面能力,将起到积极的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计算机课程容量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利用微课资源展开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对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制作成10-15分钟的微课资源,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实现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确保学生对计算机新理论、新软件和新技术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事实上,正是微课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
(三)创新考评体系,实现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的科学化
能够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课程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化的评价,是达到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显然,以期末测评的方式来进行是存在缺陷的。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评价可以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学生在学习完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之后,都会有相应的考评测试,学生通过完成测试来检验自身对各模块、各章节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在考评的内容安排上,不再是纯理论的情形,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强调学生技术能力的考评,构建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考评体系。
三、结论
在信息通讯技术引发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必须对接微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开展运用“微理念”来展开“微教育”,积极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强化互动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得到增强,从而建构起一种“以人为本、动态交互”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新模式。
作者:左俊 单位: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倩.微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3).
[2]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梁日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