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提出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始终围绕着任务这个主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一些原则。(1)遵循整体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要注重任务的整体性。任务避免过简单或太复杂,注重任务的衔接,将这些重点知识联系起来。(2)遵循计划性原则。设计任务时要有计划,注意顺序的排列,分清任务的重点和次重点,一般先简单后复杂,逐渐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任务又要有所不同。我们课任务进一步分为小任务和大任务,在它们之间设立桥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任务要联系实际生活,最好是当下的热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老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谈论,在讨论中摸索出解决任务的着手点,老师再帮进一步分析一些问题。作为引导者的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上面提出问题对应的答案与相对的幻灯片、相对的影片及动画、网上搜索问题的答案等进行链接,设置返回链接。我们再把整个任务逐渐分解成小任务。在搜索问题答案时需要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和关键字;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时将其保存,这里涉及信息的筛选和判断、保存网页;将问题和相应的答案建立链接时涉及如何使用进行幻灯片的超级链接。老师在旁边解答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同学间互相帮助。
3.完成任务
学生任务的完成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主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时要对重点和难点着重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老师在引导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他们的思维。老师注重时间的分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鼓励学生大胆性地尝试,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这节课的关键内容。进行小组内讨论,提高查阅相关资料,做出最好的解决方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任务的进度和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4.评价任务
对任务进行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学生完成这次任务的解决方案和结果的评价;第二个方面是对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评价。在评价这两个方面时,围绕着创新创意、技术处理和主题等进行评价。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评或是互评,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们的出发点不同,想法和见解也不同,老师要坚持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任务结论,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评价每次的任务可以为老师下一次的任务设计提供初步的信息,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
二、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教学中任务设计时要围绕所讲的内容进行设计,设计任务也有一定的要求,要严格遵循这些要求。
1.明确目标,增强任务的实践性
老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首先要把目标明确。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设计任务。把总目标划分成小目标,再将小目标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这些小目标转化成一个个小任务,小任务要尽可能的简单,把逐个小目标突破最终实现教学中的总目标。设计出来的任务尽可能地接近实际的生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这些任务。
2.将学生作为主体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在课堂中设计的任务不要脱离学生这个主体,围绕着他们展开一系列的教学课程。在讲解完一单元或是一章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将所需的知识构建网络系统,方便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3.按顺序教学
在讲授有关计算机知识时,需要引入一些新概念和新知识。一般按照先布置任务,再讲解如何完成任务,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操作中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规律,在以后学习中注意总结。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安排合理的顺序,不合理的顺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失去学习的热情,这也会降低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所以,老师要按顺序进行相关的内容教学。
4.注重多方面思考
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方法解决,我们要学会从多方面思考这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时,要鼓励他们多动脑,发散他们的思维,避免思维模式化。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尝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更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为计算机教学注入了很大的活力。任务驱动法充分地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创造性及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相关的课程讲解。
作者:王再钺 单位: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