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专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师专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一、丽江师专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学生人数多,涉及专业复杂

该课程涉及全校所有新生,学校开设有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生物教育、美术教育等18个教育类专业和导游、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会计、舞蹈表演、体育保健等22个高等职业类专业,涉及人数多,专业复杂。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知识结构并组织好教学内容,做到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专业特色,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

(二)师资队伍薄弱,教学团队不稳定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在我校不能与专业课程一样得到同等的重视,因此这门课程的师资队伍是由兼职教师和工作量不够的专业课教师临时组成。同一个班上学期是这个教师教,下学期由于这个老师专业课较重,又换另一个教师教,教学团队不稳定,造成教研室无法统一有效地进行管理,也没有长期固定的教研团队。临时上课的教师缺乏对这门课的足够重视,对教学内容不做深层次挖掘,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没有认真地进行教学研究,因此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事实上,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相对庞杂和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教师想轻松驾驭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比讲授一门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且系统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要更加困难。

二、丽江师专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原则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社会调研,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前期课程和各专业后继课的分析,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需要、注重实践、培养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前期课程为依据,兼顾不同专业特色及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需求;以多媒体演示进行案例教学,以题库支撑实行项目驱动;采用理论、实践和网络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三、丽江师专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资源立体化的建设和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立体化的实现,逐步形成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的新格局。借助校园平台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便切实贯彻教育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意见和精神,制定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希望通过强化措施,推进改革,力争使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分专业群分层组织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另一方面考虑不同专业特色,为适应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对不同专业群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群体间的差异,本着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得各群体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分专业群分层教学已成为这门课程发展的必然方向。新生入学后,首先按不同专业分类,再对各专业群进行入学摸底考试。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同一专业群分成A班和B班,对学生实行分专业群分层教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采取A班直接过渡和B班逐步过渡的方式,最后实现全面向非零起点过渡。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对A、B班开设一门或几门不等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软件。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特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实践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教学途径,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该课程的网站进行网络视频听课、网络测试,把这些在线学习方式作为课堂的必要补充;另一方面,教师除了在有限的上机课时内进行认真辅导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途径,通过BBS、QQ增进师生交流、网上答疑,通过QQ群进行集体讨论,利用E-mail提交作业等形式实现良好的互动。创新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的模式,案例来源于学习和生活实例,选择学生专业领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任务,实现任务驱动,并以自主学习作必要补充和课堂的延伸。

(二)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群的特点及后续课程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调整知识结构。具体课程设置实行“1+X+Y”的课程体系,即《大学计算机基础》+满足专业群需要的必修课(X)+若干门选修课(Y)。在1+X+Y的实施过程中,“1”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部分,即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根据专业特点调整知识结构,逐步弱化基础知识部分,加强综合能力和高级应用教学,实现向非零起点逐步过渡。对“X”的设置,首先对我校开设的专业实行专业群划分,针对不同专业群,开设与专业群相关的应用软件,通过逐步探索,对“X”的设置不断细化且更贴近专业,并能对专业的发展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

例如,为理科类专业的学生开设数据库技术与应用(VisualFox-Pro/Access/SQLServer)、C/C++、VB程序设计等;为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Authorware)、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Flash动画制作等;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Flash动画制作、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为旅游管理开设电子商务/政务等;为会计专业开设财会软件等;为秘书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等。作为“1+X”必修课的补充,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特点,向学生提供符合其专业特点,满足其兴趣爱好的选修课(Y)供学生选择学习,并不断丰富选修课的课程储备量,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求知欲。最终实现提升“1”的高度,强化“X”的专业化程度,扩大“Y”的广度,使“1+X+Y”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并不断完善。

(三)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做一个全面客观的量化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评价的教育功能,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科学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对建立先进教学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使教学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点,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占主导地位,将学习评价嵌入学习过程中,使考核评价适当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态度及交流能力进行评价。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行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双体系”评价方案。

四、总结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实行全校性统考,并实现教、考分离,随机组题,系统评分,无纸化考试。由于试题的随机性,不同的学生抽取的试题不同,考试作弊现象就会被杜绝,学生成绩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另外,系统评分不仅能准确、公正地进行阅卷,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进而会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综合大作业和期末考试,需要题库系统支持,开发稳定而完善的试题库及考试系统,不断加强题库建设,每道试题精心设计,并保证每一道试题的测试作用,是考核评价方案的重要保证。另外,建立一套有效的抽题策略和组卷模型,保证所组成的试卷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这样不仅完成了课程的考试任务,同时高质量的试题能够得到可靠的重复利用。

作者:刘玉菊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