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法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法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法3篇

第一篇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教学模块

计算机教学中,模块的划分不仅需要结合计算机教学大纲,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熟悉教材,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加以拆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同时,要对学生做好调查研究,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专长所在。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维护、计算机的编程、多媒体程序的设计、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五大模块。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相对来说是独立的,也是国家、社会、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在此情况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对每一个大模块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模块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经过科学的划分模块,学生能够更精准更全面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自然也不在话下。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无论在何种类型的教学中都是铁的定律,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将会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对计算机教学来讲,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把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进行模块划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由自主的选择某一或某几个模块进行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模块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加强对重点模块的讲解、分析和训练,其他模块的知识作为辅助。实践证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由选择权是重要的,学生对自己选的东西更加重视,学习来会更加用心。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和谐、高效课堂

模块化教学法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在模块中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分组法、实践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计算机模块化教学中,这一优势尤为突出。例如,在计算机软件编程这一模块中,笔者根据课程目标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综合采用了分组法和立项法。软件编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分组法和立项法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齐心协力把困难解决掉,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比如,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模块中,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启示,进行深入的思考、揣摩和实践,从而加深对本模块知识的掌握。另外,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在社会中。学校还可以和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总之,模块化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可以灵活搭配,一切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计算机人才来服务的。

四、建立评价系统,对学生做出合理评价

评价系统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点。在计算机教学中,每一模块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给予全面、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对学生最大的安慰和认同,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一个学生心中都十分渴望教师的认同和赞扬。所以,在任务完成后,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体系应该是全面科学的,其中应包含模块评价和单元评价、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改正。

五、结语

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告诉我们,未来的世界是计算机的世界,谁掌握了高端的计算机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我国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加强计算机教学工作,不断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不断提升计算机科目的教学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徐建 单位:山东省商务技工学校

第二篇

一、教学视频资源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在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改进生产方法,也要求我们对已经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保留。第二,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科技发展为教学视频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数码摄像机等高科技产品的结合,将传统的模拟影像资料通过计算机转化成数字视频,再通过网络技术将视频资源传送到世界任何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都在普遍研究如何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以提高教育质量。美国作为先进的教育国家,1995年,只有28%的大学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到目前,超过90%的大学都提供网络教学资源。

二、视频教学资源的优势

视频教学资源将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行视觉化,通过丰富的视频画面,直观、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使学习者通过画面建立联系,提高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资料表明,人类在学习过程中,记忆信息有10%来自阅读文字,20%来自听力,30%来自于观看,如果同时使用具有听力和观看的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明显地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视频教学资源具有很好的时间操作性和空间操作性,以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以视频教学资源为基础的视频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将具体教学内容、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及细节录制成可观看的视频文件,该文件可以随意快进、暂停、倒退,学生可以针对不理解的教学内容反复观看、反复实践,直到最终掌握知识技能和要点。在视频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也由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三、视频教学模式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视频教学模式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视频教学资源的出现必将引起高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变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自主地确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视频教学资源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频教学资源对高校计算机教学形式的变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以教师为重心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是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软件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学生无法操作自己的计算机,只能等教师演示结束后才能自己进行试验和测试。虽然近年来各种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量大,学生众多,教师往往还是将教材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此外,由于高校师资力量的限制和教学设备的滞后,以及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教学。

视频教学模式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和处理,录制成视频教学资源,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式、小组式的学习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由于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所以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视频教学资源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教学,打破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此外,随着手机和掌上电脑的普及,移动视频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视频教学资源弥补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师资力量的不足

高等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对知识的把握需做到高、精、专。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科特色和发展程度不同,培养一名优秀的计算机高校教师不仅困难而且漫长,同时大多优秀教师有科研任务,在高校教学中师资力量显得比较紧张。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可以让优秀的计算机教师进行网络视频教学,或者提前将某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这样,教师不再局限于物理位置和时间,只要有计算机的地方,就可以进行视频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很好地弥补了各校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现阶段教育部正在进行的精品课建设和公开课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国家对视频教学的重视。

(三)视频教学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手册应当得到完善。传统的实验教学手册主要依赖于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而忽略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对错误结果的解释。视频教学手册在录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增加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细节的讲解和演示以及对各种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说明。在多媒体的实践教学中,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和重复操作实践内容,但受到学生记忆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很难记忆完整的操作过程。如果采用视频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观看视频文件、模仿练习,最终掌握实践技能。以笔者自身为例,每次在计算机实践课之前,都将实践内容通过录像专家等视频工具录制成视频,并在其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待学生上课时,将视频文件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可以一边观看视频教学文件,一边进行操作,并很快掌握该实践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四、总结

视频教学资源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许多负面影响。首先,视频资源的存储量大,视频资料往往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在录制过程中对计算机配置和网络带宽等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教师在录制授课视频中由于没有学生的配合,往往难点、重点难把握,即教师不知道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授课。但是,在总体上,视频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张睿 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设计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点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由于高考失利导致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下降,甚至对待学习怀有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不能够自觉约束自己听课和配合教师教学。因此,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应把着眼点落在帮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和找到学习的兴趣点上。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能动性的任务,帮助他们找回成就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个具体的和实际相关的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来完成该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阅读教材或者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向教师提问。在学生呈现学习成果后,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求知的积极性。比如,在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教学中,笔者曾尝试创设这样的情境:因同学们都很喜欢玩电脑游戏,于是设置了这样一个任务:“你们知道游戏软件是如何安装到计算机中去的吗?计算机又是如何进行运行和管理的?”等等,以此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紧接着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就使学生掌握了软件安装、复制、粘贴文件等知识,达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二、完善任务实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起到了对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引领作用,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主要环节,因此,这也就对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提出了一个新挑战———一定要把握好“任务”难度的程度,既不能太难,让学生徒劳无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将“任务”设置的太简单,将问题流于形式。所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之间二者的关系。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学生对教师课前设计的简单任务很感兴趣,但当他们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性的任务。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和学会学习。

比如,同样是Word图文混排的操作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任务,任务可以是制作电子报刊的一个版面排版,也可以是制作电子期刊的封面,只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了图文混排的关键性操作方法就可以了,具体主题和内容就可以由学生尽情想象和思考,学生因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就能更认真的完成任务。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并把创意表现于任务当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不少。在发挥想象的同时,也会碰到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教师的点拨、同学间的交流,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启示和启发。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认真贯彻“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避免教学中的“满堂灌”,要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

三、驱动任务设计难度要有层次性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任何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中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设计“任务”的时候,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出阶段性的循序渐近的任务,比如,模仿性任务、尝试探索性任务、创造性任务。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的任务,以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效果。再者,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存在很大差异,有“大虾”,更多的是“菜鸟”。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学会基本操作,而对于好的学生要求达到熟练运用word的高级应用,如自动生成目录、邮件合并等内容。当然,在每次课上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总结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尝试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逐渐建构出高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作者:刘建兵 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