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制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阶段我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开课不够、学生鉴赏和创作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监测客观了解学生学习和学校教育状况,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规定,2016年,我国开展了首次面向全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测,涵盖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举全国专家之力,基于课程标准和多版本教材,研发了美术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工具,从基础能力、鉴赏能力、生活运用能力以及综合创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美术学业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多层面、多角度呈现美术教育的状况,为美术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了依据。文章简要阐述了国际上开展美术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进而详细介绍了我国2016年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发的原则和做法,对当前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育;美术核心素养;学业质量监测工具
2016年,国家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合力研发科学标准的工具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赏析与创作等方面的状况,全国325个区县155528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参加监测,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审视当前艺术教育的实施状况和问题,为我国美术教育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促进各地区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国际上开展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并对我国首轮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中的美术监测工作进行介绍。
一、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经验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作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推手,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1]国际上,实施艺术测评中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的尤以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为首。自20世纪末到现今,这些国家在艺术监测中都涉及了美术教育的监测。在我国,艺术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我国国情,借鉴学习国际上的艺术监测经验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对美国教育进展评估(TheNati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alProgress,简称NAEP)[2]与新西兰教育监测项目(TheNationalEducationMonitoringProject,简称NEMP)[3]所开展的美术监测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一)美国NAEP项目中的视觉艺术监测
美国NAEP始于1969年,是全美唯一对各学科基础教育进行定期监测的评估项目,主要考查学生各学科的学业表现及相关背景信息。到目前为止,艺术学科测试已经进行了六次,最近的测试是在2016年,参与学生人数8800名,测试内容包括音乐与视觉艺术两个学科。NAEP对艺术方面的监测目标为:获得全美艺术教育综合、广泛的信息,并得出宏观、动态的趋势,强调所有学生的艺术素养,而非专业艺术生的学习水平。NAEP的艺术监测分为反应、表演、创造三个维度,其中视觉艺术只测了反应与创造两个维度。反应是指个体对艺术作品的回应,包含了感知、分析、阐释、评价等;创造是指通过原创艺术作品,表达个人独特观点、情绪与情感。在历年的视觉艺术监测中,评估内容均由选择题和建构题组成,选择题可以评估学生的基础能力与鉴赏能力,建构题用以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其中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独立思考且运用自身创造力去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是评估的重点。以2016年视觉艺术监测为例,评估中将测试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用于测量学生对视觉艺术的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每个学生作答其中两个部分,完成15—21个选择题和建构题,时间大约需要75—104分钟。近年,对于美术创作能力的测试,NEAP以相同的建构题进行,以两幅不同艺术家创作的自画像为刺激材料,要求学生分析和描述艺术作品,以考查学生对媒介、技能、视觉构成、艺术文化、作品含义等方面的理解,此外还要进行个人自画像创作,整个建构题大约需要一半的测试时间来完成。根据测试结果,在NEAP艺术评估报告中,美术学科测试主要报告了学生反应与创作的平均得分,创作与反应的关联分析、亚群体得分状况分析、艺术教育状况及与学生的艺术表现的关联分析等内容。经过多年的艺术监测,NAEP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代表着不同群体的测试样本在监测中的表现,是研究、改进全美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新西兰NEMP项目中的视觉艺术监测
新西兰NEMP项目始于1995年,四年为一个监测周期。2010年完成最后一次监测。迄今为止,NEMP分别在1995、1999、2003和2007年进行了视觉艺术监测,每次分别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各抽取1440名学生作为监测样本。NEAP的测试内容广泛覆盖了新西兰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测试多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去展开。通过连续五周的测试,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测试资料,通过分析,报告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表现趋势。NEMP视觉艺术监测以“艺术创作”和“艺术反应”两个维度为监测框架,分别测查了学生建构艺术观点、运用艺术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根据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解释的能力以及对艺术背景的了解程度等。值得一提的是,NEMP的评估任务强调课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并且长期坚持这一测评理念。以2007年NEMP创作任务测试为例,通过观察几维鸟的模型,要求学生用铅笔将几维鸟的形态、特点描绘下来。在15分钟内,一位老师指导四名学生完成几维鸟铅笔画,过程中老师会适当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绘画创作细节和用时等。几维鸟铅笔画的评分从主要特点记录、维度质量/3D视角、细节处理和表现力四个维度进行,每个维度分为四个等级,并根据这四个维度的成绩将学生的作品划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三个等级。针对监测结果,逐题汇报了学生的表现状况,从性别、种族等方面进行亚群体分析,同时报告了学科相关因素的情况,如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艺术学科的态度、学校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校内外活动的参与等。NEMP的监测旨在通过测试知晓艺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知道什么以及能做什么,其监测任务的选择是基于教育实践的综合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反映出新西兰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状况,不仅使公众能直观地了解艺术教育成就的发展趋势,也为决策者、课程专家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好的教育规划提供依据,以此促进国家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我国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的设计原则
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的设计是在国家教育政策和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监测方案、课程标准,经过专家多次研讨和论证研制而成。与此同时,国际上美术监测的先行经验也为监测工具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016年我国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规模庞大,参与学生人数接近16万。为了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和覆盖率,从全国各省共抽选了325个样本区县,每个样本区县选取12所小学、8所初中,每所学校中,25名学生参加纸笔测试,5名学生参加表现性测试。纸笔测试的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少量建构题。表现性测试的内容是绘画创作,学生作品扫描后由教师通过计算机阅卷评分。总的说来,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的形成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保证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前提下开展的。考查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力求准确地测试出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其依据的原则如下:
(一)依托课程标准,梳理分析多版本教材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质量的监测,《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是监测指标体系制定的直接依据。总体来说,本次艺术监测指标体系主要考查学生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体现出的艺术常识、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兴趣爱好等,关注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发展状况以及学校艺术教育的状况。[4]具体到美术学科监测指标的确定上,《美术课程标准》只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并没有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因此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各版本教材在知识点设计上存在一定差异。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教学状况、文化历史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保证监测的公平性,在四年级、八年级工具设计与开发中尽量排除由教材版本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为了准确归纳出四年级、八年级美术教材的知识点,专家团队对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等8个版本中1—4年级教材和5—8年级的教材分别进行整理和归纳,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分析,形成的作品库包括了1157幅1—4年级作品和2973幅5—8年级作品。之后按照作者、作品的出现频次、专家经验等筛选出小学44幅、中学74幅经典作品作为出题的素材库。在进一步修题中,专家组根据形成的作品库和知识点,删除超纲、不典型的题目,补充契合教材知识点的新题目。此次监测试题依托课程标准,以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为考查点,同时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考虑地区美术教学差异,包括地区文化差异,力求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兼顾工具的测量学指标与测试内容的重要性
本次监测中,美术测试由纸笔测试和表现性测试两部分组成。纸笔测试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作品主题风格及情绪情感的辨析以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表现性测试则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整个测试内容识记性的常规考查方式较少,新颖灵活的情境式测试方式较多,比如题干会将问题预设在生活情景中,以此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回答问题。考虑到全国的地区差异以及测试题的科学性,在全国测试前还进行了两轮预试,按照东、中、西分类,前后共抽取了六个省市地区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进行测试。随后专家组根据学生的作答反应对测试内容进行分析,其中选择题根据经典测量学指标,分析题目的选项分布、区分度、CTT难度、IRT难度、题目特征曲线与信息函数曲线、项目功能差异检验等。建构题与表现性任务则由专家组逐题评分,确定所评题目的评分标准及细则,并提供学生作答典型样例,分析每个水平等级上的人数分布情况。通过多轮的工具修订,力求将监测题目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涵盖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知识点,综合进行题目的筛选,逐渐完善测试工具。关注综合运用能力,强调美术的创造性。美术基础教育不是灌输式的输出教育,而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将美术基础知识内化,继而发挥个人创造力的学科教育。学生只有将所学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理论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清晰地体现出来。[5]因此,美术的创造性是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方面。此次监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造力的考查。在美术知识生活应用能力的考查中,通过预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诸如服饰搭配、色彩应用、家居设计等,使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自身综合能力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建构题作为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新题型也有助于挖掘学生深层次的能力。学生根据题目给定的信息,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充分考查了学生个人的艺术素养。至于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则主要以绘画创作为主。在这次的美术表现性测试中,要求四年级学生根据所给图形进行添画创作,八年级学生根据所给图形进行联想创绘,然后根据所绘新图形进行海报创作。从四年级、八年级表现性测试题中不难发现,此次表现性任务比较灵活,能够激发学生在已知条件下展开联想,集中考查了学生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强调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尊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西方美术文化的进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入了课堂,但是却在无形中减弱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学生对西方美术文化的学习兴趣逐渐高于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提倡民族文化发展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也提倡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文化使命感并以此弘扬民族精神。[6]与此同时,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学习与尊重亦是美术基础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背景下,基础教育中的传统美术更应该与世界接轨,积累借鉴多元美术文化充实自身,以此促进本民族美术文化的发展。本次监测中,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民间手工艺的剪纸、泥塑,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等各种传统艺术形式都有涉及考查。世界多元美术文化部分则着重考查西方经典名家名作,涉及内容多以各版本教材筛选出的高频次作品为主。测试题中也有将中外经典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考查方向主要是对中外经典作品造型基础、媒介材料、形式意味以及背景知识等方面的了解。
三、小结与展望
2016年国家艺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落下帷幕,然而监测只是手段,质量提升才是目的。通过监测,学生美术学业表现的总体状况和问题得以清晰地呈现,指导各省市地区分析自身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到艺术教育的改革以及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上,才是艺术监测的最终目的。通过这次全国大范围的监测,在工具的研发、监测的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次监测采用的是纸笔测试与表现性测试两种模式,两部分测试分别是不同的被试群体,使得纸笔测试与表现性测试结果不能合并,所以在下一轮的监测中,通过突破时间等局限,由同一被试群体来完成两个测试内容,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揭示美术学业质量的总体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新型技术,打破传统的纸笔测试方式,运用新媒体工具将影像与纸笔测试相结合也是后续测试要探索突破的方面。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硬件条件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大幅的改善,很多地区已经开展了新媒体美术教学,开展测试方式的创新具有更多可行性,也有助于降低测试的组织代价和评分成本。当代社会的发展对美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中的基础知识、审美情趣、综合运用以及面向新时代的创造力是美术基础教育的根本,肩负着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审美品位、创造能力等艺术核心素养公民的任务[7]。而艺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则是推动美术基础教育的有力推手,从监测中总结、发现艺术教育问题,并依据测试结果去解决问题,使监测和改进提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8]当然艺术监测毕竟刚刚起步,还需要积极借鉴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艺术教育监测经验,并且在自身监测的过程当中不断去改进、创新发展最适合的监测体系与测试工具,这需要艺术监测工作者以及艺术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教育观念决定评价技术——对美术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1(8).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梁杰.关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3).
[4]张学海.基础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线装书局,2006.
[5]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6]车言宁.学科关键能力监测——初中美术欣赏能力监测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1).
作者:李燕芳 李红菊 陈福美 肖菱 甄巍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