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防范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体育基础教育具有生存教育功能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倡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今天,加强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生存教育”的范畴,我们称之为体育基础教育,它的地位和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在体育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体育的含义,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心得,培养运动兴趣。在体育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本领和保护性动作。体育教育的生存教育功能源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生存教育功能虽不太突出,但是仍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基础体育教育能够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身体得到锻炼和改善,为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能够教会学生一系列保护性动作和运动技能,预防各类疾病的侵蚀,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自己成为身心健康、品质坚毅的人才。
2.体育基础教育具有德育教育功能
体育基础教育的功能多种多样,不仅局限于生存和健身,更主要的是,它在道德素质提升和审美观培养等方面具有比较强的教育作用。体育基础教育是形式特殊的教育手段之一,体育运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中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竞争,坚忍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也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在运动中不断领悟社会人的规范和社会群体的期待,循规蹈矩地加入到维护社会良好道德的行列中去,并自觉地运用那些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体现了社会对于全民族道德素质和修养提高的殷切期盼。因此,我们说基础体育教育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和机会。
3.体育基础教育具有提升智力的功能
拥有正常的智力是人类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经过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有深刻的感受: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多年来众多研究成果也都表明:体育基础教育虽然不能决定学生智商的高低,但是它能够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等生理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应激程度,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
二、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基本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课程为主,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不足,并时常存在被占用的状况。这使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无法发挥。这种现象的持续发展导致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成分的“体育基础教育”距离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渐行渐远,这使体育基础教育逐渐滑向基础教育的边缘,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这种被忽视的边缘化状态最终导致了体育基础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弱化和衰退。另外,除了在地位上处于边缘化,体育基础教育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流中也经常作为“小三门”之一被排斥在外,整个体育基础教育的地位非常被动和尴尬。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是国民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其中,体质健康是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目前那种仅重智育而轻体育的教育活动必定是不完善的教育。目前,由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完善素质教育、推进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如: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基础教育,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处于短缺的状态;在开设体育基础教育课程时,没有开足课时,体育基础教育课程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现有的体育课时也经常被其他主流课程所挤占;对于从事体育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鲜明的体现,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等等。
1.体育基础教育质量不够高
有的学校在体育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时,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但是由于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参与的体育基础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基础教育的效果亟待进一步彰显。产生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的地方对于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有的体育设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体育教师作为体育基础教育的主导者,其在数量上严重匮乏,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他老师兼任。学校在招聘考选教师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多招聘语文、数学、英语等主流课程的教师,对于体育教师的选聘力度不够,在申请编制的时候力度不够,造成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师缺编严重,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更为严重。体育课由兼职老师担任授课任务有诸多弊端,首先体育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较强的体育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经验,需要具备较强的体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分析研究学术参与体育课程锻炼的心理,确保实现体育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目标。造成体育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许多学校当中更加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流学科教师,较少关注体育教师,甚至对于体育课程的设计存有偏见,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当中,没有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课时有效算入评定考核之中,认为应将体育教师与其他主流科目的教师区别对待。在晋升职务和职称、奖励和福利、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教授主流科目教师具有较大差距,影响了体育基础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体育基础教育场地设施不完善
符合运动要求的场地和安全多样的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基础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科学舒适的体育场馆和多样化的设施器材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满足广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和运动安全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在体育教育的场地方面投入力度都不大,学生人均锻炼场地的面积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运动设施配备的数量不足,种类较少,体育器材严重短缺且缺乏维护。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实际身体状况来设计。有些学校还将成年人的运动器材搬进校园,使得学生没有得心应手的器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育部曾经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器材的安全工程,对体育基础教育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坚决纠正中小学体育器材的成人化倾向,努力设计和使用符合广大中小学生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的体育器材,使学生真正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科学合理的体育设施和完善的体育器材是充分激发广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所在,对于有效促进体育锻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体育器材的学习,广大学生也能够实现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3.体育基础教育课时不足或被占用
2007年,我国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保证的体育基础教育课时和基本要求,明确要求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度和质量要求。从实际贯彻落实情况来看,各个学校也能够严格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安排上,课时的安排比例比较合理,体育师资的配备程度逐步提高。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课程表与实际执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不完全一致的,存在着课程表是一套,实际教学又执行一套的新现象。有的课程表安排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是在做表面文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执行。体育课时的分配比例原本就比较少,还经常被其他学科或其他活动占用。即使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学校体育基础教育的开课率也仅为25%左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基础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三、预防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的对策和建议
1.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体育基础教育各项工作
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应严格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力落实加强体育基础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将运动能力纳入学生年度及升学评价体系,避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因追求升学率而对体育基础教育带来的障碍与冲击。切实落实体育课程的课时,做到时间不挪用,场地不占用,让学生真正能够从课桌前、各类补习班中解放出来,走进运动场,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中去,实现德智体均衡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2.不断创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我国的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进而带动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改革措施,建议加大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加大体育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将体育基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器材、制定相应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和锻炼形式,加大体育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纠正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扭转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学习,努力借鉴各国各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深入研究体育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完善,对现有的体育基础教育考评办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修订,增加体育基础教育考试在中考、升学考试中的权重,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锻炼,将体育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战略目标来实施,建立完善的体育基础教育激励机制。
3.充分发挥体育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只有体育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教学内容呈螺旋式提升,具有较强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层次性。科学合理的体育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知识接纳的关键阶段,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体育基础教育是增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和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基础教育可使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过程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加快学生的智力开发,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进一步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拥有完成正常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精力和体力,实现智育和体育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四、总结
体育基础教育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基础教育拥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以及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属于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形式。在实际参与体育基础教育活动中,学生能够在紧张与轻松中实现身体的和心理的双重锻炼,积极克服身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问题,全面处理好人与人间、人与物间等方面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全面增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良好的体育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审美素质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健康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直接增强学生对于健美的审美能力。在实际参与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体育运动中力与美的和谐,激发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感受美的能力。
作者:王焱源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