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资队伍民族基础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民族基础教育的价值功能
(一)民族教育的个体发展个体社会化功能。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体,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对于民族基础教育的受教者来说,进入学校就需接受三重社会文化价值的规范,即少数民族自身系统中孕育的社会文化价值规范,中华文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规范,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规范。因此,民族基础教育在发挥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便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多元文化条件下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民族基础教育要让学生树立不同文化相互尊重、包容并蓄、取长补短和交流融合的理念。个体个性化功能。民族基础教育可以发挥个体个性化功能。首先是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发展。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基础教育要促使学生通过自身与客观自然文化环境发生实践关系。在这一关系过程中,学生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是学生的独特性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所谓独特性,就是学生在个体心理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民族基础教育在发挥个体性功能时要尊重差异,而不是以主流文化群体的标准价值观去压制和扼杀这些差异。最后是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让文化主体的创造性得到发展。
(二)民族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
民族基础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教育等方式培育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其对国家主流意识的认同感,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同时,民族基础教育也具有培育少数民族学生追求民主、科学、平等的价值理念,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经济功能。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内地和沿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民族基础教育应发挥教育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功能,培育学生立志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远大理想。文化功能。教育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传承文化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民族基础教育发挥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功能、文化解读的功能、文化批判与选择的功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功能。
二、民族基础教育功能发挥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民族基础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的整体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民族发展的智力支持。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入学率提高、教师结构改善、升学率上升等。然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双语教学、学生学习困难和成绩较差等问题。
(一)发展资金不足
我国高度重视民族基础教育工作,加大了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从1955年开始,我国政府设立“民族地区补助费”,1964年设立“民族地区机动金”等专项资金,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大幅度地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预备费比例等,以此推动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政府通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资金投入数量,改善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逐渐缩小民族自治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民族地区发展的资金缺口仍旧很大,其“造血”功能也严重不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金阳县就是资金不足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义教工程”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在此背景下,四川金阳的教育投入得到加强,乡镇的中心校在教室等建设上有较大改观。但由于学生分散,校点较多,部分农村小学的校舍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危房大量存在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可见,虽然国家投入的资金起到缓解作用,但资金不足仍旧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师资素质偏低
师资素质是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影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地区存在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等问题,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到民族地区任教,有的即使去了,不久也会离开,导致民族地区“代课教师”队伍庞大、师资结构极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近年来,虽然有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断补充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原有的老教师总体学历比较低,有的虽然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培训、“三沟通”培训等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学历得到了提升,但多数教师由于“功利”的驱使,往往以取得学历为目的,学教不配套,学历含金量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大部分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使得民族地区学生不能充分享受优质教育,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利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
(三)教育文化理念单一
多元文化教育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当时的民权运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现已成为世界民族教育的一种潮流。教育文化理念对提升民族自觉意识、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地区大多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奴隶制以及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落后经济形态同时并存的状态,思想观念守旧,文化与教育水平极其落后。英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詹姆斯•林奇(JamesLynch)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多民族社会中,为满足少数民族群体或个人在文化、意识、自我评价方面的需要进行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生活中积极和谐地生活,保持群体间教育成就的均衡,以及在考虑各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促进相互尊重和宽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农村地区尤其明显,外界的先进文化很难对其产生实际影响,再加上民族地区学生的启蒙教育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完成的,父辈们传统的思维特点与守旧生活方式对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导致少数民族农村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创新意识薄弱、跨文化适应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给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三、民族基础教育功能的优化路径
学校教育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物,自学校教育出现后,学校教育的功能便客观地存在着。然而,这一功能被人们意识并被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要经历漫长的历程。理论必然对应于实践,是实践的抽象和概括,科学化的理论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要提高实践的理性程度并最终指导实践。
(一)增加物质的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增加物质的投入是民族基础教育功能实现的物质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物质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教师待遇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内陆沿海地区对比,差距还相当明显,存在着严重的区域投入结构和教育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问题,以及注重基础设施硬件投入、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为此,政府应优化财政投入,建立民族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财政投入的公平与效益。
(二)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
师资队伍的开发与培训是民族基础教育功能实现的核心要素。在硬件达到最低标准后,民族基础教育要想完美地发挥它的功能,必然离不开软件指标的同步或超前发展。在学校教育中,软件指标包括师资、制度、课程等内容。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人类自身解放自己的活动。在教育系统中,影响民族基础教育功能实现的最直接因素是师资,即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据有关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民族基础教育在师资建设上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成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人力资本开发就是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来谈师资的建设问题。教师人力资本开发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民族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在解决了教师的生存需求后,亟须解决的是如何让他们成为符合民族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一般而言,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但面对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从事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教师还应具备多元文化的认知与沟通能力。所谓多元文化的认知与沟通能力就是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理念,有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并且能够在少数民族文化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如民族教育学界研究的双语教学,就需要多元文化的能力。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所采用的师资培训方法大多为就地培训,这不失为一种提高现有教师质量的好办法。近几年,部分师范大学正在实施的顶岗实习也是一种解决民族基础教育师资的有效办法。免费师范生和大学生直接补充到民族基础教育教学的一线,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民族基础教育师资的结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各异,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当教师人力资本得到合理开发、配置和有效利用,必然有利于民族基础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民族基础教育功能实现的思想灵魂。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是其根本宗旨所在,文化的传承始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从学校的外部环境看,社会文化、社区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导向作用;从学校的内部看,既有经过选择的课程文化,又有经过长期内外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校园文化。而少数民族面临着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现代文化三重文化的冲击,如何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并与其他文化和谐共生是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文化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也是民族地区最大的特色所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解决民族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民族基础教育功能价值提供了思考的切入点。民族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通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但因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人文基础不同,主要是在少数民族所处的特殊的生态文化环境产生与发展的,由此决定了其在功能方面具有和普通基础教育相区别的一些个性特征。因此,深入开展民族基础教育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推动我国民族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实现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繁荣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
作者:赵俊红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