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问题提出:教育活动与学生学习的现实矛盾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育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头几名的领赏、找人升迁,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名誉扫地,年复一年均如此,似乎这已成为‘铁律’,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及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教育者深思!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发展才能实现,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而群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

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等。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嘴里虽然喊着素质教育,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班级活动,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有难度。平心而论,虽然案例中的夏老师从骨子里可能更加推崇素质教育,但在现实的教育功利选择面前,恐怕她也不能不屈从于应试教育。否则,她也不会在《班级管理新论》的小册子上随笔批注“谁还敢去多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这类话!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确实还有不少人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班级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矛盾的;甚至认为开展班级活动不仅浪费精力,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过,一些有见识的教师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年头,许多学校关起门来让学生读死书,除了特长之外,大部分学生的班级课外活动常常被取消,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们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唱歌,不读课外书……结果,学生从学校里出来,生活不能自理,不会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不会与人交往,没有健康的身体……怎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了偏差,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能促进其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师只注重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教师教会学生应试,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如果有,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能力,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增强健康。班级活动的益处如此之多,可以说,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学生,除了共同的知识需求之外,还有多方面的个性心理和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譬如,能歌善舞者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展示才华,体育特长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勤劳能干者可以在劳动大比武中显示良好的技能,擅长组织策划者可以在大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种种成功表现,使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爱好特长获得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应该说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是相同的,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发现并培育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综上所述,班级活动的适当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矛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班级活动和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其全面发展。这里,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在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教务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政教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说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提高综合素养,是作为整体的学校的全部责任,但是学校在考评部门工作成效时,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务处在学科教学上的业绩,以及政教处在班级上的管理,特别是班级活动组织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业绩。当两个部门都着力提高自己部门的工作绩效时,可能原本融为一体的学生发展之智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便被人为分开,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可能由互动的过程转化为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协调矛盾与冲突

(一)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出路是有的。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同时又是学科教师,既受政教处的管理,自然要对政教处的工作目标负责;也受教务处的管理,要对所教学科负责。这样一来,班主任自然就成为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和学科教学的调和人。班主任作为调和人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更好融合,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策略上,要将学科教学与班级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层面上,通过组织科技课外活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来强化学科学习。例如,班级开展“爱绿”“护绿”环境保护活动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打出旗帜、造出声势,上大街捡捡垃圾、除除杂草或者种种树、栽栽花,这样的班级活动就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成效有限,班级活动过后,学生可能印象不深,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同样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就会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活动方案,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再逐次展开各项活动,最后总结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联系到生物、地理、写作、数理化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学生用平时学到的学科知识帮助了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也由此形成和深化了环保意识,很可能还掌握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另一方面,寓各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班级活动的展开很可能又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

(二)促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当然,要使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整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良好发展,由班主任一个人来负责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理解、精诚合作。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主体内部活动,一味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口动脑不动手;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外部的经验活动;人本主义教育高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这些在建构学生主体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或顾此失彼,或固定一隅。全面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囊括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而是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之外,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书阅读活动、学生演讲活动、学生文娱体育比赛活动等。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如学生远足活动、家乡资源环境考察活动、家乡风土人情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

譬如,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构建“面向全体,特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优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创新课外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了保优工程、扬长工程、育能工程,开展了科技小发明、电脑兴趣组、音体美兴趣组以及大语文活动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特长,是以允许学生在有些方面学得稍差一些为前提的,因为“允许有所短,才能有所长”。做到了在一般生源学校“基本要求加特长”,那么,“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这两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可以落到实处。由班级授课制下“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对矛盾的处理演绎看来,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过多考虑让上等生冒尖,置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于不顾,当然是不对的,这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然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中下等生,置学业水平上等生在学业上冒尖于不顾当然也是不对的。教学上过多地同情弱者,甚至以牺牲对学业尖子生的培养为代价向后进生倾斜,绝对不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因为这样做扼杀了学业尖子生的潜能,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使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遭受损失。

作者:茹红忠 蔡炳成 单位:淮安市三堡中学 淮安市楚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