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思考

摘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读懂教育及制约影响教育的要素,就谈不上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唯有读懂时代,读懂教育,读懂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才能让教学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教育增质增效,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质量;读懂;时代;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鲜明主题,人民中心、人民满意是新时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目标任务,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是新时代教育的立足点,深化改革、解决问题是新时代教育的突破口。“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读懂当前教育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当前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时代特点。读懂既是前提,也是关键

一、读懂时代

读懂教育,从读懂时代开始。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是当前时代最显著的特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集中表现为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经济重心、科技与产业、全球治理及社会制度等的发展变化前所未有,也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威胁多元化同频共振、相互传导,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冲击与惯性思维、既定模式、传统管理滞后性之间的全新矛盾,等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集中体现为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从高速度走向高质量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剧变的时代,一个跨越的时代,唯有读懂时代,顺应时代特征、需求,我们才能明晰这个时代的教育使命和科学制定这个时代的学生培养目标,才能高水平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读懂教育

教育具有永恒性、未来性、时代性和政治性。教育的永恒性指教育育人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的未来性指教育的前瞻与后联;教育的时代性指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教育的政治性指教育的方向和价值。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要厘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体现在:一是教育方向上育才而又育人;二是事业发展上公平而有质量;三是学校发展上多样而有特色;四是学生发展上全面而有个性;五是教育治理上科学而有活力;六是社会发展上进步而有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外延体现在五个“优质”叠加:一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四是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赋能发展;五是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体现在:一是区域层面重点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优化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优化区域教育治理等;二是学校层面重点把握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构建高效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等;三是教师层面重点把握强化师德师风、转变育人方式、增强育人能力、优化多元评价等。唯有读懂教育,我们才能明晰教育发展的方向、趋势、规律、要求等,才能科学制订区域教育、学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等实施方案和举措,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读懂学校

“学校是什么?”“学校不是什么?”这是教育工作者读懂学校首先要厘清的两个问题。学校是师生学习中心和教育中心,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和家园,是推动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实践之地。办好每一所学校,是实现新时代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办好每一所学校,需要办学者站在面向未来和创造未来的高度,站在历史传承和当前实际的基点,用审辩式思维,对学校工作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在践行先进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相关理论,从学校文化、学校治理、学校课程、高效教学、德育、教师队伍、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全面建构起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整体上长远上解决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谁来培养人”“培养得怎样”等问题,在现实中短期内解决学校办学的“随意化”“碎片化”和“同质化”问题,在理论上解决“内涵式发展”“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问题,在实践上解决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教学、德育两张皮,以及实施低效等问题,真正实现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唯有读懂学校,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读懂教师

“教师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弄清楚这些问题是读懂教师的前提。“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是总书记对教师工作本质的论述。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总书记提出了四条标准:要有理念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二要坚守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情操会使教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不断提升自我的人。三要丰富扎实学识。新时代好老师应该善于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会专业阅读,进行专业交往和开展专业反思。四要培育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其专业技能正常发挥。教师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唯有读懂教师,才能明晰教师在哪里、教师在想什么、教师在干什么,等等,才能真正找到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四有好教师”的科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落地生根。

五、读懂学生

在新时代,读懂学生需要能力,更需要智慧。教育从解读学生、研究学生开始。“今天的学生怎样?”“新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读懂学生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今天的学生怎样?”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今天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与习惯,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宽广视野,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信息素养,热心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身心素质总体良好,总体幸福感高;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由学习压力和紧张焦虑导致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睡眠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影响,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创新精神与沟通合作能力有待提高。教育是未来的事业,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我们要站在未来角度,培养立足未来创造未来的新人。北师大林崇德团队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北师大刘坚团队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式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的“OECD学习罗盘2030”,以及2020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教育4.0全球框架”等,均勾勒了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核心素养,结合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特征和中小学实际,科学制订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德育理念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本质,唯有读懂学生,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切性、选择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让每一个学生面向未来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六、读懂家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的家长(家庭教育)怎样?”新时代中小学生家庭经济实力普遍增长,有能力、有意愿为子女教育投入更多精力、物力和财力;家庭文化素养普遍提升,家长大都接受过良好的中等、高等教育,高度重视子女教育,有能力、有方法、有主见为子女提供科学、合理、合适的家庭教育。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多元化社会环境、复杂化家庭背景、家庭教育不充分等影响,家庭教育在人才观、成长观、亲子观、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等方面的缺失、错位或不足,导致很多人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误解、不信任不支持或完全依赖、完全甩锅等现象。学校不是教育的“孤岛”,学生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持续的、高质量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建立“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辅助”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机制。新时代家庭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吸收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发展重视优良家风培育,尤其要突出培育家国情怀,把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践行于家庭生活的时时处处。新时代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为家庭教育提供智力和平台支撑。新时代社会教育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角度,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提供更多资源平台辅助,更多参与其中,提供专业化指导。唯有读懂家长,我们才能真正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育是科学,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也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有些规律是本质性的,必须遵循与传承,有些规律是社会性的,必须改变与顺应,但前提和关键是要读懂教育、时代及其要求。

作者:唐永富 舒玉兰 单位: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