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该文围绕我国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提升展开分析及讨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探讨我国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现状以及成因。最后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角度,对如何提升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做出理论探索。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
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评价对于教学的反拨作用已得到大量实验和研究的证实,而评价者作为整个评价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语言测评领域掀起了研究评价者评价素养的热潮。张露露[1]对2000年到2018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学者研究语言评价素养方面的论文被SSCI或CSSCI收录的仅有35篇,尤其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而同一时期,国外学者在此领域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研究成果。该现象表明,一方面,我国对语言评价(尤其是英语评价)有迫切的需求,我国学者应加大对该领域的研究投入。另一方面,评价对于语言学习的反拨作用已得到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认同。语言评价素养较高的教师,更善于通过为学习者创造习得高级语言技能的机会来提高其教学效率[3]。鉴于此,对于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评价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行为习惯。
2评价素养与语言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的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不同内涵。这一概念最初由Stiggins于1991年提出,强调教师应对不同形式的评价有基本了解,同时要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测评结果,以对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2]。之后,Stiggins又针对教师课堂测评素养提出了七条标准,强调评价与课堂的结合,体现了评价促学的理念。以此为基础,Taylor从与评价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提出评价素养应同时包含促学与评定学业成绩两个维度[3]。语言评价素养是指与评价利益相关者应掌握的关于语言评价的知识,同时包含了语言教师对大规模考试的解读能力,以及掌握测评工具和运用评价结果指导课堂的能力。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利用好大规模考试的同时,通过运用测评工具创造性地评价学习者的目标语言来实现促进其语言习得的目的,是语言评价素养高的具体表现。此外,如何设计和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也应作为必要条件包含在语言测评素养的范畴中。Davies认为,语言测评素养应包含语言测评的知识、技能以及原则三方面,同时,测评者对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教学法的掌握也应该被纳入语言测评素养的范畴。Xu和Brown在语言评价素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践的教师评价素养理论(TeacherAssessmentLiteracyinPractice,TAL-iP)。该理论特别强调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自我导向评估过程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要结合自己以往作为学习者和教学者的经验,还要重构自己作为评价者的身份。
3我国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及成因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对语言评价素养的认识不足。虽然评价范式在近几年中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但教师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帮助学生在终结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设计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教师即使认识到自身的评价素养需要提升,也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评价者的出题规律与意图。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能够理解并利用大规模终结性考试的成绩固然重要,但高质量的课堂评价活动对于学生高层次语言能力发展的必要性也亟须引起重视。有些教师,特别是高年级教师,由于提高学生升学率的压力较大,将自己的课堂完全变成了对各种终结性测试题的演练场,课堂基本没有针对“促学”而专门设计的形成性评价活动。此外,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既没有足够的语言评价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对于语言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仅仅依赖于其自身的教学经验。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长期受到终结性考试的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倾向于将教学的成功定义为“学生取得更高的考试成绩”,而非“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力评价与学业评价之间的鸿沟越发明显。第二,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受到其自身作为学习者时的经历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才刚刚开始,原有的评价模式已经给现任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消除原有模式对他们的影响,需要各方力量的持续努力。第三,评价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评价的方式有不同的要求,要平衡各方诉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社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关注度非常高,而语言评价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等不同层面,这其中有想要改变语言评价现状的教师,亦有只关心学生升学率的学校;有希望得到综合发展的学生,亦有一心只想提高孩子成绩的家长。英语教师只能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寻求喘息。第四,我国是考试大国,考试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考试有着相当强烈的情结。“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
4英语教师语言测评素养的提升模式
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改变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仍然会持续较长时间,形成性使用终结性评价(FormativeUseofSummativeAssessment,FUSA)模式或许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评价模式改革的折中方案。提高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语言测评的素养,应着眼于以下三个层面:
4.1宏观层面。首先,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教师测评素养标准,不同层次的专业英语委员会也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英语教师测评素养标准,使本层次英语教师在自身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出台的教师测评标准就将教师的测评能力分为五个方面,其中既有对教师测评策略的要求,又包含了教师对测评结果的解读能力的标准;既要求教师根据测评结果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与支持,也要求教师能够将测评结果准确地传递给所有与测试相关的群体与个人。其次,增加师范教育中与教学评价相关课程的数量,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加大对评价知识的考查。最后,在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注重评价方式改革,使未来的教师习惯于新型的评价方式,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评价习惯。
4.2中观层面。首先,学校在职前培训课程中要注重设置与评价相关的课程,使新入职英语教师在职业初期便形成正确的评价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与评价相关的概念的讲授,例如英语测试的效度、信度等。其次,各中小学校应加强对新入职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的连贯性的教师教育,从学校层面加大力量建设新型的评价方式。最后,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也应该坚持形成性评价模式,这样有助于教师成长,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有利。
4.3微观层面。首先,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语言评价必须脱离单一的“终结性”属性,要善于利用大规模考试的结果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每一次考试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到单词听写,大到升学考试,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某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而是要通过自己对考试的解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努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与获得感。课堂评价活动的设计要坚持开放性与多样性,始终把提升学生使用语言的兴趣作为课堂活动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要摒弃“拿来主义”,自主开发适合学生的课堂评价活动。再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在目标领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体系健全的人。具体到语言教师,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性,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习者。鉴于此,英语课堂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对其思维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均应被纳入日常课堂评价。最后,英语教师要意识到在整个评价活动中,自己不但是评价者,还是一个更加多元的角色。例如,在课堂活动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真实用法。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与反馈者,结合主题不断给予学生引导与反馈,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李亮 单位: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