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更多要求。对此,高校应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互联网平台的融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水平,保障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基于此,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笔者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途径。笔者希望借此为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基础教育;

0引言

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应全面分析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并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培养全面的计算机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因此,笔者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研究,展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希望为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作出贡献。

1《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教育中,高校为学生所开设的基础性计算机教学课程,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入门课”,也是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知识,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主要操作方法,为后期学习、工作奠定基础[1]。再者,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会全面、系统地讲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概念、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科学学习期间,获取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在知识内化任务完成后,拥有解决的问题能力,从而满足新时期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互联网技术使各类产业趋于数据化、在线化发展。这类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对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基于互联网背景,计算机应用软件呈现多元化特征,高校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时,还需改进现有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序、有效地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社会人才培养事业提供助力。

2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需改变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科学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模式。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中,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内容滞后等因素,使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较多的现实性问题。(1)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水平差异大,教师授课内容难以统一。据调查,在高校新生中,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了《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较多的重复性内容。但是由于地区教育、经济差异,部分地区在中学时期并未有效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平,增大了教师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难度[2]。比如,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多的学生,由于其对课程内容较为熟悉,会认为教师讲授内容过于简单,从而对课程教学兴趣不高。而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少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属于新内容,他们就无法快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这一教学现象,导致教师无法统一授课内容,难以掌控课程进度,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偏低。(2)教学内容滞后,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多选用全省统一教材,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滞后性明显,教学内容应用价值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教学效果难以保障。此外,高等院校专业繁多,涵盖工、医、文、理等学科,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有着不同要求。但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的是统一教材,并且教材内容着重强调“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与技能,忽视了高校学生的专业特性,进而造成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不能有效服务于本专业技能学习。由此可见,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应用效果,阻碍了各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计算机考试通过率,忽视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计算机基础》考试采用全省统考标准,将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学位证、毕业证挂钩。因此,为保障学生考试过关率,部分教师在课程讲授期间,仅讲授计算机考试相关内容,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技能。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着重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技能,忽视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后期计算机学习水平、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不高。

3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知识概念不断丰富,为《计算机基础》课增添更多新内容,同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应不断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新时期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在全面教育引导中,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经济建设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要求。

3.1重视学生水平差异,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为改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条件,教师应重视学生水平差异,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1)针对课程进度难以掌握、教师授课内容不统一等问题,教师可应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分享课程资源,丰富平台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合理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学生重复学习[3]。(2)教师应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在集体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学习诉求。教师需在原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上,以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拓展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渠道,打造个性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3)学生在高等教育时期有着独立思维能力,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时,教师还应以学生性格、兴趣特点为立足点,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醒学生课堂活力。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协作学生并在优势互补中完成计算机知识学习任务,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在落实差异化教学时,教师应预先调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结合学生掌握程度,设计不同教案。同时制作微视频,上传至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督促、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平台资源,必要时可基于平台点击量、观看次数,通过课堂奖励机制给予学生相应鼓励。

3.2科学设置学习模块,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应整合各专业学习计算机技能要求,科学设置学习模块,为学生专业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于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应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1)各院校应根据本校专业范围、计算机知识学习特点,组建校园教学网站,展示、分享含有新知识、新技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资源。(2)教师应以学生专业为导向,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并在知识讲授期间,针对不同专业学习设计不同教学案例。(3)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还应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相结合。对此,教师需调整计算机教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合,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3发挥计算机考试价值,保障学生学习的全面性

计算机考试用于真实反映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和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对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应发挥计算机考试价值,同时保障学生学习的全面性。(1)《计算机基础》是理论、技能的综合课程,教师在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绩时,应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方向,判断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知识内化能力。(2)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并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学生成绩进行考评。基于此,高校可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互联网在线考试系统,转变计算机考试形式,展现计算机考试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提供学习思路。(3)教师在改革计算机考试时,还需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体系,灵活调整计算机考试形式、成绩评分比重。此外,为避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仅用于通过计算机考试,仅注重计算机技能学习,高校可将在成绩评分中,采用多元化考评模式。比如,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技能(60%)”+“理论概念学习(25%)”+“日常表现(15%)”的考评比重模式,全面分析学生计算机学习效果,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4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保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教师应改变课程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知识内容。(2)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应用互联网平台,搜索自己所学课程资料,锻炼实践能力,促进计算机知识理论、实践的有效结合。比如某大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蓝墨云班课”,为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反馈学生学习记录、提醒学生学习时间等。(3)教师应通过微课、慕课、资源分享、课堂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融合至课堂案例中,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趣味性。

4结语

作为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关系着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健全性。在互联网时代,为整合计算机基础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高校在开展课程实践时,应结合当前计算机教育现状,转变教师知识讲授观念,优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博.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数码世界,2017(6):98-99.

[2]温贵恒.浅谈计算机基础教育改进——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J].文存阅刊,2018(5):115-116.

[3]陈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J].数码世界,2019(4):66-67.

作者:王运成 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