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美术学科发展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教育美术学科发展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础教育美术学科发展探析

摘要:长久以来,美术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一直顶着“副科”的头衔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培养全面发展、有审美情趣的人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大背景下,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培养人才的理念,同时也给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美术学科的现状,以及美术核心素养提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自身美术教学的学业背景,为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发展献上一言。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基础教育

一、我国美术教育现状探析

在当今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育模式的这个大环境中,中小学美术教育仿佛成为了一种只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刻意为之的一份表面工作。在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的眼中,美术、音乐和体育仍然是教育和教学中的次要学科,仅仅当成一个任务指标去应付完成,使这些学科一直摆脱不了“副科”的帽子。的确,只作为一项任务指标来处理,教学上自然不用考虑太多,比如课业成绩以及考核等其他的因素,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似乎可以随意为之,没有深入讨论的必要,从而也导致美术课程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带不来良性的反馈效果,而美术学科也似乎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有些学校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美术课堂可以随意被占用用以其他主要科目补课,久而久之,这种模式也就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而由于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也不够重视,用于美术教育的工具、投入资金少之又少。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的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科的发展”逐渐的向关注“人的发展”倾斜。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形成;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的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细化到美术学科中具体表现为:更加重视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创新能力、更加注意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多元理解以及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美术语言去表现。

二、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

20世纪末,许多国家开始思考面对21世纪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因此,他们开始着手改革教育,开始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核心素养”一词也相继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3年,我国教育部开始研究教育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国教育的语境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为了做到与每个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而美术作为学科的一个分支,尹少淳教授通过对教育界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美术独特学科性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方面的研究最终提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主要包括五大能力,这五大能力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几个方面。而对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准确找出切入点,确定主旨内容,深化教学实践内容,进一步挖掘其内涵,最终实现美术核心素养内涵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发展。而美术核心素质的培养不仅取决于美术课堂,同时还要依赖于美术特色活动和多种竞赛活动等来一起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美术核心素质需要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找到更多方法来共同推进美术核心素质的发展。

三、美术核心素养呼吁符合新时代的培养模式

(一)有效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如今,新的科学技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各种新颖的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其中,现代化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多媒体技术没有广泛应用在美术课堂时,在一些教授美术技法的课堂上,由于美术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保证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教师需要在课前制作大量的步骤范画,为学生讲解演示绘画步骤。一个班级上完课,又需要把大量的范画移动到另外一间教室,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信息接收。而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课件,在课件中加入大量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以引导教学,不仅使教学过程变的简捷有序,同时也极大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接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虽然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看得见的便利,但是同时也滋生出了很多弊端。例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示范技法,这无形中帮助教师提高了自身美术技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术创作的过程。而在多媒体技术大行其道的现在,有些美术教师由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慢慢失去了示范的能力,而使得美术学科仿佛成为一门只要PPT课件做得好,内容讲得好,即使不做示范学生也能学得很好的一门学科。这也就变相地使很多人觉得美术是一门只要课件做得好,内容讲得好,什么科目的老师都可以教的一门学科,从而使得有些学校老师身兼数职,而这也使得美术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举步维艰。这种种迹象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美术示范是美术学科一种独特的教学文化而且增加了美术教学的魅力性,我们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不断磨合改进,去粗取精,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由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想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不仅需要鉴赏大量的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不断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意义,同时在不不断的积累中找寻灵感,培养创新意识。而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问题,还处于好玩好动的阶段,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配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属于自己校园的独特文化,通过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校园装置等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我们的校园,不仅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材料可以依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校园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感受。除了课本知识,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氛围中观摩大师的作品,以此切身感受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三)优化评价体系,注重多种评价方式

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的观察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一直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已经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它既不能像英语考级一样以一个标准打分作为考核标准,也不能像音乐乐器考级一样,以某一部作品的掌握情况作为考核标准,所以构建美术评价体系显得困难重重。在综合考虑美术学科的特殊性之下,构建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应考虑是否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是否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否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实施。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辅导和评估学生的作品时,我们应该多使用积极和鼓励的词汇,以确保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注意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在这种评价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侧面观察到了学生的审美个性以及审美理解,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审美能力。

(四)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具备创新思辨意识,适应时展要求

如果我们想在教学上进行创新,想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这种能力,同时注意了解学生心理,以便能够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向学生传达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辨意识的形成。许多美术教师虽然拥有出色的绘画技巧,但由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过程过于单一乏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美术又有一个“副科”的头衔,学生在课程上兴趣缺缺,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在新的教学形势之下,美术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必须大胆创新教学过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与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教师的言谈举止和道德修养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美术教师更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在“美育”这个璀璨的头衔之下,发挥美术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传达给学生美丽的思想,帮他们共建美丽的心灵,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宏林.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6,(33).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

作者:王慧茹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