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童家庭教育探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儿童的发展千差万别,用时也暴露出家庭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如何让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更加个性化,生活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观察养育问题,不难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孩子来自亿万家庭,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的系统工程。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中国式家庭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已刻不容缓。
1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1.1给孩子过分关爱和给予忽略规则和约束意识的培养
由于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了独特的家庭4-2-1结构。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在行为上不受任何约束。有爱同时规则的权威型教养模式,是现在倡导的主流,就是父母在孩子需要爱的时候给与反馈,同时要树立规则,比如玩具玩完要归位,饭前便后要洗手,父母长辈落座后再一起动筷子吃饭等,在这个过程中把父母认同的社会文化和规则传递给孩子。
1.2父母教育理念陈旧,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注重孩子教育的传统,但这种中国式教育一直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就是教孩子认字,教学生做数学题,学习科学知识。但实际上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人格、人力。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视和培养毫无疑问是缺失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再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孩子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1.3父母的家庭教育应以一套成熟的价值观为指导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带有更多的随意性。如接受要鼓励赞美孩子,无论孩子的事情做得好坏,都给予没有道理的赞美和肯定。或用物质刺激来表达。考试成绩好,给孩子买玩具和礼物;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靠前,更是用金钱奖励。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孩子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又如接受惩罚教育,“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又开始继续着。应试教育广受诟病,父母们只看重孩子的好成绩,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有多少家长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需求。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替孩子做主,孩子被任由摆布,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蛮生长”。但无论怎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漠视或过分重视,对孩子都是巨大的伤害。
2家庭教育探究
2.1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是孩子智力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儿童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孩子的情感获得则更多来自于家庭。学校教育有利于儿童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发展,让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块做的理念。校内生活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是加强儿童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儿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独立精神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把家庭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缺少伙伴的成长环境,让许多孩子变得非常自我。替代伙伴的是游戏,影视,是不受控制的互联网环境。父母要带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志愿者活动、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对孩子爱心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它更能增强人的亲身体验。当前教育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行为养成的现象,父母要引导儿童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遵守公共次序,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2.3把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一个儿童的教养如何,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细节当中,父母和长辈是孩子义不容辞的第一任“教养导师”。孩子接受了怎样的家庭教育,通常会在公共场所得到检验。例如:孩子会使用文明用语;在公共场所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闯红灯遵守公共次序等。反过来,公共场所的一些偶遇场景和突发事件,也可以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契机,家长一旦错过这样的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沦为空洞的说教。家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要随之改变,遵循教育规律,让教育回归到他本质核心上,那就是健康人格、理性、判断力、独立思考、精神自由,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陈白冰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S].2016.
[2]幼儿园3-6岁发展指南[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