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一级级的学生来了,一级级的学生又走了。学生中总有让你生气的,有时甚至有些恨,恨铁不成钢。初一,你对每个学生都充满期望和爱心,虽有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初二,有些学生看着学起来有些吃力了,有些应付的家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应付的人开始放弃,你不止一次的鼓励他们,别轻言放弃,很高兴有悔过的,可那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反反复复的犯着那些你一次次提醒的坏习惯,可他们总是伤你的心,真是恨铁不成钢。你的好心却换来他们嗤之以鼻的冷笑,你对他好,他也不会领你情。后来我才渐渐的明白,如果我们仅用成绩去衡量他们,他们永远只会成为我们眼中的可恨之人:上课睡觉,不写作业,打架抽烟之徒。也许自己的功力尚浅吧,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有时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越来越觉得家庭教育的重要。仅靠老师和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能让他们有什么大的变化的。有些东西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说:这孩子真聪明,可惜呀!中国的家庭教育,尤其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留守孩子现象极为突出。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留守家庭成为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在这些家庭中,或是祖辈监护型、或是单亲监护型、或是亲朋监护型,甚至家庭离异,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被弱化,这就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情感冷漠、品行不端、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的坏行为。
(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少沟通。
农村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多数家长只重视和给予物质上的关心,缺少精神上的鼓励。打骂争吵的棍棒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思想普遍存在,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殊不知这样一来,既伤害了孩子的身体,也伤害了孩子那幼小的心灵。打架现象频频出现,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3)重成绩轻做人。
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培养,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偏颇。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自然想到学习成绩,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保证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了,而忽略对于孩子做人的教育。纵然天资聪颖,也会被不良品性和习惯所埋没。的确,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品德方面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4)过分依赖学校。
很多农村家庭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学校和老师就得全权负责,教好教坏都是你们的责任,把自己这个做父母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撇的一干二净。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理解:”你老师怎么教的?”这种教育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综合这些问题,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农村的孩子,家庭教育的落后,家庭环境的落后,真真实实误了一些孩子,不单单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假如你能感化一个学生,你怎么去改变他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环境,你如何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并凭借什么去感化你身边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老师不是万能的神,雷夫说过:“我们给过他们改正的机会,只是他们自己不争取。”一切还要靠他们自己,老师不需要过多的自卑和自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可是那些可气的学生真的让人觉得可怜,更确切点是让人怜惜。聪明的孩子有很多,可惜糊涂的家长也不少。
姑且撇开成绩,用心去看看每一位学生,初三时,你会猛然发现他们都长大了。尤其那些我们曾经可恨可气的学生,静听他们的心声,不觉有些酸楚。真是应了那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被关注,他们尤其渴望,他们也希望自己学习能赶上。初中仅仅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人生的一瞬间,有些不好的习惯也许从小就养成,基础的知识积累也许小就没打牢过,所以当紧张忙碌的初中生活压向他们时,他们也想努力,只是毅力不够,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他们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这种恶性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直到有一天辍学,另谋他路。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我为我们老师自己找的借口,但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好,做好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包括那些曾让你恨的牙痒痒的所谓的坏学生。那些缺少父母疼爱或被父母惯坏的孩子,别让自己的怒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用心去看他们,能帮的我们还是要帮的。可是父母们,我们需要和你们共同努力。
4.结语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由这句话引发了我对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的关注。多年教学工作中,面对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除了生气还有更多的无奈和怜惜。家长责任的推卸,留守儿童的增多,只提供物质服务,从不与孩子精神交流的的忙碌父母,怎样才是真正为孩子好?请停下急匆的脚步,听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期待社会和企业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家庭教育,在农民工父母为社会和企业付出汗水和做出贡献的同时,告诉他们别忘了在家的孩子。
作者:邵婷婷 单位:惠民县石庙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