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振兴下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振兴下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教育的振兴,而乡村教育的根基和基础在家庭教育。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着家庭教育主体缺位严重、家庭教育理念有待改善、缺乏有力的外部支持等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从以下方面提升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改善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乡村振兴必要振兴乡村教育,而乡村教育的根基和基础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一生。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9年新修订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对各年龄段儿童、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灾难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家庭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细化。已有研究者在梳理国外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项目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以英国EPPE项目为例,认为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受教育水平、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1]。刘聪以美国明尼苏达州0-5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构为例,认为我国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构建指导体系,出台指导框架,回归家长本位[2]。也有研究者通过梳理美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出健全我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路径[3]。从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角度来看,邢思远认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科学观念,兼顾幼儿家庭教育需求的特殊性和多样化来建构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4]。李晓巍等人认为政府需要完善社区支持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丰富社区的支持内容与形式,加强管理部门对社区支持状况的评估与监测[5]。也有研究者从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角度出发,认为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制约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6],认为主题式家长沙龙能够提升家庭教育质量[7],也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将家、校教育并重,并努力改善、提升家庭教育不良状况,才能真正提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质量[8-9],针对“家庭教育的巨大需求和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FEAP)”的服务流程[10]。由上述可知,已有研究是在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进行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也有以城市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从社区支持的角度探寻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虽然从国家、社会到学校、社区,从政策到实践开展了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也促进了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但农村家庭教育不同于城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常常“不在场”等。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解决?有哪些方法和途径促进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探讨农村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路径。

二、提升农村家庭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缺位

严重家庭教育工作开展与实施的效果,不仅关系到孩子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与每个家庭休戚相关,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是否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亲职教育履行程度以及亲子陪伴的有效性,这些都影响着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是孩子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一场所和主要场所,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家长,家长的言行、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均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或个体经营者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子女,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主体转嫁到祖辈或他人,父母在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无法履行,亲子教育转为隔代教育,无法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由《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统计数据可知,大约有95%的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与外祖父母为其监护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平均年龄为58.2岁,超过70%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其以下。同时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通话时间较短、通话频率较低,大约有40%的留守儿童和父母每个星期只有一次通话[11]。家庭教育主体的严重缺位,使得农村子女平时受到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吃饱穿暖、身体健康方面,很少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智力开发等方面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了解。由此可知,农村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长期处在缺位状态给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农村家庭教育理念有待改善

因生活、生存压力所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流,许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经商,不得已将年幼的子女留在农村,由祖辈代为抚养和教育,由此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给祖辈们。虽然祖辈们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但因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固有观念以及对新知识接受水平的局限性,在进行家庭教育上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凭借过去已有的经验进行抚养,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此外,很多祖辈本身存在隔辈亲,带有严重的补偿心理,总希望将对子代未尽到的责任补偿到孙代,存在过度溺爱的现象。在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智育,忽视其全面发展;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重视孩子的物质和生理需求,忽视其精神和心理的需要;关注自身的权威,忽视孩子的个体性;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技能技巧等。由上述可知,农村家长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难以保障家庭教育的质量,这也在无形中为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挑战。

(三)农村家庭教育缺乏有力的外部支

持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很多省市如重庆、贵州、江西等相继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中分别从家庭、政府、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以及不履行职责或履行不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是,大部分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由妇联系统负责的,其他部门协助,家庭教育工作分散在多部门,各自为政、各司其职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家庭教育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虽然幼儿园、学校会请一些教育专家、学者开展一定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但这些活动面对的是家庭教育的共同问题,次数比较有限,还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无法适应农村家长对高质量家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可以解决个别家庭的特殊问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很少见。即使有,机构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指导能力与农村家长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内容到形式难以满足农村家庭教育的迫切需求。虽然每村都有相应的文化站或图书馆,但真正适合儿童、家长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同时,村委会能够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也是极为有限。因此,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有力的外部支持。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探寻

(一)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效果[11]。虽然不同省份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也在条例中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家长、政府、学校、社会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真正的落地实施,则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参与。父母除了需要承担起生育、养育、陪伴等基本的家长责任外,还要承担起家庭中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育责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此外,乡镇政府、社区应熟知所管辖区内每家每户子女的基本情况,以就近为原则,为家有幼童和学龄儿童的家长提供就业岗位,或提供创业帮扶,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与此同时,还需要鼓励父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子女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父母家庭教育的参与度,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子女身心发展健康与否与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改善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系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新时代的家长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反思自身家庭教育行为,转变已有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育儿观、亲子观,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价值,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农村家长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主动阅读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如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婴幼儿生理与卫生等相关知识,从中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等。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来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如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安排的教育培训活动,了解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向专家咨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善于反思自身的家庭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等[12]。从家庭教育实践上,农村家长可结合子女的性格、气质特点,以及幼儿园、学校开展的相关家校合作活动,采用立体多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克服单一的说教,积极参与其中,结合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开展家庭教育,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换位思考、亲身体验、互动参与、静心聆听等方式,拉近亲子之间的身心距离,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的行动力,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示范,这样既教育了子女,也成就了自己。

(三)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1.社区对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持

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所在社区的支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或卫生所,邀请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子女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婴幼儿健康护理方面的知识,纠正已有陈旧的错误观念。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社区已毕业的大学生、在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对口帮扶党员干部为社区内的家长或者实际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介绍科学的家庭教育育儿知识,改善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13]。社区还应建立教育图书馆和阅览室,购买一些新时代的育儿书籍,或者联系一些城市社区,回收相关家庭教育、育儿书籍、实现儿童读物再利用,充实社区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和数量,农村家长和儿童可根据自身情况到图书馆借阅。此外,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室,既可以满足亲子观影的需求,还能给家长提供查阅育儿资料、观看科学育儿视频,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2.大中小学校对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持

农村本辖区内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任务,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每年寒暑假会接受相关的师资培训,他们在接受教育教学专业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家校合作、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幼儿园、中小学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方式将家庭教育相关知识输送给家长,提高他们家庭教育能力,进而提升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为保证中小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可由市县教育局牵头,成立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家庭教育领域专家加入其中,指导并制定家长学校的相关课程,分年龄段、分模块、分专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家长制定个性化的育儿方案,及时解决日常育儿难题,全方面提升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3.政府对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使得教育投入总量随之不断增加,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持续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逐年提高[14],但在家庭教育指导上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财政支持,设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专项经费,保障专款专用。与此同时,可与师范类高校合作进行“学历+资格”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并按照县乡为单元分配家庭教育指导师,给予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并办理入编手续。

作者:王蕊 单位:亳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