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

摘要: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幼儿特征这三方面。社会背景包括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幼儿特征包括幼儿特质和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在抚养、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养态度、教养观念和经常使用并长期习惯的教育行为[1]。家庭教养方式可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放任型四种类型。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所采取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成员等内外部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社会背景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受制于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因此,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被烙下社会的印记。一般来说,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在社会背景下的影响需从时代和文化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1.时代变迁

从时代的角度上看,由于古代社会受传统思想和宗教的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中充斥着“强制”的色彩,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所施行的家庭教育也极为专制和严格,幼儿被要求绝对服从父亲的权威,因此这一时期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取决于父亲的态度,一般倾向于专制型。而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现代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更为温和和科学,很多父母会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并及时反思、改进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然而,也不乏很多父母因为溺爱或忙于工作等原因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现象。基于此,现代社会的教养方式一般会呈现出多类型的特点,但专制型相对较少,更偏向于权威型、宽容型和放任型。

2.文化差异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方式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西方社会提倡民主,更重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更为民主化和健康化。例如,对于中产阶段的白人家庭来说,父母与孩子在交流中更多地使用解释、建议等话语,在孩子提出需求时也能给做出合理的应答,并时常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而在东方社会,尤其是现代中国家庭中,成人对待幼儿的方式更偏向于溺爱和娇惯,所采用的家庭教养方式也相对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家庭背景

1.父母的教育观念

教育行为可以折射出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与施教者所秉承的教养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育儿需求也从解决温饱的基本生理需求上升至追求精神层面诸如学习品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很多父母会通过书籍、讲座等方式学量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使家庭教育实施得更为科学有效。

2.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

父母对幼儿产生的积极情感有助于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一般来说,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可分为三个维度: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以及过度保护[2]。研究表明,采取温暖理解式态度的父母十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他们在生活中与孩子会以朋友的关系相处,在施教时也会因材施教的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注重幼儿意志品质以及情感体验的获得,其家庭教养方式倾向于权威型。相反,采取过度保护式态度的父母由于过分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因此会导致幼儿出现自我中心主义、娇纵蛮横、低社会适应力等问题,其家庭教养方式倾向于宽容型和溺爱型。而那些拒绝否认的父母大多缺乏责任心,他们会以自我需要为主,强制幼儿听从自己的要求,无视幼儿的需求,其教养方式倾向于放任型和专制型。

3.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同的家庭结构组成所采用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在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中,往往会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养方式;在单亲家庭中,由于角色的缺失,施教的某一方会因为急切渴望“弥补”的心理,而在教育上采用过于偏激的做法,最终易演变成专制型或宽容型的教养方式;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选择家庭教养方式的主体为老人,受传统陈旧观念以及隔辈偏爱的影响,他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过于固化和保守,因此其教养方式更偏向于溺爱型和放任型;而在由父母、祖父母、幼儿等多层次的家庭结构中,会常常因为多方教育观点和行为的不一致,出现多种教养方式的混乱现象,使得家庭教育出现失衡,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

4.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生育年龄、婚姻状况、经济地位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教养方式,其中,受教育程度、职业、夫妻关系等影响最为显著。父母对儿童游戏的理解和参与对于儿童感知觉、好奇心、创造性和独立性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幼儿特征

幼儿作为家庭教育的直接对象,也影响着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其主要途径则是通过亲子互动。

1.幼儿特质

父母通过与幼儿互动交流中对幼儿个人特质的直接感受,从而思考并选择最适宜的家庭教养方式,而这种直接感受又与幼儿的性格、气质类型等特质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好胜心较强的幼儿非常重视父母对自己的物质性奖励,面对这些幼儿,父母往往会在幼儿遵守要求之后,依照幼儿的意愿和需求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而对于不看重物质奖励的幼儿来说,父母会另谋他路,改变其奖惩办法,采用精神性的奖励来鼓舞幼儿。

2.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父母在依据幼儿的性格、气质等特质实施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着幼儿的情绪变化,并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的特质对于父母选择家庭教养方式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即幼儿在亲子互动中对待父母的态度和方式也影响着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和变化。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可以看出,幼儿与父母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作用。例如,当幼儿某一阶段的行为表现与父母的期望不符时,父母会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或改变已有的教养方式。由此可见,幼儿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也影响着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具有“教学相长”的意味。综上,在实施家庭教育的时候,家长们应根据孩子自身以及家庭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多因素、多方面予以思考,从而选择最适宜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7.

[2]沈丽雯.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调查报告[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李志霞 单位:大连市沙河口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