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及引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及引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及引导

一、遵循儿童特点,在对症下药中下功夫

“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出口或位置”。找准出口或位置的前提在于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们的内心。的确,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更是那么的独特、鲜活、复杂。既然如此,母亲怎能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唯有基于孩子的特点,遵循其特定的年龄段成长发育的规律,才有可能进入到其内心的秘境之中,并以此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面对父母亲一方去世的孩子,应该在亲情的弥补方面下功夫;面对家庭离异而变得暴躁的孩子,应该在心理的调节方面下功夫;面对疏于管教的孩子,应该在习惯养成教育方面下功夫;面对封闭内向的孩子,应在心的敞开方面下功夫;面对自私冷漠的孩子,应在合作分享方面下功夫……总之,遵循儿童特点,基于孩子当下的实情开出家庭教育的处方,应该成为家庭教育中母亲必须坚守的视点之一。作为母亲,其引导及教育不是整齐划一,不是奉书本理论为圣旨,不是大而化之,而是了解孩子们曲里拐弯的内心、了解情感的“崇山峻岭”、了解情绪的变化轨迹。如此,方能做到对症下药,方能让孩子们在做一个最棒的自己的同时,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从不良习惯中走出来,走向溢满正能量的健康人生。

二、注重介入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拓渠道

毋庸置疑,一些母亲喜欢过分地唠唠叨叨,以一种事无巨细的态度对孩子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说教。这样的细心其出发点是对的,但这样的单项灌注和理论说教,换来的只是孩子们的无动于衷和效果上的费时低效。新的时展背景下,家庭教育不应该是“唠叨的、重复的、纯理论”的,而应该是“温润的、柔和的、润物细无声”的。母亲尤其要改掉唠唠叨叨的方式,通过故事分享、情境设置、生活印证等方式,以一种更为自然、更为无痕、更为高效的介入方式去教育孩子。有一个很熟悉的故事:一个孩子一直考不过他的同桌,问妈妈:“我也很努力啊,为什么我总是考得不如别人?为什么总是得不上第一?”对此,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有一次,母子两人旅游到大海边。面对海面上空飞翔的各种鸟儿,母亲说:“你看这些鸟儿们,有一些飞起来的特别快,而海鸥飞起来的特别慢。但是,我想问你,真正飞越大海的是谁呀?”孩子思索了一会儿说:“肯定是海鸥吧。”母亲说:“对呀,飞得快,并不意味着飞得远;飞得慢,并不意味着……”这个熟悉的故事从一个更高的层面重新定义了“飞越、慢、远”的意义,而这恰恰也是“学习”或“教育”的真正要义。母亲的类比不显山不显水,不是空洞地说教,却恰恰是日常事物对心灵的滋润、渗透和映射。家庭教育中尤其需要这样类比的故事,尤其需要这样的远离理论和唠叨的情境教育,尤其需要这样不直接针对但特别有力量或特别有影响的无痕教育。

三、转变育人态度,在温火慢炖中做文章

实践证明,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面目可憎”的,因而得不到孩子们的“许可”。母亲教育亦然。母亲应停下自己疾风骤雨的节奏,慢下来,以慢旋律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内心,在温火慢炖中做文章。所谓“慢”,就是“给一丛叶子以葳蕤的机会”。对于孩子而言,就是给予他的心以恢复的机会、以警醒的机会、以重启的机会。这种机会对孩子不可或缺,对母亲同样弥足珍贵。一个男孩子,他亲爱的爸爸患肝癌而去世了,从此他变得暴躁、任性、“胡作非为”。面对这个调皮的孩子,作为母亲,不是暴风骤雨,不是急于下结论和“贴标签”,而是真正做到慢下来,发现他之所以如此颓废的真正原因,并且和他一块儿散步、一块儿听音乐、一块儿郊游。就在这样的“慢教育”中,这个孩子渐渐自信起来了,不再暴躁任性,相反变得温和、理智、“阳光明媚”。实施“慢教育”的前提是母亲要不急躁、不心慌、不急功近利。成人淡定了,孩子们才会淡定;母亲不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们自有改正的机会和时间。所以,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静听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静观生命成长的变化,静等生命溢满正能量的那一天。少一些急躁慌张,多一些温火慢炖,应该成为母亲教育中最重要的视点之一。当然,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以上三点,另外还有“音乐治疗法”“正念训练法”“协同疏导法”“心理暗示法”等。只有母亲用情、用心、用意,充分发挥母亲教育的亲切性、独特性和重要性,必能找到合适、高效、多样的方法,必能引领孩子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唐杰 单位:七里河区吴家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