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

摘要: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分析2005-2018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关文献,探讨留守儿童的亲子交流和监护等现状。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庭结构不完整且功能弱化、父母与监护人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落后、责任缺位等内部问题,家校缺乏联系且教育成效低、生活社区帮助缺乏且文化氛围薄弱等外部问题。因此,需构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网络、树立父母与监护人的角色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投入城市发展建设行列。许多父母不能将孩子留在身边抚养与教育,孩子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祖辈或其他亲戚朋友代为养育,进而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国统计局2018年4月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留守儿童约有6877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4051万、城镇留守儿童约2826万,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1]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留守儿童(主要是农村留守儿童,下同)家庭教育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寻找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改善与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的可行性对策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基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我国专家、学者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我们以2005年1月-2018年12月为时限,在中国知网以“留守儿童”和“教育”为主题词检索留守儿童教育相关期刊文献,共2110篇;以“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为主题词检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关期刊文献,仅184篇。本文拟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文献进行数量统计,并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关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词云分析。

(一)研究数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数据统计发现,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关研究呈线性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增长速度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之间差距较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增长趋势缓慢。具体来说,2005年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只有19篇,2018年则有202篇,其中2016年研究文献数量最多,达212篇,可见该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相关文献,2005年只有2篇,2018年18篇,其中2017年研究文献数量最多,为22篇,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

(二)研究集中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和“对策”等词排名居前。这表明研究者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虽然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现状、问题与对策,但却是大多数专家、学者所关注的。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亲子交流现状与监护现状。

(一)亲子交流现状

第一,联系频率与联系方式。分析文献发现,在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方面,1周之内占7.2%,1个月之内占50.4%,2至6个月占34.4%,7至12个月占5.0%,未与父母联系占3.0%。[2]在联系方式方面,主要采用打电话的方式占88%,发信息、网络聊天和写信等方式所占比例较少,还有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根本没有联系。[3]这表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频率较低,主要依靠远程联系,但联系方式比较多样。第二,联系内容。在联系内容上,主要是彼此间基本情况的了解与交流。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联系内容中,询问学习情况占30%,比例最大;身体健康状况占24.8%;道德修养情况仅占2.9%且比例最小。[4]以父母询问为主,父母集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等情况,叮嘱他们听从监护人和教师的教导。第三,见面频率。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频率普遍偏低。小于一个月见一次面占20.8%,一个月至半年占11.6%,半年至一年占39.4%,一年至两年占16.6%,两年及以上占11.6%。[5]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且不具备经常见面的条件。

(二)监护现状

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关文献梳理与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以祖辈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亲朋监护和同辈监护占有一定比例,自我监护所占比例极少。第一,祖辈监护。在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中,祖辈监护占比最大。祖辈年龄普遍偏大,有的甚至身患疾病,养育留守儿童的精力有限,仅能保证孩子日常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祖辈一般喜好安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个性养成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祖辈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落后、家庭教育内容偏颇。另外,祖辈对留守儿童溺爱现象严重,偏重物质补偿,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金钱观、消费观。第二,单亲监护。留守儿童父亲外出务工而母亲在家教养孩子的比例要高于母亲外出务工而父亲在家教养孩子的比例。[6]母亲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家需承担琐碎的家务劳动和繁重的农业劳动,没有大量时间和精力养育留守儿童。母亲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无形中增加了身心压力,在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不关心或不耐烦的情绪,影响家庭教育效果。而且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角色,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责任担当和性别角色。父亲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孩子日常的饮食起居方面往往没有母亲细致周到,生活卫生较差且生活节奏较乱,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母亲不在孩子身边,不能满足孩子对母爱的渴求,不利于孩子性格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第三,亲朋监护。留守儿童由父母比较信任的亲戚或好友担任监护人,代为承担日常基本生活和家庭教育的责任。[7]一方面,亲戚与朋友缺乏监护与养育留守儿童的角色意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定位不明确,难以把握教育尺度;另一方面,亲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情绪情感易处于压抑状态,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与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第四,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同辈监护人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哥哥姐姐。同辈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同辈监护人通常年龄较小,处于未成年或刚成年时期,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与方法,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照顾与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目中,同辈监护人没有角色权威,承担不起应有的监护责任。而且同辈监护人自身应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留守儿童遭遇突发问题时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对留守儿童造成伤害。第五,自我监护。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自我监护所占比例最小。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小,除非特殊情况,父母一般不会让他们独自生活与学习。留守儿童独自承担家庭日常生活的重担,有的甚至还要承担部分农业劳动,对他们造成很大的生活压力。留守儿童的生活经验、应急与处理问题等能力欠缺,遇到紧急情况或问题不能独自处理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留守儿童独自生活没有依靠且孤立无援,常常表现出内心孤独、叛逆、自闭且不善交际等状态,不利于他们人际关系与性格的发展。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内部与外部问题。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内部问题

第一,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情感、监控和调节等功能弱化。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直接造成家庭结构不完整,不能有效发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功能。父母与留守儿童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机会与时间少,导致情感交流减少且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教育的情感功能减弱。而且父母双方或一方缺位,在一定程度上父母不能监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与情绪情感不能进行有效调节。第二,父母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落后、内容单一,且关爱与榜样作用缺位。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理念与观念陈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原始、简单、粗暴,缺乏系统、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技能。家庭教育内容单一,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行为养成、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缺少关注与培养。另外,父母的缺位、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冷漠、父母的关爱与榜样作用缺失,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智力、心理与人格等方面发展。[8]第三,监护人(主要指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同辈监护)角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陈旧、内容偏颇。监护人对留守儿童采取比较严厉的教育方法,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对留守儿童采取比较宽松的教育方法,则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行为养成、心理健康与品德修养等方面不能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监护人难以把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尺度,监护人角色观念模糊。另外,监护人家庭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简单、粗暴和专制的教育方法非常突出,教育内容偏颇且带有功利性,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问题

第一,家庭与学校、教师之间缺乏联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低。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较少,对留守儿童在校表现缺少应有的关注,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过度依赖学校和教师;而学校中,教师并没有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注,部分学校依赖留守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责任相互推诿。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缺乏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导致对留守儿童教育成效较低。第二,社区对留守儿童缺乏帮助,且社区文化氛围薄弱。社区教育机构没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他们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品德与行为养成等方面没有实行专项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的邻居或居民也不会对他们有较多的关注与帮扶。另外,留守儿童生活社区文化氛围薄弱、社区风气不良,也会对他们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必须向现代化转型。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实现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父母与监护人共同努力。

(一)构建“政府———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政府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开展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工作,在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家乡提供合适的工作与稳定的收入,并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贫力度,使留守儿童转变为非留守儿童。推进留守儿童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依法维护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和父母进城务工或返乡就业提供相应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为留守儿童购买家庭教育服务,切实为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服务。[9]社区应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实时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与身心发展、品德与行为修养等方面的动态,建立专项帮助计划,解决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发动邻居或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物质和精神帮扶,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着力整肃留守儿童生活社区的风气,共同营造符合社会主流的文化氛围。利用社区图书馆等资源,广泛发动居民与留守儿童共同读书学习,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汇演活动,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严禁居民的“黄赌毒”行为和“恶黑势力”行为,为留守儿童树立正面学习榜样。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相关动态。学校要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更新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为留守儿童提供科学的抚养、教育。如学校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品德与行为养成等方面情况,及时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指导与教育。教师要与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保持联系,将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与问题及时传达给他们,与家长和监护人形成教育合力,系统、科学、高效地教育留守儿童,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树立角色意识

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监护人要通过家庭教育书籍报刊的文字资料、社区与学校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网络家庭教育学习等多样化方式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与内容,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系统与科学的教育。父母要树立角色意识,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切实承担责任,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要为孩子们提供精神抚慰;要经常与学校教师、监护人、留守儿童联系,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在家的各项基本情况,要将自己在外的情况与留守儿童交流,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父母、理解父母。另外,父母将留守儿童托付给监护人,要将角色意识渗透其中,并且给予监护人应有的信任与职权。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经常与父母、学校教师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留守儿童。

(三)推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重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新生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所享资源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进行重塑,包括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联系方式、与监护人的相处方式、自身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享资源的优化、生活环境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等,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通过构建电话、短信、QQ、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沟通平台[10],建立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教育。此外,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建学校、教师、父母与监护人的联系沟通与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平台。如,建立QQ、微信的联系群与公众号、学校的交流沟通官网、家庭教育学习网站,提升四者的家庭教育素养,加强四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多方交流,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李海云 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