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园欺凌行为防范的家庭教育因素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校园欺凌行为防范的家庭教育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校园欺凌行为防范的家庭教育因素

一、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现象的家庭因素

1.缺少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近些年来我国留守、单亲、离异的家庭不断增多,从而越来越多由于家庭中父母缺位而导致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多,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少年”。这些家庭不能够给予正确、健全的家庭教育,甚至对孩子放任不管。在这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严重缺乏关心、爱护、安全感和存在感,同时与家人或抚养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因此导致其身心健康发展不健全。另外,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也是引发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之一,教育中有的父母态度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只会采用命令的语气,再者就是对孩子过于溺爱,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在这两种偏激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形成偏执、任性、易怒的心理特征。面对于“不健全的爱”和“畸形的爱”,学生的身心无法健康成长,久而久之,更容易出现自闭、抑郁等心理,同时还会出现内罚和外罚两种表现,内罚就是自我伤害甚至自残,外罚主要是对其他学生使用暴力,即现在所讲的校园暴力欺凌行为。

2.长期面对家庭冲突和暴力。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中如果长期存在冲突和暴力,就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和小学生年龄阶段,靠模仿进行记忆和成长,如果学生在充满暴力和冲突的家庭中成长,就会对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并在潜意识之中形成自己处理相应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采用错误的方法甚至是暴力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校园欺凌行为。学生人生第一次接触暴力就是从家长方面获得,如果家长存在不良行为,子女就会同时受到相当的伤害,尤其是对子女进行家暴,会造成学生心理极度扭曲,进而形成暴力倾向,如果不及时制止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并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例如,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性打骂子女,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叛逆和逆反心理。由于子女对于父母的打骂行为无法反抗,就会将怒气嫁接到社会中较为弱势的群体之中,进而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形成。

二、农村初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防范家庭教育的对策

1.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首先就要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成熟和发展。在初中生年龄阶段,其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再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叛逆心理,从而会产生脾气暴躁、任性等心理特征,此时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和认同,并且能够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其他方面,如学习、爱好等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培养自己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他人宽厚的态度,最终有效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正确的沟通、交流。另外,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或者是问题时学会用理智的方法来解决,进而有效避免自己成为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几率。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时期,家长是这个阶段学生的重要“教师”,因此,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杜绝家庭暴力并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学生的首任“教师”,在生活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对问题处理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能够对学生形成重要的直接影响,并成为学生成年后的行为示范。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并同时采取温和、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准则。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进行更新和改革,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而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关爱,但并非溺爱,培养学生能够形成对他人的关怀之心,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人和事。进而让初中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道路上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和能力面对随时存在的挑战和逆境。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并有效降低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几率。

作者:刘洋 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