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与当代价值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进德修业,极其注重对家中子弟的教导。其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孝悌为本、勤俭持家、讲信修睦、经世致用等。这些内涵丰富的思想有助于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创新,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时代意义。
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1]他还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对个人修身、齐家乃至国家富强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国藩家训是仕官家训的巅峰,不仅强调锤炼人格的“做人教育”,而且重视学以致用的“实践”教育。曾国藩言简意深、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社会及国家都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孝悌为立家之本
曾国藩的“三致祥”中,“孝致祥”居首要之位,足以见得其对孝悌之义的推崇。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贯天、地、人、过去、现在、未来。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其家庭教育思想秉承儒家孝文化的理念。他强调:“吾细思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鲜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3]曾国藩戎马半生,从未中断与家人的书信,事无巨细地关心家中亲人的近况。曾国藩虽因不能亲自侍奉而心怀愧疚,但其在家书中的谦敬之情足以体现其殷切孝心。他曾多次在家书中教导子弟要孝敬长辈,自身也在口头和行动上都践行着孝悌之义。曾国藩重孝悌的教育思想为日后曾氏家族的强盛不衰奠定了良好的伦理基础。
(二)勤俭廉洁为传家之源
曾国藩是农民家庭出身,身为家中长子,早入仕途,自觉承担起教育子弟的重任。他反复教导子弟要力戒骄奢,克勤克俭。他认为“勤则兴,懒则败”,“勤则寿,逸则夭”,对于骄奢放逸之风要“时时、事事、处处戒之”。曾国藩后来在朝廷中身居要职,饮食起居仍严格恪守勤俭之家风。曾国藩久经官场,却深谙廉洁之重义。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要求家中“不失寒士之风”,认为“廉”字功夫在“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并告诫家人要维护好家族名望。廉洁,则家兴,国旺,民心稳定。曾氏家族正是在这种勤俭廉洁、力戒骄奢的思想下,家族精神才得以薪火相传。
(三)谦敬和睦是兴家之基
曾国藩强调:“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福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骄傲是身败名裂、家族兴亡的重要源头,他称“傲为凶德”,要避之、远之、杜绝之,无论做学问还是修身都应做到“勤、俭、谦”,切不可“傲、奢、堕”,即使个人成绩斐然,也不应“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认为:“夫家和则百福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家中一团和气,定会兴旺发达。至于邻里,更要与之讲信修睦,守望相助。可见其心胸之广阔,境界之脱俗。若严守谦敬和睦之气,其风教整密之家风将会永世长存。
(四)经世致用是创家之法
《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致用”解释为“尽其所用”。“经世致用”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征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届时,曾国藩身处内忧外患、西学东渐的社会矛盾尖锐时期,其思想必然带有求生存图发展的时代特征。曾国藩既注重“做人”教育,又重视“务实”教育,使“经世”与“义理”达到高度统一。他认为:“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瑞,其次则文章不朽。诸弟若果能自立,当务大者远者,毋徒汲汲于进学也”。读书应附以更高的追求,无论是否做官,都应在各自兴趣之领域潜心钻研,有所成就方可为国效力。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曾国藩家训在读书、做人、立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其思想对当代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当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
当今家长教育理念有失偏颇,父母应秉承德育为先、智育为辅的优良传统,促进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关于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指出:“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4]推进当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突出家庭教育之重要性。曾国藩半生戎马,离家千里依然不忘以书信形式告诫家中子弟,可见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当今时代,要时刻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德育状况,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其次,落实家庭教育的功能。曾国藩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习要潜心钻研,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贡献。家庭教育最终的目标指向社会乃至国家,家庭教育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当前家庭教育应借鉴曾国藩的家庭思想,让教育目标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最后,提升家庭教育的素质水准。家长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素质将对家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作为子女发展的诸多外在条件之一,要使此条件充分发挥作用,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教育能力。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
(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曾国藩家训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需要正确发挥其积极作用,不断从中发掘有益于社会稳定的理论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并维护好社会的秩序。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仍面临众多问题,生态环境、民生领域(脱贫攻坚、城乡发展、群众就业、医疗教育、居住以及养老)、社会文明等多个方面的不完善都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曾国藩深谙家庭和睦与家族兴败之间安危与共的关系,认为“家和则百福生”,其“三端之泽”就通过邻里宽容来告诫子弟家中和气邻里和睦、爱国敬业,实质上从侧面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只有家庭文化建设完备,才能在源头化解矛盾,社会才可以安定,国家方能富强。
(三)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作为文化领域的观念形态,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同根性。”[5]曾国藩的家庭思想深深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在其思想中也很好地得到了传承。曾国藩强调要对贫富一视同仁,不可怠慢贫贱族党。正如所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大致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是榜样的力量。曾国藩虽身居高位,其立身处事无不起着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地恪守家训。当今,有些家长自律能力极差,沉迷网络,奢侈浪费,不讲卫生,不能对孩子起到正面的教育示范作用。只有父母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孩子才有可能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耳濡目染地自觉践行正确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从而上升到热爱国家、爱岗敬业及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高层面。二是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家庭氛围,才能形成公正、爱国的优秀素养,社会才能形成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国家才能富强、民主、文明,最终才能指向个人,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四)有助于党的廉洁建设
曾国藩为官数载,却始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同时规劝家中子弟力戒奢侈,切忌贪财,要从“廉,谦,劳”入手,“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全面践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理论,其中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被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干部党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和道德修养。党员干部要“带头、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建设好廉洁的家庭文化,能够从源头上规避违法乱纪行为的风险。首先,干部要提升自身修养,在家中尽好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做到关爱家人,对父母尽孝尽责,对爱人尽忠尽心,对子女宽容有度。杜绝奢腐淫逸,做好表率作用。其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廉洁清正的干部能够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最后,不搞特殊化。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恶性循环。家风建设是廉洁党风的前提,廉洁党风是优良家风的直接体现。家风标榜党风,以党风带领家风,从而促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
三、结语
中华民族的发展是曲折而艰难的过程,我们要立足家庭,放眼民族,脚踏实地,将“家庭梦”与“中国梦”相统一,以“家庭梦”映射“中国梦”,用“中国梦”实现“家庭梦”。众志成城,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热情与智慧凝结在一起,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浩荡之力。
参考文献
[1]动员社会各界成员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风尚[N].人民日报,2016-12-13(01).
[2]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67.
[3]苏婷.全国妇联等9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11-15)[2019-05-11].
[4]陆树程,郁蓓蓓.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20.
作者:夏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