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及家庭教育课程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普及家庭教育课程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普及家庭教育课程探讨

摘要:家庭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形态。从国家和家庭层面以及家长素质方面科学分析我国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梳理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优势,探讨高校普及家庭教育课程的途径,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课程;家庭教育

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我国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入手构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而家庭教育由于其有别于学校显性教育的隐蔽性,虽然在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但受到的重视不够,教育成效不容乐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对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我国大部分家庭教育仍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随意的阶段,导致家庭教育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将家庭教育素质纳入大学素质教育体系,必将为我国未来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形态的基础。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环境的深刻影响,家庭对人的教育最具生动性、隐匿性和时效性。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家庭的熏陶和教育直接影响其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养成。从小接受同样学校教育且智力水平相当的孩子,长大后展现出不同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无不折射出其成长经历背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参差不齐的家庭教育素质。而个体教育的失败,也绝不仅仅是家庭的悲哀,还是国家和社会的损失。

(一)国家层面对家庭教育的经济及技术支持仍需加强

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据来看,自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历史性突破4%的目标以来,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执行数据均在4%以上,这显示出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育经费逐年增加,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其中,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7.65%、45.48%、15.68%、26.1%和5.09%。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家层面在学校教育上的投入占绝大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日本早在1994年就通过《家庭教育手册》向大众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我国台湾地区也于2003年颁行了《家庭教育法》及相关系列法规,并且从组织平台、经费保障、继续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了较为完善的实务推展模式。从我国大陆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来看,自1985年前把家庭教育作为个体私人问题的模糊表述,到2007年至今的家庭教育法制社会化,虽然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律法规的制约管理中,为家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法制化进程的速度仍显缓慢。

(二)教育在家庭层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竞争成为一切竞争的根本,加之大多数家长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在当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各地炙手可热的天价学区房到动辄上万元学费的课外培训班,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可谓不遗余力。对家庭而言,重视教育的最朴素的理由就是教育关乎个人未来和家庭幸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观念中的教育更多倾向于学校教育和智育,以至于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被淡化,造成家庭层面对教育的极端重视和对家庭教育本身却又严重忽视的矛盾现象。

(三)家庭教育执行者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诸多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优秀孩子大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而从“问题”孩子身上往往能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在我国还不太普及。作为家庭教育执行者的家长无需培训就能上岗,这是教育体系最大的漏洞。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或自身教育素质低下的家长用自己错误的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或方式影响或误导孩子的成长。比如,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知识教育,将家庭教育狭义化为智育,不知道孩子最好的德育课是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不了解家长行为的重塑和传递对孩子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教育目的、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育效率低下。失败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损失。

二、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的优势

(一)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质”的优势

整体而言,我国的教育具有显著的代际传递特征,父母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的水平有显著传递效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逐步向普及化转变,教育的代际传递必将更加有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的代际传递不仅仅是学历层次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家长综合素质在下一代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等教育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使命,育人是其核心目标。高校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系统教学,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品德、知识、技术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故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具有“质”的优势。

(二)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量”的优势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是未来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素质水平关乎今后社会的教育成效。2018年我国高校有820万毕业生,他们会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就业创业,也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而成为“准父母”。在这一大背景下,在高校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无疑是提高今后社会整体家庭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这是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的“量”的优势。

(三)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时”的优势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学生年龄尚小,不宜在这一阶段开展家庭教育课程。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日趋成熟,但即将面临的高考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是摆在现实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高中阶段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无疑会困难重重。而大学是相对自主宽松、可以置身其中完成自我重塑的理想环境,也是许多人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性地接受教育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会期待爱情,对即将到来的事业和家庭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此时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是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时”的优势。

三、高校普及家庭教育素质课程的途径

(一)对高校普及家庭教育素质课程的正确定位

素质教育在我国大学已开展了20多年,而对未来人口素质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教育却极少被提及。高校应把家庭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之中。高校家庭教育素质课程教学定位,应是对大学生进行基本家庭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培养其具备基本家庭教育素质。由于课时的限制,可从狭义家庭教育素质进行实施,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素质的养成着手教学。高校可参考国内外优秀的综合性家庭教育教材,结合我国国情编纂教材,使课程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和延续性。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每个大学生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大学生今后如何教育下一代的课程中,大学生本身最具发言权。家庭教育素质课程要紧扣学生心理,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这里的实践之一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问题的反思,通过回顾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家长在对自己的教育中的成功之处和误区,结合家庭教育理论,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基本家庭教育素质。另一有效的实践方式是对现实教育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所有的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大学阶段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帮助学生解决今后要面临的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不仅仅针对家庭教育问题,大学生将来要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领域、全新的家庭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百态,若要与之适应,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四、结语

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形态的基础,大学阶段是家庭教育素质构建养成的最佳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把家庭教育素质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通过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家庭教育素养水平,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未来的教育质量和国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关迪.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误区和发展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沈蓓绯.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法》的内涵及实务推展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

[3]吕慧,缪建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法制化进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王洪才.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6).

作者:廖肃然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