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中学生人接受道德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是影响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吸引家长们注意的一个因素,他们渴望可以通过学习来优化自身的家庭教育。所以本篇论文系统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影响,探讨了怎样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养成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其目的在于揭示有关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规律。从而能进一步帮助家长使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家长;中学生;家庭教育;思想品德素质

1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1家庭结构类型

在新的“全面二孩”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出台之前,核心家庭是最主要的家庭模式。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中,独生子女备受宠爱。家长包办代劳一切,使家长们对孩子过分呵护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正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图享受、意志薄弱等不良的品质,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现象的出现更加令人感到忧心。在农村中,许多父母要外出打工,因为自己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就把孩子留在亲戚家,或由祖辈监护,这样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儿童。中学阶段正是孩子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孩子的中学阶段如果缺失了家庭教育成为“留守”儿童,那么这样的孩子大多会性格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心理过度敏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更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

1.2家庭经济社会地位

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家庭经济地位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当一个孩子一出生他的发展起点就被决定了,如果他想突破这个起点,他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所有的局限,这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情。但是也有很多的研究者认为,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学生的成长发展,更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它是通过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风格、家庭的危险因素以及家庭互动中的教育影响的学习环境为媒介,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社会性发展。

1.3家长的自身素质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子女思想品德的因素之一。首先,文化素养较高者,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第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他们在教育的孩子时候,大多采用民主的方式,运用心平气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但是相对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则采用专制和放任的教育方式,他们没有能力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只是表现出单纯的焦虑和急躁。最后,自身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不仅仅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给予孩子以表扬、鼓励,还培养了孩子自强自立和负责任的良好品质,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自觉地热爱和享受学习,这对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2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

2.1家庭教育观念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

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家长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包括重智轻德,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以及忽略子女成长中的心理变化等等。在当今这样一个看重分数、成绩、文凭、学历作为第一敲门砖的社会中,父母只注重孩子成绩的高低,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不管。他们认为只有分数才是衡量“好孩子”和“坏孩子”唯一的标准。在这种家庭德育误区中,最终将会导致中学生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2.2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大体总结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所谓民主型,是指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出建议,并让孩子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来做出决定,最终不管结果如何,家长都会给予赞扬。所谓专制型,是指孩子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父母不管孩子有任何想法,都必须去按照父母的看法去办。这种“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确实让孩子会吃不消,压制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特别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谓放任型,是指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他们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无为而治。这种教育方式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3言传身教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

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对孩子心灵成长,品德培养以及习惯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教育不当的事例。例如:家长带孩子去排队购物,或者是做其他一些活动娱乐,由于排队的人过多或环境比较混乱,很容易造成你挤我我碰你的情况。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互不相让在言语声中极力地指责对方,甚至发生激烈争吵,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当着孩子的面动起手来,这会对孩子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还有的家长在家里会对孩子进行各种良好的品德教育,可是如果带孩子出门时自己就会违背自己所说的。所以,家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会对孩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3构建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措施

3.1强化父亲的角色作用

现如今,大多数的孩子都成长在一个缺失男性教育的社会环境中,在初高中的校园里,就存在着许多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反而女生要比男生的性格要坚强勇敢些。这是由于,在基础教育中,男性教师大大少于女性教师;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来的大多是母亲,父亲很少来给孩子开家长会,这说明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而这无疑是最大的原因。许多中学生仅仅停留在“母系氏族”的阶段,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扮演是不同,母亲在许多方面不能代替父亲的作用。初中孩子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阶段,叛逆心理严重,常常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违背大人意愿的事情来,在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很难管教的,而母亲的本性又是疼爱孩子的,对孩子的表现显得手足无措,或者为了孩子筋疲力尽失去耐心,由于女性的容易急躁的感性心理,对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因此,当孩子的青春期遇上母亲的更年期时,父亲更是责无旁贷,万不可“隔岸观火”。强化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作用,对于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2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氛围

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氛围对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哈佛大学的入学委员发表了一篇《让下一代喘息还是累垮》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给我的感触颇多,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对其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由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他们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负担加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对的人际交往范围也扩大了,所以在此期间,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尽量为孩子去创造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当孩子在家的时候,不管是在假期,还是周末,父母都应该降低家庭里的紧张度,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采用温和的方法化解家庭矛盾。总之,父母们要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为孩子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氛围,这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3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其中占最大比重的当属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许多打工者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他们只能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这样的孩子就被人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这样的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健康的家庭教育,非常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都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议来改善这一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方式来解决此问题,首先,政府可以组织和培训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去农村关爱照顾留守儿童,政府可以规定一定的服务年限并给予这些大学生优惠政策和福利,当他们服务期届满之后对其选择再就业有一定优惠支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的问题,还解决了一大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政府要不断建立健全城市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对打工者的孩子的吸收接纳政策,使进城打工的父母可以带上孩子就近上学,使打工子弟的孩子可以接受城市的学校教育,并且不受地域歧视,不被区别对待。最后,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解决“三农”问题更加被国家提上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市关系,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壮大农村的新产业,推动展业的融合发展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项目建设在农村展开,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广大村民就近工作,再不用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这就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

4结束语

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民族品德素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位于最基础的地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德育体系。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源于家庭,最终的成长和成熟也需要家庭的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只有家庭和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三者的基本功能,才能使中学生的品德素质迈入健康发展的正轨,才能完成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崇高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韶华.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27.

作者:张云艳 单位:内蒙古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