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教育学的学科可能性与基本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我国网络教育的重要实践,界定了网络教育的新内涵。通过考察学科成熟的要素,判断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发展形成。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网络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并对学科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学科建设;网络教育
一、前言
党的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提到要“办好网络教育”。这是“网络教育”首次作为一类教育出现在国家文件当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性教育机会的获得,而是追求更优质的教育。网络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和国家战略下,想要发挥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破解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本之间的约束关系,就迫切需要系统理论支撑,这对网络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需求。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我国网络教育重要实践类型,对网络教育内涵重新界定,并依据学科成熟标志的判断标准考察网络教育学是否正在发展形成,最后对网络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二、网络教育重要实践回顾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教育方式和教育组织形式有了相应的演进。我国学者丁兴富依据信息技术发展的代际划分将远程教育分为三代,分别是函授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以及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丁兴富,2002)。网络教育是第三代远程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形成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兴起后,我国就开始了网络教育的探索与尝试,政府、教育机构与社会企业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较重要的实践涵盖了三个层次,一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开放资源运动;二是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开放教学运动;三是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开放大学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办学模式探索。图1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实践的三个层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2003年印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随后数次发文,持续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在此期间国际上也是以麻省理工开放课件运动为代表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为主要实践型态。进入2012年以后,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的兴起,我国诸多高校、企业开始大规模建设在线课程,这个阶段我国网络教育基本上与世界同步并相互影响,以开放教学为主要特征,除了开发网上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外,还具备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在网络教育办学模式上,我国政府一直在进行探索与创新。教育部1998年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并在2000年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试点高校陆续增加至68所,为增加高等教育机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办好高等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确定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试点建设开放大学,并在2012年先后挂牌成立了六所开放大学。为此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开放大学的政策与财政支持。除政府主导的网络教育行动外,科技企业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加入到网络教育实践当中。我国网络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网络教育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运行模式与监管政策也需要更多创新。出现这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特征,也受限于不同群体对网络教育内涵、使命认识的局限性。在历经20多年的实践之后,新时代网络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对网络教育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梳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专门学问,发展网络教育学。
三、网络教育内涵再认识
学科大厦的基础是概念。在教育实践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学者们也对网络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陈曦在综述了不同专家对网络教育的定义之后,参照“教育”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分别界定了广义和狭义的“网络教育”。广义的网络教育就是指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狭义的网络教育则专指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提供的基于网络技术的正规的非面授的教育与培训(陈曦,2005)。而百度百科中对“网络教育”的界定则特指网络教育办学模式,将其描述为“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这两类比较典型的定义都将“网络”限定为软硬件技术,强调网络技术与环境对教学模式或办学模式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的繁荣兴旺以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网络”不仅是底层的技术支撑,更是发展理念、运行模式的代名词。按照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由于知识不断增长进化,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学习者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王佑镁,祝智庭,2006)。因此,“网络连接”不仅代表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也代表了人类学习方式的改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与创新。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这些互联网思维方式对教育同样有着重要影响。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众筹、众包、共享、跨界等互联网业务运行模式,对网络教育的组织模式也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将网络教育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教育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网络”既代表了互联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又代表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互联网化,更代表了新的组织模式和线下支撑体系的连通化、网络化。根据网络教育的内涵以及互联网所具备的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大数据化和个性化等特点,网络教育也具备跨越时空国界、大规模传播优秀文化、教育教学过程可追踪、学习社群化和个性化等特点,有其独特优势和办学规律,是优化各级各类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网络教育学的学科可能性
关于“网络教育学”的提法,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议,并认为“我们用‘呼之欲出’来形容网络教育学目前的情况,就是想描述目前网络教育学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还未建立,提出这个课题应是顺理成章的这样一种状态”(任剑峰,2001)。受限于当时互联网发展刚处于起步状态,互联网教育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还不够等诸多因素,作者的倡首在其后十多年内都没有实现。张岩在《网络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一文中也倡导建立网络教育学(张岩,2014),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教育学发展成熟的特征进行考证。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围绕网络教育的研究渐成体系,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正在形成,并被学界认可。按照丁兴富教授的判断,一门学科已经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八项:①协会、学会的普遍建立;②专业刊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明显增长;③学术交流活动的活跃及其成效和影响;④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形成;⑤学科体系得以建立和发展;⑥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⑦各种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产生和形成;⑧传统大学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招收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学生(丁兴富,2005)。网络教育学在这八个方面都有了重要进展。首先,国内外网络教育相关的专业研究中心、协会、学会普遍建立。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协会有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NMC)和在线学习联盟(OnlineLearningConsortium),都已经有了多年积淀。美国新媒体联盟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它的成员包括全世界近300个最受认可的高校、博物馆、学习中心、基金会等教育及学习机构。近20年来,新媒体联盟和它的成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在学习、研究以及创造性探究方面的新兴技术,并于2002年开始启动“地平线项目”,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博物馆、图书馆、科技教育等领域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报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线学习联盟前身是斯隆联盟(SloanConsortium),其宗旨在促进美国和全球在线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全面整合,提升在线教育质量、规模和应用范围,该机构自2003年始,每年就特定专题对美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进行全面调查,美国在线高等教育评估报告;还开发了质量评估工具和在线学习项目,主办了《在线学习学刊》。类似的国外协会还有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美国中小学网络联合会(CoSN)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等。在中国跟网络教育相关的研究机构、协会也数量众多,专门的研究机构有清华大学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此外,还有产业发展孵化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教育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学会组织也在积极关注网络教育研究。其次,专业刊物和学术出版物有了明显增长。近年来,以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期刊日趋增多,很多都已经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如《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学习研究》等。第三,学术交流活跃,成效显著。近年来,围绕网络教育的学术活动频繁,学术交流成为常态,不仅成为学界思想碰撞的热点领域,也凝聚了诸多科技企业和教育企业的参与和交流。以2017年11月为例,2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京召开;14日,中国国际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大会在京召开;22日,第五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26日,“北京首届网络教育年会”在京举行;28日,首届GES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如此高密度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网络教育领域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不仅2017年如此,近年来的学术交流活动皆是如此。其中,北京开放大学从2011年开始,就围绕网络教育和开放学习,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有效推动了相关领域知识的建构。第四,学科研究得到认可,获得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全国和各省市的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都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信息化资助专项,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也给予了重点支持。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获得了教育科学类基金逐年增多的支持与资助,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关注。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委将专门开辟支持教育科学研究的渠道①,新增二级学科代码F0701,具体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与方法、在线与移动学习环境构建、虚拟与增强现实学习环境、数字知识与可视化、教育认知工具、教育机器人、教育智能体、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与评测、自适应个性化辅助学习。这说明网络教育除了教育科学属性外,还具备自然科学属性,强调网络及相关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第五,围绕网络教育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和著作。武法提自2000年前后便深入研究网络教育,先后出版了《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策略》《网络教育应用》等著作;焦建利编译的《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引起了强烈反响;王竹立的《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对网络教育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郭的《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分析了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公共服务体系、网院治理和网络课程等三方面的“有效实践”,是网络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经典之作。此外还有《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教育概论》《网络教育基础》等一系列学术著作都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除了网络教育的通论性著作外,各级各类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产生了大量学术成果,如《网络研修——教师继续教育新思路》《网络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课堂环境中基于网络探究的科学教育》《网络艺术教育》等。而与互联网教育、慕课、翻转课堂等相关的著作更是不胜枚举。网络教育学术研究的繁荣也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六,传统大学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14年设置了“互联网教育”专业方向,开展硕士学位学历教育(工程硕士),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互联网教育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国外网络教育相关的学位项目则发展更早、数量更多。托尼•贝茨整理了在线学习方面的硕士博士项目,列出了全世界30多所大学开设的相应专业②,且大部分硕士及以下层次的项目是以全在线方式实施的。表1列出了其中部分项目的情况。从表1可知,围绕“网络教育”密切相关的学习设计、教学技术、数字化学习、远程教育等项目已经覆盖了各个层次,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对网络教育人才的需求以及网络教育领域知识的成熟。结合网络教育以上六方面的发展以及丁兴富教授提出的学科成熟标志,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尽管其理论体系还不尽完善,但其学术研究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阵地、学术科研成果、学术实践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求与事实已经存在,有必要对其进行论证和认可,这利于加快建设网络教育学,系统梳理学科理论体系,更好地总结实践经验,引导实践发展。
五、网络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领域方向
任剑锋给网络教育学的界定是“网络教育学是研究网络教育现象和规律,以指导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和学习的学科领域,是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教育学和网络技术互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任剑锋,2001)。由于提出这一定义时间较早,将网络教育仅仅定位为优化教育的方式,并称其为“边缘学科”,显然已不符合当前的实践形势。根据前文对网络教育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教育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学则是研究网络教育这一实践领域的科学原理与规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学科。网络教育学是一门针对实践领域的应用型学科,也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网络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网络教育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基本规律、网络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网络教育的定义内涵、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规划。网络教育基本规律主要研究作为教学方式或教育模式的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成本规律、发展规律和推广规律。网络教学技术重点研究网络教育支撑技术以及技术应用的方式、规律和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知识可视化、教育认知工具、教育机器人、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与评测、自适应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技术。网络教学模式重点研究网络教育的组织模式以及学与教的理论,如在线学习环境构建、翻转课堂与MOOC等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等。网络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支撑,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和研究对象来讲,网络教育学与不同学科交叉后会形成以下重点发展方向:网络教育经济学,重点研究网络教育中经济学的相关规律,涉及办学成本和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网络教育管理学,重点研究网络教育中政府宏观管理的相关政策,涉及网络教育办学模式的监管政策与质量保证机制以及网络教育办学方式的资助与评价政策等内容;网络教学论,研究网络教学的一般规律,涉及网络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内容;网络教育技术学,研究网络教育的支撑技术,如学习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学习管理系统等技术。
六、网络教育学与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网络教育学与很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存在交叉,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必要性在于网络教育本身所特有的规律与技术,是有独特性和体系性的,其他学科无法完全解释网络教育的实践。网络教育学一方面要从各学科中借鉴理论、方法与技术来研究网络教育原理、规律、技术和模式;另外一方面其研究成果也会增加相应学科的成果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众多相关学科中,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都是一级学科,必然是网络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在二级学科当中,网络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系最为密切。根据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教育技术更强调技术与方法,构成网络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网络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教育型态的原理与规律基本上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范畴。远程教育是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教育型态,是与网络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结合本文对网络教育的理解,“时空分离”已经不再是网络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时间上来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不仅能够实现教与学活动的异步开展,也能通过直播实现实时的教学与互动;从空间上来讲,“网络”不仅意味着纯在线教学,也表征新的组织模式和线下支撑体系,空间的绝对分离也不适应于网络教育。可见,网络教育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函授、广播电视教育的诸多特征,需要专门研究才能更有效。
七、小结
自有学者提出要建立网络教育学以来,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本文通过考察学科成熟的标志,认为网络教育学已经发展成型,需要旗帜鲜明地建立学科体系并不断完善,以更好地凝聚研究力量,促进学科发展。网络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学科的理论与知识,更要与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二级学科共同发展。网络教育学的繁荣发展必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陈曦(2005).关于我国网络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1):21-23.
[2]丁兴富(2005).论远程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10-17.
[3]丁兴富(2002).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任剑锋(2001).呼之欲出的网络教育学[J].电化教育研究,(9):27-30.
作者:黄先开 殷丙山 单位:北京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