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美术教育学课程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教育学旨在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学新编》一书通过入门、基础和拓展三个部分的讲解,帮助学习者提高教学能力。该书不仅涉及许多美术教育的基础性问题,而且囊括众多美术相关知识,对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实现美术教学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整体改革,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发展的过程。
该书提到,美术教育学课程目标之所以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习惯为学生准备系统的美术知识,然而学生并没有做好吸收这些知识的初期准备。美术教育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在此之前,学生未接受过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习惯将精力投入大量的专业化知识学习上,对美术教育的热情不高。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将要接受的知识内容和前期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引导学习活动更准确地指向学习目标,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和储存的学习单元被称之为“相似块”,这些“相似块”储存在人的大脑中,不仅和大脑本身的知识储备相互作用,而且“相似块”之间也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人们加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美术教育学新编》认为,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建立连接“相似块”的纽带,这种在课堂中进行相似块的构建行为,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变异”和“同”之间的关系。美术学习者向美术教育工作者转变,一方面是身份的转变,即学生向教师身份的认识转变,另一方面是研究领域的变化,由美术专业向美术教育专业转变非常困难。储备美术专业知识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变的关键,只有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他们才能真正胜任美术教师这一职业。此外,难以达到美术教育学课程目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另一瓶颈。该书以教育本质论述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逻辑,注重主要原理以及概念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此作为框架来进行课程讲授,这种教学方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使这些问题原则化和概念化,不仅为学习者构建了基础的框架结构,而且有效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该书将美术教育学分为教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等若干层次,这些理论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共同发挥作用。对于片段式学习、没有完整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将这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困难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应该成为美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将课程层次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划分,将大的、长远的目标进行分解,树立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从而更快地接近总体的大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该书将课程目标的实施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教学形成完整的、立体的第一感受,同时在此过程中对教学技能进行完善,进一步学习的需求也在此过程中产生。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教学论、课程知识以及学习论等层面深入了解和研究美术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初步理论分析能力。第三阶段,教师积极整合之前储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弥补不足,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作者:李荣 单位:钦州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