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新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新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新探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内涵研究概要

深入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服务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学界开始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个规律论”,主要源自张耀灿所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他在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界定为“研究人的一个特殊领域———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品德表现的学问”;同时,吴铎在其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特有的矛盾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与规律;除了上述,其他学者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应当是人们在思想方面、特定的政治思想及行为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就曾特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们在思想品德、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教育主体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陈成文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是矛盾特殊性的集中表现,因而研究的对象应当特指人们在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李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一文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作为思想的接受者们的思想形成发展与变化规律,连同包括施教者们依据其差异的身心状况而所采取不同教育理念的双重规律;还有学者从其他方面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特定阶级(集团)所独有的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对人民实施意识形态的理论教育的全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内涵的“三个规律论”将内涵归结为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实施教育及自身发展的三重规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其研究对象的内涵仍未确定,专家学者不是在完善上述三个规律论,就是在扬弃前人研究成果来提出自己新的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

(一)内涵方面

认为,如何区分科学研究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便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矛盾,这是一门学科对象形成的基础。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存在这种矛盾,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对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与当下环境中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二者间的矛盾。因而,思想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的全面理解应当立足于这个特殊矛盾的基础,换句话说,内涵应当在社会的“要求”与人们实际“水准”的差距上,即应当将从“要求”到实际“水准”的诸如过程、方法及规律等实践活动作为学科研究的针对性方向。进而,从笔者的偏重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人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其特定规律。对于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列宁都曾有过专门的阐述,前者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后者则总结道,“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种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针对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方法存在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不断变幻莫测的当下,如何使得主客体更好地联系统一,方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我们所面对的“要求”与实际“水准”之间的关系,即是所说的“桥”与“船”的问题,又是列宁所说的“主体”联系“客体”的问题。只有将实践活动的这个“中介体”作为研究对象,加以重视、解决,才能过好所说的“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才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教育内容方面

了解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体是什么,即比对相对权威的邱伟光、张耀灿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张耀灿、郑永延等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而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地位和功能、目的和任务、环境、过程与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容、原则、方法与艺术、载体、管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则细分多个专题,先从其发展、目的、价值进行论述,之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构、主体、环境、过程、方法、载体、管理进行详述。通过内容的罗列、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这两本专著所涉及的研究的角度基本相同。某一学科研究的内容应当也被理解为学科研究的具体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内容,并不是凭空臆断而来,它需要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独有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来具体展开,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它的具体实践活动及其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各个阶段、领域、主客体通过实践都会形成各阶段与领域的规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应当建立在学科实践活动及在活动中日趋完善的规律上,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它形成的特定规律毋庸置疑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独有研究范畴内的特殊矛盾统摄之下。

(三)研究客体、对象同一性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目标是促使人们尽快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与品德素养,以及需要对人们解决具体做什么与具体怎么做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学科的基础之上更像是一门实践科学;它的研究客体是实践活动,揭示其中的规律,并以认识和分析学科教育领域的现象为目的;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该书中出现的研究客体与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客体。客体不仅是指相对主体之外的一切他物,还是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对象,它是主体在行动与思考的过程中作为具体目标的人或事物。从中我们发现,对象与客体并无实质的区分,客体也就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不问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与其客体是具有同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范畴内所具体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诞生、发展到当前的日臻完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在现实中,学者们已经基本认同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法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史这三大主干学科构建而成。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发展过程中,主干学科群体化的现象日趋显著,比如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已经分为价值论、环境论、中介论、资源论、评价论等诸多分支学科。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主干与分支课程的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它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与规律作为对象的。因此,对于普遍认可、相对权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定,即包括人们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学科范畴内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双重规律的认识。笔者通过梳理、概括认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不应涵盖于其中,而应当放入三大主干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当中。毕竟,从相关性来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延续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有很大关联性的;同时,丰满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不仅能够丰富与发展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门学科带来极大的学科自信、理论自信,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形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它的规律确立为其内涵的一部分,这样能够赋予自身浩大的整体学科形象,展现深沉的历史情境,并最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干及其分支研究能够在平衡协调、健康有利的状态下迅速发展。

三、结语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内涵的深入探讨是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学科不断发展前进的前提条件,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展进一步实践与研究的根基保证。早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内树立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不仅能够丰富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最基础理论,对于最大效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张成功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